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优势进行了研究,涉及泛长三角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产业优势和具体产业优势.就总体产业而言,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二产业占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上海市的第三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就具体产业而言,安徽省的采矿业、上海市的现代服务业、江苏省的装备制造业和浙江省的纺织业具有明显优势.泛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和联动.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及其在福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培养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发展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福建产业集群形成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量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文献丰富了区域产业变动的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实力是否增强,产业是否发展,比较优势是否获得进步,与其具体的产业变动形式、所采取的具体产业活动策略紧密相关。产业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格局,比较理想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以合理的产业变动策略避免区域产业比较劣势,以积极的产业变动策略提升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型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跨国公司将会影响技术型集群的知识辐射、生产型集群的集群结构,并成为市场型集群的枢纽。开放型集群的形成会给地方性企业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形成大量的地方性企业。长江三角洲地区依靠比较优势,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未来的关键是通过核心技术的本土化,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产业地理集中的理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证明 ,产业地理集中能改善产业生命力 ,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文章首先探讨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 ,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集中的基本动力 ;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集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参与竞争及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迅速兴起,是因为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产生强大的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可以刺激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可以转化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发展实施雁阵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发展应依托主导产业的核心龙头企业,通过纵向和横向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带动同类产业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同类型配套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等,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空间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强化产业核心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该产业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合理分工和资源合理配置,向周边城市辐射并扩展形成区域性城市圈(经济圈),以增强该区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然后依托城市圈(经济圈)向全国辐射和扩展,使各区域的城市圈(经济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给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茂名产业在市场的引导和政府的精心培育下,初具特色和规模,形成以石化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其中石化产业优势突出,是全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但现在茂名石化产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石化项目“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优势。如何改变茂名石化产业“强而不大”的现状,真正发挥石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茂名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一个具有十分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可行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面对资源紧缺和当今经济危机困境,外商直接投资成为资本跨国界流动的重要方式,并凭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焦点。外商直接投资的集中化布局趋势进一步彰显了产业集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优势。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竞争优势,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借助集群优势进一步提高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把邯郸定位为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提升邯郸在四省交界区域中心的地位是形势所迫、民心所向、机遇难得。从目前来看,把邯郸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有利因素比较多。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必须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唱响工业立市,扩大内外开放,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和中原经济区腹心,矿产资源丰富,是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据其独特的优势,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邯郸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文章主要从邯郸经济发展拥有的优势、基于优势建立起来的支柱产业,融合了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邯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邯郸应当如何转型升级发展等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发展史充分说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和因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换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总体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信念也在发生变化。人是经济和伦理的核心,经济——伦理一体化会随着社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制度伦理只是提升人性的不可少的条件,而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设在本质上是一个提升人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基于产业梯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分析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问题。根据该理论,当经济与技术发展存在区域梯度差并且产业技术形成从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时才发生产业转移。福建省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存在梯度差,生产要素具有比较优势,这使得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具有优势。文中根据推拉力模型讨论了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福建省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着重引入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龙头企业,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强海西品牌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薛军  汪戎 《学术探索》2013,(11):37-45
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凭借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推动了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工业化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性经济结构体系。然而,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也产生了强烈的经济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低级化趋势,以及日益加深的路径依赖,为这些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障碍。为此,诸多学者和专业研究者对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以这些研究为基础,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实际问题,对我国今后实现资源型产业结构与升级进行评述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就必须立足现实基础, 发挥原有优势, 加大开放力度, 综合运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其中, 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 特别是与日韩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为充分发挥东北地区与日韩的互补优势和地缘优势, 加强与日韩企业的经济贸易往来创造了新的机遇, 为中日韩经济合作筑起了新的平台。同时, 日韩企业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一方面有助于中国东北经济的振兴,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日韩两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推动日韩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其国际化进程; 缩小日韩两国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增强竞争优势, 拓展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区域结构布局的现状和存在的基本问题 ,提出并运用工业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模型 ,深入探讨了三大经济区域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并对政府在我国工业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区域发展理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采用产业集群战略,对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人才,解决就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展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促成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