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位诗人,柯仲平是以他独有的风格与气派登上诗坛的。早在三十年代,他便以“狂飙诗人”著称。诚如作家楼适夷在柯仲平逝世16周年时写的追怀文章中说的:“我后来也认识几位狂飙社的人,但真正有狂飙气的恐怕只有柯仲平一人。”(转引自余之:《中外诗话》)他一生道路坎坷,但不畏强暴、自立独强、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未衰减。从一九二○年他在《白马与宝剑》抒情诗中透露出的与黑暗现实不共戴天的仇恨,到六十年代初因撰写有关刘志丹的长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仍没有放下他那只能够点燃人们心头之火的诗笔,继续从事长篇叙事诗的写  相似文献   

2.
锁昕翔 《学术探索》2002,(5):127-130
诗人柯仲平从延安时期开始 ,诗风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抒写自我 ,表现自我的反抗情绪和革命热情 ,到表现现实的革命斗争 ;从欧化的艺术倾向到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民族形式 ,柯仲平在中国新诗史上留下了鲜明的探索足迹 ,也留下了革命领袖毛泽东对诗人柯仲平的关怀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鲁迅世界是神奇多彩的 ,要真正认识鲁迅 ,就必须进行立体的全面考察 ,在深入鲁迅的同时 ,还要跳出鲁迅 ,只有选好方位 ,站得越高 ,才能看得越清越透。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佛教     
鲁迅与佛教陈爱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东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碰撞、融合时期。保持着文化开放心态的鲁迅此时也走近了佛教,他以“拿来主义”以我为主的精神和勇气研读佛经,这对他的诸多人生观念乃至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人说...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嵇康     
在鲁迅校辑的古籍中,精力耗费最多,时间延续最长的当数《嵇康集》.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魏未作家,曾任中散大夫.他与魏宗室通婚,又"非汤武而薄周孔",并因吕安案受牵连,而被谋夺魏朝政权的司马氏集团所杀.  相似文献   

6.
胡风与鲁迅     
胡风自鲁迅逝世后 ,自觉担当起鲁迅精神与鲁迅思想的阐释者宣传者捍卫者 ,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这形成了他独特的鲁迅观 ,影响深远 ;不仅为鲁迅研究工作提供了参照 ,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林语堂是朋友、同事.据《鲁迅日记》载,自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四年,他们间的交往括动有一百二十六次.现保留鲁迅给他的书信四封.但后来由于两人政治立场和文学志趣不同,关系逐渐疏远,以至泾渭分明,分庭抗礼.林语堂原名林玉堂,福建龙溪坂仔村人,曾留学美国、德国,获得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英文教授.一九二四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革命实际需要出发,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杰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优秀著作,也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知识分子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中研究普列汉诺夫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用笔奋战的文学家,却又高度赞扬拿枪战斗的革命家。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讲演中曾指出:“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他在北京工作时期,对倾向革命的冯玉祥,曾有过帮助和支持。许广平回忆道:“在北京时,人们对奉直等军阀不满意,那时在南方革命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外语     
<正> 翻开《鲁迅全集》就可以看到,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他的翻译作品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从青年时期即开始学习外语。终生坚持不懈,他不但精通日语、德语,还曾下苦功研究过英语、法语和俄语。他一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翻译过一百五十多篇(部)外国作品,涉及十四个国家的近百名作家,有诗歌、剧本、小说、故事、童话、论文。杂文及自然科学等多种体裁,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任何伟大的先进人物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潮的“弄潮儿”,因此他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和时代一起呼啸着前进。鲁迅正是这样。“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期,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两颗巨星——鲁迅和高尔基。鲁迅比高尔基晚生十三年,而于1936年先后逝世。他们生活同一时代,都以文艺作武器,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考查这两位文化巨人的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冯沅君先生(笔名淦女士)创作的《卷葹》,这是鲁迅先生主编的《乌合丛书》之六。这本小小的集子,当时只出了三千册,于一九二七年一月由北新书局印成,可以说是《乌合丛书》中最薄的一本。但鲁迅先生从编辑到出版却为它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如《卷葹》的封面,他就亲自写信给画家陶元庆,要陶元庆精心地加以设计,并且根据王品青的要求提出:“将书名‘卷葹’两字,作者名用一‘淦’字,都即由你组织在图画之内,不另用铅字排印。”还特地介绍这本书:“内容是四篇讲爱的小说。卷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提出的要求是那样细致、具体。后来因为司徒乔已为《卷葹》画好了封面,鲁迅先生又致函陶元庆说:“兄如未动手,可以作罢,如已画,则可寄与,因为其一可以用在里面的第一张上,使那书更其美观。”他考虑得如此周到,为美化书面的装帧费尽心血。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目连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晓平 《晋阳学刊》2001,6(3):71-77
鲁迅对目连戏的认识及目连戏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历史上有威信的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争取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同志在上海坚持三年斗争。在此期间,他同鲁迅并肩战斗,结下了亲密的友谊。这一段光荣历史,至今仍然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民俗     
鲁迅从童年到晚年与民俗都有联系,他在杂文、小说、散文中都涉及民俗,他关于民俗的意见是片断的,但它是鲁迅思想总体的一部分。如果把它贯穿起来,能成为完整明晰的观点,为我国民俗学增添宝贵的财富。鲁迅于二、三十年代在民俗学方面就有真知灼见,但迄今四十多年了,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这说明我们全面认识这位文化巨人很不容易。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鲁迅关于民俗的精辟见解。就从鲁迅与歌谣运动的关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胡适     
<正> 关于鲁迅与胡适的关系,不少现代文学史和文章都把他们说成一开始就是对立的,好象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交往,只有鲁迅对胡适的口诛笔伐。有些文章甚至把鲁迅与胡适在一些问题上明明有一致的观点,也把它“改造”成为“对立面”。至于鲁迅与胡适在五四前后存在的一段友谊史,只好讳莫如深,束之高阁了。这里想根据史实,对长期被“禁锢”的鲁迅与胡适前期一度存在的友谊,作一必要的回顾,对鲁迅与胡适后来的对立,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宓与鲁迅     
本文通过对吴宓生平的介绍 ,以及鲁迅与“学衡派”之间斗争的剖析 ,用大量事实证明 ,鲁迅批评《学衡》没有点作者的名 ,完全是对文不对人。驳斥了“鲁迅主要批评的对象是吴宓”的观点 ,主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客观地评价吴宓 ,更加深入地研究鲁迅 ,得出一个尽可能准确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治学     
被当今世界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十大作家之一的鲁迅,同时也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接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后来经过长期刻苦治学和勇于在变革现实社会的斗争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这不仅促进了鲁迅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鲁迅坚实的学术根柢,使他的学识既博大且精深,而且对于他的文学创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鲁迅比起许许多多缺乏高度文化科学素养的所谓“纯”作家来,他的高明之处与迥异之处,我以为就在于他既有艺术家的敏感又有学者的沉思。一生治学的鲁迅,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精深的造诣和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和从事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探讨他的治学经验及学术成就,是我们全面学习鲁迅,继承鲁迅思想遗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笔名西谛、郭新源,福建长乐人.他在北京念书期间认识鲁迅.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今雨轩开成立会.郑振铎曾致函周作人,约请鲁迅参加,当时鲁迅因病,未能出席.同年四月,郑振铎到上海编《时事新报·学灯》,一九二三年主编《小说月报》,曾多次邀请鲁迅写稿.后来因讨论问题,合编笺谱,出版书籍,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九三五年间,他曾积极支持鲁迅编辑出版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