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多方面有其契合之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女性主义翻译既可以研究性别差异、翻译的忠实概念、被父权压制的翻译、译者及女性译者身份的光复,又可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权力政治意识、语境意识、语言策略、翻译修辞的修正,以及身体翻译等女性主义翻译的恒常性话题,有利于从另一角度廓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女性主义译者从独特的视角体验并指导着翻译实践,彰显出西方女性主义激进的译者主体性。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中国尚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运用,国内某些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虽能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均采用了具有中式色彩的、比较温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主体性和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翻译是政治行为。翻译研究应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文章旨在探讨女性主义翻译如何从语言策略上实现其理论主张的。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冲破了二元对立,重释忠实,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女性译者的身份出发,强调凸显其主体性,张扬"叛逆"即再创造。然而,为了实现其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目标,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过于强调对语言的"操纵"和对译者的"干预",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上存在矛盾之处,有些观点也较为激进,因此,现代译者必须持辩证态度对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翻译研究将女性视为创造精神与自由精神的化身。女性主义同翻译研究的结合诞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展了新领域。尽管后现代翻译理论各派别在立论上不尽相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作为后现代翻译思潮重要流派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差异哲学,强调译者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语境对文本阐释和翻译策略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将带动女性翻译实践的快速发展,引发翻译思想和翻译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的翻译,使用了“增补”“劫持”和其他一些体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翻译策略,这一方面是对原文女性主义思想的刻意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译者女性意识的体现。这样的翻译实践,基本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译者的做法,他们有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想法和努力,但使用的策略和表达方式相对传统、含蓄和温和,不像西方女性主义译者那么激进。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在女性主义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存在的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达到提升女性社会身份的最终目的,过于夸大和强调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忽视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另一方面,忽视了翻译活动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互动,对译文接受者未给予足够重视。这两方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健康发展。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以及“忠诚”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女性主义翻译应当遵循顺应差异性的翻译策略,在明确翻译目的的同时,根据译文接受者的文化意识进行翻译。此外,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尽可能洞察原作者意图,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不违背原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译论认为“对等”和“忠实”是译者遵循的规范,也是要达到的最高目标,但是其中译者的作用是长期被忽视的.在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新解读了翻译,推翻了父权标志的语言,使译者从隐形成为和作者同样重要的翻译主体,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为译者和女性争取了合理的地位.本文同时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策略和意义及其局限性生进行了阐释,也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女性主义译者利用翻译与译者本身之间固有的联系,凭借翻译宗教文本的时机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拓展文化领域而发展起来。这种变化推动了翻译研究文化方向的转变,并且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实现了女性主义译者的言论权。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一词是跟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种理论使人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对翻译研究具有多重启发意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否被更多的人接受尚需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映论的理论精髓。通过对其理论基础的解读,肯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在学习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批判精神,借鉴其研究方法的同时,应避免过分张扬译者的主体性,推动翻译研究领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增补、批注、劫持等"重写"方式,试图通过翻译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对翻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及特征。中国女性译者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译者,但表现出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文学摒弃新批评的批评方式,注重作品社会历史因素的研究。这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作家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应从前理解出发,应注重意识形态的作用。女性主义文学对文学性的重视启示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传达文本的语言风格。解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传统,使语言风格别具一格。译者应适应这种语言风格以便准确传译。“双性同体”理论启示译者应进入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文本世界,然后再以理性的精神准确地进行翻译。互文本性理论启示译者在翻译时要将该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文本联系起来研究,进而使翻译准确传神。  相似文献   

17.
早期,女性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惟一渠道是翻译。作为抵制父权制度的有力武器,女性主义与翻译产生了必然的结合。女性主义译者通过要求平等、对原文的重写和对忠实的重新定义,为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性带来了全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8.
谁在翻译?——女性主义译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传统译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女性和译者同样处在相对低下的地位。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另日的视角入手对传统译论中的原作与译作及作者与译者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并积极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提升女性地位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翻译及译者的地位。然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做法过于偏激。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做法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9.
性别政治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揭示传统“忠实”概念背后的性别隐喻,展现女性主义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并分析它给翻译研究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革新。然而女性主义的“忠实”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实践效果,交流的困惑提醒女性主义译者思考重新诠释“忠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吸收和借鉴了解构主义、读者反映、新历史主义等理论精髓,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把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翻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而最终形成的.该理论旨在揭示翻译被女性化的过程,消除翻译研究与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提出"性别译者"的概念,确立译者和作者同等,确立译者主体身份;改变女性弱势文化,争取女性从边缘话语向中心话语的转变,以逐步消除父权理论一言堂的权威,最终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