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民养老问题事关社会主义本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城乡服务均等化。但当前城乡养老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养老体制机制不健全,基层养老服务欠缺、创新不足,传统养老观念陈旧。只有加强农民养老的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改善农民陈旧的养老观念,才是提升新时代我国农民老年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情况基础上,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养老保障的根本出路,并具体分析城镇化对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解决我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总体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农民养老的现状,在广大农村积极试办农民养老保险事业,妥善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农民养老的重要性和特点要发展农民养老保险事业,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养老问题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民养老的特点。我国十亿多人口,八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农村60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又在6,000万以上。据有关资料推算,从1987年开始,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将增加360万左右。这样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队伍,他们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对我国农村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妥善解决农民养老和医疗问题,具有  相似文献   

4.
李沅  陈明太 《金陵瞭望》2007,(10):40-40
记者从5月15日召开的雨花台区农民养老补贴发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新近出台的《雨花台区农民养老补贴实施办法》,从2007年开始,该区农民养老补贴发放将实现全覆盖,男性年满6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55岁以上将可领取农民养老补贴,6700名发放对象数量占到该区农业人口的17%。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新疆13个地州市72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和多项Logistics回归模型,从养老资源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结构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49. 0%的农民明确表示担心养老问题;农民面临的首要养老风险是经济保障风险,所占比例为46. 0%,其次是生活照料风险,占25. 1%,再次是精神慰藉风险,占17. 2%,另有10. 6%的农民面临疾病风险(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可得性问题);农民养老风险程度和养老风险形式的民族差异并不存在,这意味着政府在应对农民养老风险的资源投入时,应该淡化民族因素。影响农民养老风险程度的资源因素多而复杂,自评健康、社区环境、社区交通、干群关系、家庭存款五个因素,是影响农民养老风险程度的共性因素,是养老政策降低农民养老风险的基本着力点;农民的养老风险形式,在不同教育年限、社区环境、社区经济、代际关系、收入水平、养老保险和性别的农民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发生的中国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土地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障与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共时关联性分析以及城市化、征地补偿安置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历时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发生的中国情境做出回应。在土地承担保障功能且土地保障与养老结合最为紧密的宏观背景下,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的混淆是我国征地补偿安置长期存在的显著特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政府通过土地重新分配或非农就业安置间接承担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基本责任,补偿权与社会保障权的混淆并没有实质性地损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利益;但在市场化转型时期特定的政策内外环境系统中,由政府主导进行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责任分担结构内部,政府对被征地农民养老责任的"后撤"同时意味着非正式的和制度性的被征地农民个人养老责任的"强化"。被征地农民在没有得到公平补偿的现实情况下,只能主要通过自我积累与市场竞争来实现养老需求,并最终导致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发生,且因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养老模式遇到挑战,农民养老保障呈现出“脆弱性”的一面.面对这一挑战,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农民养老由传统模式向社会化模式转变,建立起既能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又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多样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核心,兼顾贫富农民,集体养老为补充,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养老的‘四维’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的生活和福祉。长期以来,我国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必须坚持全面振兴乡村,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必须要重视农民的养老问题,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以研究福州市农村养老保障为例,对福州农村目前的养老保障现状的总体情况进行认识分析,发现目前福州市农村养老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福州市的实际情况,联系实际,提出适当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福州市农村养老保障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探索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从积极发挥社区在农民养老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方法充分挖掘老年农民的自养潜能、通过制度伦理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让中青年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就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只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难以独立承担农村居民的养老重任。当前,应该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依然是家庭养老,而家庭养老的保障则来源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养老保障,现有的失地补偿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留地安置、招工安置等形式,这些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构建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也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失地农民个人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农民的养老观念与对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关系。新农保养老保障能力分为两个层次,即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和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农民对新农保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的评价呈正态分布,而对新农保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的评价呈偏态分布,即农民相对较认可新农保的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而不认可新农保的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新农保仅是有限保障。农民的养老观念对新农保不同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农民的养老观念中影响农民对新农保较低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变量有社会养老观念、家庭养老观念,而影响农民对新农保较高层次养老保障能力评价的变量有机构养老观念、精神养老观念、社会贡献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农民外出打工等原因促使法律开始关注“养老”问题。其中农民及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失,农民工由于其流动性,使得徼费连续性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受阻。解决这些问题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皖北农村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了新时期皖北地区农村老人的生活与养老状况.研究发现,目前皖北地区农民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供养、生病费用和生活、生病照顾等方面.分析认为,在适当增加政府养老全补贴力度和充分挖掘家庭养老资源的同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养老意识,加强其各方面养老准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被征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加,其养老保险问题也随之而来。文章采用多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陕西省各地被征地农民为调查对象,重点分析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发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比例不高,主观判断养老风险大;个体特征如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尤其是就业状态等,直接影响其未来养老方式和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被征地农民相关促进就业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2年新疆13个地州市72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养老中子女支持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总体感觉4个方面,子女支持的性别差异不再是一个普遍现象。子女支持对农民养老的影响,关键是有无子女,而不是子女数量。子女数量对农民养老的影响,是儿子的数量在起作用,女儿数量对农民养老的影响很微弱。新型农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养老对子女的依赖。农民养老中子女支持的民族差异,主要体现在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之间。相对于汉族农民而言,少数民族农民养老中的子女支持更加传统,即在经济支持方面,儿子作用更大,在非经济支持方面,特别是在生活照料方面,女儿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9.
在对河北省涞水县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养老模式划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和家庭自我养老四种类型。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是否担心养老问题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影响农民做出养老模式选择的具体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逐一确定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提出要注重农民养老资源的自我积累、构建城乡分开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内容、革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建立与完善农村贫困地区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农村老年人的现实处境,从养老形式、养老来源、养老需求三个层面归纳出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情况的一般特征,同时,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养老问题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农村养老问题的策略模式:以农民养老需求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以专业发展为依托,以多元化发展为取向,自主互助型的养老社会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