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agree on”与“agree to”的用法,一般认为:agree on后接something,agree to后接idea或suggestion等等。在《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agree词项里,我们得到这样两个句子: ① Mary's father has agreed to her marrying John. ② We all agreed on making an early start. 显然,上面的那种解释不能对“agree on”与“agree to”在这两个句子中的运用提供依据。另外,我们还常常见到“agree on”与“agree to”后接同一个词的例子。 A1. We all agreed on the plan.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制工具书,七十年代以前,罕见出版,遭遇冷落。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学术研究日趋自由,才逐渐被学界所重视,出版了不少官制辞典,如俞鹿年的《中国官制大辞典》、张政烺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徐连达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辞典》、(日本)日中民族科学研究所所编《中国历代职官辞典》、龚延明的《宋代官制辞典》等等,初步统计,有十余种。这些多是历代正式官司、官名的解释,为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官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大量存在于典籍中、其总数不亚于正式官司、官名数量的职官别名,却很难在这些官制辞典中检索到,这给阅读…  相似文献   

3.
光绪三十一年 ( 190 5年 )冬 ,贡王为了启发民智 ,宣扬新政 ,在崇政学堂附设报馆 ,每隔一天石印一大张 ,名曰《婴报》。刊登在《婴报》上的文章是由贡王用英文字母创造出的简易蒙文字母和拼音方法所写成的。但这种文字决不能算作蒙文 ,因此用这种文字印刷刊登的《婴报》也不能说就是蒙文报纸  相似文献   

4.
于东 《天府新论》2006,4(3):108-112
一、文化模塑的内涵(一)文化模塑的定义文化模塑在文化人类学中又称“濡化”(En culturation)。温内克(C.Winick)在其《人类学辞典》中把“濡化”定义为“一个人适应他的文化及学习履行他的地位与职分的功能的过程。”〔1〕人的文化模塑,是一个文化塑造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创造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写过两篇文章讨论金字的造意;《识字有感二,金、法与晋》(《中国文字》新二期,1080年),《再谈金与法》(《中国文字》新六期,1982年)。前一文比较了铸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认为金文的金字,全、等,即由甲骨文铸字中的形演变而来,表现范与模已套好,待浇铸或已浇铸之状。《说文》对于法的解释,其中铸型之一义是解释其古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回鹘文文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民族 ,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以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代 :鄂尔浑时期 (840年漠北回纥汗国灭亡以前 ) ,佛教、摩尼教、景教在回鹘中流行时期和伊斯兰教时期。本文所述仅指第二个时代。其特点有四 :1 .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佛教、摩尼教的影响 ;2 .所使用的语言为回鹘语 ,文字主要是回鹘文 (本文所述不包括用回鹘文撰写的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文学作品 ,如《福乐智慧》、《先知传》、《升天记》等 ) ,仅有少量文献用摩尼文或其它文字书写 ;3.几乎没有传世…  相似文献   

7.
人们给 2 0世纪 90年代送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读图时代。这似乎在昭示 :随着时代节奏和生活步伐的不断加快 ,人们对于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满足于仅仅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感受和想像 ,而是要以最短的时间 ,最直观地了解事件的真实全状。表现在出版物上 ,将是图片以其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特性越来越占据主角地位 ,而文字将渐渐退缩为附属品。纵览近年来的书报杂志 ,市场上热闹迭爆的“名人出书” ,哪一本不是图片多于文字 ?各类报刊杂志的彩色版面上 ,哪一个不是靠图片煽情 ?本人曾在《地球村 ,一个全新的理念》(见《报业之窗》2 0 0 1年第…  相似文献   

8.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全国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尤其是能力要求作出了解释.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明确指出,语言知识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说明》列出了该部分十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归纳起来,这部分试题的考核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短语、句子、句群、标点符号)、修辞.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文言翻泽,《说明》把它们列入了其它部分.  相似文献   

9.
《学术月刊》2015,(2):2
跨越中西文化的艺术之旅,一代美学宗师的传世经典34年口碑相传,43次印刷发行,畅销逾40万册全彩印刷,插图150余幅,图文并茂全新版式,典雅美观,适于阅读布面精装,装帧考究,印制精良《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宗白华著定价:128元宗白华先生(1897-1986)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鲜活起来;让每一位为俗务所  相似文献   

10.
第七法 消遣性阅读法 消遣性阅读,就是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一种轻松的以消遣为目的阅读。陈平原先生说:“躺在床上,或者靠在墙边,随手抓起一本闲书,既不想从中获得什么教益,也不想从中寻找什么资料,为读书而读书,此乃读书的最佳状态。”(《读书人语》,《随笔》1989年2期)这种阅读法就是消遣性阅读法。  相似文献   

11.
麻莉 《兰州学刊》2007,(2):201-203
卢梭的思想一直因其充满矛盾又发人深思而独具魅力,他的《语言的起源》以探索自然状态时期的语言作为出发点,对纯净透明的声音语言(也译作言语)无限推崇.与之相对,卢梭把文字,即书写符号视作破坏性的物质手段,认为它带来了权力和压迫;但是同时,卢梭承认无论他本人思想的记录还是整个文明的传承都不得不依赖于这种物质手段.论文对卢梭语言哲学中的这一问矛盾尝试着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 ,罗素在《数学原则》 (ThePrinciplesofMathematics)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极端实在论的意义理论 :出现在句子中的每一个语词都有意义 ,它们都命名了一种不同于自身的某种实在物。自罗素的《数学原则》出版以来 ,这种看法一直在罗素解释者中占绝对支配地位。一本文要问的是 :这一传统解释是否正确 ?罗素是否的确提出了传统解释所说的那样一种具有极端实在论倾向的意义理论 ?如果不是 ,罗素究竟在《数学原则》中做了什么 ?传统解释的主要代表有艾耶尔、奎因、皮尔斯 (D .F .Pears)、塞恩斯伯里 (R .M…  相似文献   

13.
词汇(vocabulary)是指词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学家斯威特(HenrySweet)说,词是语言中的特殊事实,每个词都是独一无二的。英语词汇则包括着英语语言中所有的全部单词和熟语(words and idiomatic phrases),是由单词和熟语构成的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符号系统。为了使人类彼此间的思想感情与信息得到最为恰切的交流和传递,必须是先弄清这些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medium)——词汇中每一个词的词义以及它和其他词在各方面的异同等问题。因此,当我们用英语说话或写作,并且追求艺术技巧的时候,对词汇的学习和研究就成为第一重要的任务。 英语中的单词和熟语数以10万计。根据巴拉德(P.B.Ballard)在ThorndikeEnglish Dictionary的序言里所说,英语大约不下50万个词;《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出全两卷)收词达20万条。《英汉词海》(王同亿主编译,  相似文献   

14.
“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荀子·大略篇》)《荀子新注》(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释“区盖”说:“区:区别,指明确可信,即信之。盖:大概,指不明确可信,即疑之。”(见该书470页)案:“区盖”是联绵词。联绵词的意义是通过二字的音节来表达的,不可拆开来解释,这一性质又决定了联绵词的书写形式自由,只要音同或音近,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好几种写法。因此解释联绵词必须因声求义,拘泥于书写形式就会望文生训。“区盖”的另一书写形式是“丘盖”,《汉书·儒林王式传》:“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注:“苏林曰:丘盖不言,不知之意也。如淳曰:齐俗以不知为丘。”苏、如二说较接近原意。但是据上下文义,当解释为“存疑”为是。区,上古属溪母侯  相似文献   

15.
一、"义理之学"和"征实之学":儒经诠释学的两种基本方法诠释(exegesis)是诠释学(德文Hermeneutik,英文hermeneutics)的基本概念.诠释学的先驱人物约翰·孔哈德·丹恩豪尔所著《圣经诠释学或圣书文献解释方法》(1645),最早使用"Hermeneutik"(诠释学)一词作为其书名,其本义是"文献解释方法".诠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原本是一种解释技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和哲学.作为诠释学范畴的诠释对象的文本,原来仅限于用文字写出来的作品,后来扩展到其他作品,乃至于凡历史的、文化的以及社会的事件或现象非经解读则不能被理解者皆被当作文本来看待.相应地,诠释学中的诠释起初只是对文字作品的解释,后来发展到对存有诸多不同解释之可能的一切非自然的事件或现象的解释,其诠释功能最初只是说明文本原有的意义,后来更兼及说明文本在解释者所处时代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11世纪初,紫式部)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文字优美,文采绚丽,尤以细腻的心理刻划和丰富的情感描写著称。它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后世的“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或改编这部名作。”基于其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日本文学评论界是“说不尽的《源氏物语》”,有关专著和评论文章汗牛充栋,仍在不断推陈出新。日本《国文学—解释与鉴赏》杂志1994年第4期再次推出题为《<源氏物语>问世—王朝物语的世界》的专辑,刊登了20多位作者的研究文章,或从主题思想、创作方法,或从人物结构、佛教观念等多方面着手,试图以更深入细致的开掘,求得超越前人的新发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7.
《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周易》。二者不是仅仅一前一后排在一起而已,而是《传》的一半以上散排在《经》的各条之下。这样,《经》穿上《传》的大衣,使人们错误认为《周易》从头就是一本书而不是凑合成的,从错误认为对它只有一种解释并没有对不同部分作不同解释的必要。可说《经》消失在《传》的云雾中。近人顾颉刚、高亨等等经过仔细研究,恢复了前者的独立性。他们的工作做得彻底、出色,本文在这方面提不出什么修改或补充。本文只拟谈谈(一)卦是怎样演出的,(二)是怎样使用的,(三)凶吉怎样断定和(四)哲学内有无八卦的地位。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俗语大辞典》(温端政主编,王树山、沈慧云副主编)一书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俗语是老百姓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语言。但是,俗语不仅世代相传在老百姓口语里,而且广泛吸收到书面语里来。我国古代典籍、如《左传》、《汉书》、《国语》等都引用了许多俗语;元明杂剧和《水浒传》、《西游已》、《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更是大量地运用了俗语;毛泽东、鲁迅、老舍等语言大师也十分重视俗语的运用。《中国俗语大辞典》就是把我国民间流传后被吸收到古今典籍中的丰富多姿的俗语精华搜集整理在一起,并取证解释而成的。它有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北宋末年爆发的方腊起义,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在绝大部份论述这次起义的文章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引用宋人庄季裕所撰《鸡肋编》上卷中的一段文字,即:"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将这段文字断句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并解释为:方腊根据斗争的需要,提出了"法律(应该)平等,没有高低上下(之分)"的"平等"思想.认为这是方腊起义的战斗口号,革命主  相似文献   

20.
语音中心论与文字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德荣 《学术界》2002,(2):213-221
德里达的力作《论文字学》(DeLaGrammatologie,1 967)的出版 ,标志了与西方传统诠释理论的“语音中心论”( phonozentristische)相对立的诠释观念的形成 ,这种新的观念或可称之为“文字中心论”。德里达立足于“文字”的解释体系虽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诠释学与语言学 ,但他所从出发的基础———文字 ,却不是我们在常识意义上所理解的文字 ,而是一种先于言语而存在、包括言语在内的原初文字 (archi-ecriture) ,但这种“先于” ,又并不意味着肯定时间意义上的先在性。〔1〕在笔者看来 ,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