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感的本质     
美的最复杂的问题,在于美感的问题。而美感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在人们的感觉中又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只要有一些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对自然、生活和艺术有程度不同的美的感受。人们的现实需要总是与他们各自的审美水平相应的。之间的矛盾和因此而产生的困难是比较少见的。但是美感在理论上的解释却是艰巨而困难的,因为美感的不稳定性、多变性、相反性使人们比较难以捉摸到美感所感的对象的真实面目。人们对美感对象的客观复杂性、含蓄性、发展的规律性都作了不少的探讨,以此来说明主观美感的不稳定性、多变性和相反  相似文献   

2.
美感,就是审美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是人们在欣赏活动和创作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教育学原则,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审美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艺术趣味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语文课就囊括着审美教育的诸因素,可以说语文课是一块宝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在给学生挖掘知识的宝藏,而又是在同学生一起吮吸美的甘泉。因为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文中讴歌人的思想,塑造美的典型。这就给我们利用语文课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审美是主客体和主客观特殊对换关系的总体中介范畴。美学研究应从美感范畴进入到审美范畴,这样才能使美学由美的直观鉴赏学变成美的审辨创造的科学。文章认为,审美范畴由具有审美功能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特别是脑机制、审美信息及载体、审美思维、审美意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3):128-134
曹植的《洛神赋》通过人神交往的愉悦、情感的升华、人神殊途的困厄、哀戚无奈的离别,用生命感受生命,反映了人心浇漓的末世人们欲改变现状的苦闷和悲悯,曹植作为末世代言人发出生命短微、人力薄鄙的不安和惶惑的叹息声,形成了"纤柔温婉"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直接关照了魏晋时期士人的一种进取、矛盾、寄托、恐惧、怨恨、抚慰的普遍而又真实的心理状态。这就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有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事物都有美与不美之分,事物的美与不美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其自身的本质规律。当事物的内在本质或普遍性,通过突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得以充分展示时,便是符合了美的规律。而美感则是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的反映。美感的特征(主观直觉性)是建筑在美的特征(具体形象性)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前者产生的条件和依据。美感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以及美的感受两个方面。科普报刊的美感一方面是指人对其所登载的文章或图片所提供的知识或信息,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报刊本身的具体形…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心智的伟大创造;审美活动则是主体自由自觉心灵的观照。艺术品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超越。艺术的自觉就表现为艺术家的审美主体在超越与回归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审美自觉不仅与情感有关,而且要使一些艺术作品具有一种超越原作者意旨和境界的弹性和暗示力,它不但使我们得到美感的愉悦,并且要指引我们去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义。  相似文献   

7.
美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说其复杂,在美学界,至今仍是众家纷芸,其说不一;论其简单,丑的反面就是美,或者说美的反面就是丑。就美感而言,审美主体认为美的不再认为是丑;反之,审美主体认为是丑的不会使其感到美。美与丑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并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之中。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审美客体的具体属性,又并非全部决定于审美客体。这取决于人们对于美的感性认识、理解程度等诸方面因素,即取决于人们的审美观。美是人们审美体验中的具体现象,是一种物象在人的审美视觉中的反映。产生这种反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共同的审美心理以及个人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之外,还有客观的物象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感染力。关于美,无论是具象的、抽象的,还是主观的、客观的,或是主客观统一的等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无不是在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所产生的力和力的作用。这是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蒋晓城 《社科纵横》2010,25(12):86-88
无论是"男子作闺音"式的描写歌女思妇的恋情思绪、还是抒发词人自我情爱体验与心理感受的作品,唐宋艳情词都着意于抒情主体心灵深处的忧愁苦恨,充满了哀怨伤感的情调,洋溢着悲剧性的美。唐宋艳情词悲剧美的形成具有文学传统、社会历史、抒情对象特征等方面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9.
审美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愉悦的精神性消费行为,承继着人类既往审美经验的历史积淀,但同时又吸纳了当代新奇、轰动、同步、冲击的消费和体验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视像时代的审美文化消费注定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以及被某种随机性所左右并在大众审美趣味的共同参与下发展、变化。个体的感性自娱追求和群体仪式化的心理效应显示了审美文化消费方式的基本和普遍的特点,喜新求异的消费更迭加快了审美文化消费的运转周期,多元趋向选择构成了审美文化消费的多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的大潮中,每一个浪花都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观念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的心理和观念不断在更新。旧的观念在克服,在转变,在淡化,新的观念在形成、在发展、在强化。这一现实,又一次证明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中,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就是说,观念的形成和变化是由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反过来,它又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和精神动力。新的先进的观念,适应  相似文献   

11.
审美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等实践活动中对社会和自然对象的美感体验,是主体通过意志、趣味、情感等心理活动对对象进行审美判断的基本“图式”,亦即休谟所说的“特殊构造”。休谟说:“在美与丑之类情形之下,人心并不满足于巡视它的对象,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去认知它们;而且还要感到欣喜或不安,赞美或斥责的感情。作为巡视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人类通达自由之境的路径,是审美实践的本真形态.游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在游戏中,人可以实现自我的突破和超越,从而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自由境界,使人的创造本质得以真正确认.游戏带来的不是肤浅的感性或理性愉悦,而是一种超越的情怀与审美的态度.游戏越有挑战性,其开显的文化意义就越深刻.  相似文献   

13.
欧阳彬 《唐都学刊》2007,23(3):121-124
社会认识中的审美追求根源于马克思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重要思想。当代社会认识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三个层面:日常的社会心理;阐释的社会理论;决策的社会规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美的眼光来感受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审美设计、管理美学、社会发展美学等新兴学科对日常生活审美加以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和谐社会成为新的社会规划的审美理念。研究当代社会认识中的审美认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波  王永波 《阅江学刊》2011,3(1):120-126
芭蕉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地域分布的局限和实用价值开发较晚导致芭蕉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比较迟,至东晋才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但在唐宋时期出现了相对繁盛的创作局面。古代文学作品从叶、花、姿态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芭蕉丰富的物色美感,并将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情感投射于芭蕉之上,透过芭蕉意象引发了文人凄苦愁怨、清雅闲适、佛性禅心等情感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日-3日,由陈佩斯导演,并携手杨立新共同主演的年代喜剧《戏台》将登陆青岛大剧院,与青岛的观众见面。让我们在剧场里找到了久违的品戏感受,找到了熟悉又遥远的"好戏"体验,找到了见证经典诞生的快意,找到了喜剧艺术所能给予人的无限力量。话剧《戏台》是由剧作家毓钺编剧,陈佩斯担当导演、并携手北京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杨立新共同主演的一部喜剧。陈佩斯将舞台180度大旋转,运用"戏中戏"的创作手法揭示神秘后台的众生相。杨立新也将在剧中突破他以往的角色塑造,首度亮嗓开唱出演带有浓厚戏曲韵味的舞台喜剧,与陈佩斯饰演  相似文献   

16.
长白秋忆     
正看,长白,长白山,山上山下,……只要思念在,记忆就有了温度,爱就会沸腾。我曾两度去到长白山,感谢上苍的恩赐,两次都沐浴了温暖的阳光,很庆幸。天池之水,蔚蓝;白桦林无语,红叶婆娑。山高水长,弯曲的时间,凝固的记忆。依稀,依稀记得每一个细节,时光在流淌,时光在脑海里重现。仿佛又站在漫山遍野的红叶之中,第一次听到树叶扑簌簌地滑落的声音,寂静,安祥,物我两忘。路边,小小的湖上,水气蒸腾而起,氤氲一片,如梦如幻。生命在歌唱,心灵在颤动。是的,在地图上行走,每一次旅行,我们都会收获到心灵的愉悦。祖国的壮美山河何其多也,浏览不尽,陶醉依然。其实,我们看似在回昧美  相似文献   

17.
联系我们的语文教学来看,如果把看看电视剧比作阅读的话,那么人们的评论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产物.由于个性文化的差异、社会背景不同,毫无疑问影响到对作者原初寻绎理解上的差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务实底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读者认识感觉与作者情感意趣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及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感感受中感到趣味.要冷静地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反思总结,摸准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结合实践,开动脑筋,勤于总结,善于发现,定将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又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读者认识感觉与作者情感意趣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及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感感受中感到趣味.要冷静地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反思总结,摸准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结合实践,开动脑筋,勤于总结,善于发现,定将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又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20.
黄锦 《社科纵横》2006,21(5):103-104
音乐的悲剧美是重要的音乐美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与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举例说明了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并且与崇高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激励启示,引发人们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