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2.
<正> 《周易·系辞下》说伏羲氏“始作八卦”,《帝王世纪》中也说伏羲氏始作八卦,炎帝、黄帝有所发挥和完善,形成“二易”,夏人继承炎帝之“易”称为《连山》,殷人继承黄帝之“易”称为《归藏》,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周易》。《周易》一书流传至今,近年来又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不研究八卦的具体内容,只从考古角度探讨八卦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周易》,又称《易经》,其实叫《易》,因它是周代的著作,所以称为《周易》,又因后人奉之为经典,所以又叫《易经》。夏代有同类书,名叫《连山》,取其形象如同山中出纳云气、接地连天而得名;商代也有同类书,名叫《归藏》,以乾坤为首章,谓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至周文王姬昌时,把他演着的书取名叫《易》。《易》是含有修、治和形象变化的意思,就是借八卦的形象,阐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准则,在形态万千、变化不尽的复杂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阴阳与管理     
《周易》是传统文化的魁首,这部书源远流长,在传说的远古时代,其起源是由伏牺画卦开始的,成书也是经过三个朝代;夏朝叫《连山》,商朝叫《归藏》,传到今天的《周易》是经周文王加过工的,因它最早原起于卜篮,原始巫术的一枝,所以没有被秦始皇焚书烧毁掉,是幸存下来的一部书,汉朝初年“天下唯有易卜,未有他书”(《汉书·楚元王传》)。所以它的珍贵价值,其他古籍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5.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6.
《易经》与《诗经》同为先秦典籍 ,就其作者与写作年代而言 ,二书是颇为相近的 ,因而二书所描述的意象 ,自然也有其相近之处。在这方面 ,《诗经》的意象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而《易经》的意象研究却未免逊色。鉴于此 ,本文拟以《诗经》的意象研究成果为参照 ,探析与《诗经》同时代、同为华夏先民集体创作的《易经》中的与婚恋有关的植物、风雨、动物诸意象的丰富内涵 ,借以展示“《易》道广大”的另一侧面。一《易经》的植物意象并不多 ,但多与婚恋有关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茅”意象。《大过·初六》曰 :“藉用白茅 ,无咎。”《泰·初九》曰…  相似文献   

7.
“古易”,是对我国远古《伏羲易图》、《连山易》、《归藏易》、《坤乾易》及中古《周易》等的合称。它是炎黄祖先群体智慧的结晶,是源远流长、启迪万世的祖国文化宝库。自古研《易》者甚多,当今中外更成为“热”。精深奥广的《易》理,哺育过多少有世界影响的英杰名家!新中国的建立,为《易》研开辟了新天地。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更有义务为《易》研同心尽力,发扬国光、献益人类。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不少人说,儒学是“轻利”的,其思想影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阻力。儒学真的轻利吗?答案曰“否”。说儒学轻利,是对儒学没有全面研究造成的偏见。《说文》曰:“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利者,义之和也,”出于《易·乾·文言》,高亭注:“《说文》,‘和,相应也。’始歌为唱,随歌为和,有唱而后有和,有义而后有利,故利是义之和。”(《周易大传今注》卷一)“利”是“义”的派生物。论者以孔子“罕言利”,说这就是他轻利之证。按这句话全文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黄式三《论语后案》认为“罕”应该为“轩”,显也。全句意思是:孔  相似文献   

9.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中的最为古老的文化标志之一。《周易系辞传》是最早记载“河图洛书”的著作.原文是:“天生万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易经系辞将河图归为“天生万物”之类。后世关于河图之传说很多。有伏羲、大禹说:伏羲氏根据河图画出八卦。大禹依据洛书制定出九畴。也有黄帝说: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早提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迄今为止,只知道《连山》的头卦是艮下艮上(?),《归藏》的头卦是坤下坤上(?),与《周易》一样,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卦象,其他卦的详细内容不清楚,因而现在可以确凿举为论据的是《周易》。①《周易》所载伏牺八卦次序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合而为四象,四象合而为两仪,两仪合而为太极。这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中国古典式的图解。②《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都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图象,如天地(?)否,地天(?)泰,水火(?)既济,火水(?)未济。这些卦象在一分为二的每一方又都包含着“三”。这也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中国古典式的图解。③《周易·系辞上》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  相似文献   

11.
现存《周易》一书分《经》、《传》两大部分,《经》成书于殷、周之际,然而其中八卦原理和部分思想资料当渊源遥远。先秦人说:“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周礼、春官、太卜》)近人纵有非议,但终不能驳其成说。究其实,《周易》是周人在继承夏殷两代卜筮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正> 文质一词最早出于孔子之口。但物质世界有本有末。《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乐记》郑玄注:“质犹本也,文犹末也”。本末即文质,文质即本末,两者同义,都源于万物。万物由本起末,由质而文,先后承续,互相制约。股周经籍《周易》,扬雄曾云“说天者辩莫乎《易》”。天即自然。《易》的原始作者深入自然,仰观俯察,发现万物变化而多采,起源于阴阳之道、文质之和谐。《易·序卦》云,“贲者,饰也”。万物之本质必修饰文采方可显示。而文采定要与本质匀称相谐,不过又不逊。故修饰终于“白”即素朴。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云“贲象穷白,贵乎反本”。程颐替《贲·上九》“白贲”作《传》:“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华实亦文质也。  相似文献   

13.
对《周易》的书名释义,古今学者的意见不尽相同,关键在于对“周”、“易”二字的解释不一。对于“周”字,大约有五种解释:①“周”是“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②“周”是“取歧阳地名”“因代以题周”。持这一意见的代表是孔颖达。③以《周易》的“周”字为周朝、周室的代号,但不言及地名与“周普”。④因周代有《易经》的朝代,而命名《周易》,相当于把《礼》称为《周礼》一样。⑤既是指周代的名称,又包含了无所不有的意思。以上各家的说法,总归为三类:一曰无所不包,二曰周朝之名,三曰无所不包,朝代之名兼而有之。除了从上述几方面进行探赜之外,我以为还可以从卜筮的角度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4.
释“子衿”     
一章曰“青青于衿”,二章曰“青青子佩”,《传》云:“青衿,青领也”,“佩,佩玉也。”案以佩为佩玉,诚是;然以衿为衣之交领,则与“青青子佩”殊不类。衿乃古人腰间所系大带。《豳风·东山传》“施衿结帨”,《释文》曰:“衿,系带”。《汉书·杨雄传》“衿芰茄之绿衣兮”,注引应劭曰:“衿音衿系之衿。衿,带也”。《后汉书·杜笃传》注曰:“衿带,衣服之要”,字又作紟。《说文·系部》云;“紟,衣系也。”《释名·释衣服》云:“妗亦禁也,禁使不得解散也。”上举数例足证衿当训为带。大带亦有装饰作用,《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曰:“以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饰物佩玉,以丝绳系大带之上。诗言衿、佩,衿也佩也皆为饰物。闻一多《风诗类钞》云衿作给,“紟是系佩玉的带子”,非是。《方言》卷四“佩紟谓之裎”,郭璞注云“所以系玉佩带也”,当为闻氏所本。知此诗“衿”非系玉绶带而为束腰大带者,先秦典籍绝无称举系玉绶带以美人服饰之例,称举束腰大带以美人服饰之例  相似文献   

15.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2,(11):99-107
<正>《易》,亦称《周易》《易经》。《易·系辞下》:“《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何谓像?明代来知德《周易集注·序》说:“曰像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象者也,非真有实事也,非真有实理也。”唐代高适《答侯少府》:“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观象者需圣明而有灵性,则万象皆出。而愚者、邪者观象,亦得所需之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得其象,各展其能,皆在大道之中。《易》义由象生,无象则无《易》。六十四卦皆由象立,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词义学的角度看。先秦“优”字无“优秀”义。“优”字在《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及子曰:“孟子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三个“优”字,杨伯峻先生都讲成“优裕”是很准确的。《孟子·告子章句下》:“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联系上下文,“优”也当“优裕”、“有余力”讲。《诗经·大雅·瞻印》“天之降罔,维其优矣”。高亨《诗经今注》云:“优,厚也。”也是“优裕”义。只不过是天降灾荒,百姓的灾难丰厚,也就是灾难沉重罢了。《国语·周  相似文献   

17.
古人常谓“龙”生于水而为水物:《管子·水地》说“龙生于水”,《左传·昭二十九年》曰:“龙,水物也”,《易略例》亦谓龙为“水畜”。因此,在古人看来,“水畜”之龙可以招云,可以致雨:《周易·乾卦·文言》曰:“云从龙,风从虎”;《慎子》:“飞龙乘云,腾蛇游雾”;《论衡·乱龙篇》:“龙蹔出水,云雨乃至”;又《龙虚篇》:“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蛟龙见而云雨至”;郭  相似文献   

18.
明代连江学者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其学通五经而尤长于《诗》、《易》”(钱谦益语,转引自《连江县志·人物·先宪》)。《伏羲图赞》是他研究《周易》的专著。陈第少年时即禀承家学,其“少读《易》,主朱义,又主程传,后又颇考马、郑、荀、王及唐宋诸家之说”(《伏羲图赞自序》)。朱义,即朱熹《周易本义》;程传,即程颐《伊川易传》;马、郑、荀、王,为东汉之马融、郑玄,荀爽及魏之王弼。由此可见,陈第治《易》,涉猎颇广。他壮岁曾投笔从戎,年四十三时罢蓟门归,自概“仍为书生老耳”,又闭门苦读凡十余年。试观陈第的诗作,有“醉则诵《离骚》,倦则披《周易》”(《五岳游草·感昔》),“徘徊读《易》日未暮,新月已映梨花西”(《五岳游草·春日郊居》)及“衾(礻周)未得宿,《旅》卦灯前玩”(《五岳游草·括苍逆旅》)等句,可见其深喜于《易》而精研之,无论家居之时,抑或游历之中,均不废读《易》。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的朱谋(土韦)在他的《骈雅》自序中,对联绵字作了比较恰当的解释:“联二为一,骈异而同;析之则秦越,合之则肝胆。”得到这一认识,是有个历史过程的。汉代人解释联绵字,就不知联绵字的特点,仍然把上下字当作两个词素来分析。如《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滌场。”传曰:“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滌扫也,场工毕入也。”王国维作《肃霜滌场说》云:“肃霜、滌场皆互为双声,乃古之联绵字,不容分别释之。”又如《礼记·乐记》:“煦妪覆育万物。”煦妪也是联绵字,写法多样,有温恤、喜悦义。但郑玄注曰:“气曰煦,体曰妪。”相差如秦越矣。又如“扶摇”,旋风也,急读为“飙”。但《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云:“扶,攀也;摇,动也。”皆望字而妄生意,不知联绵字义不在形而在音,音肖则字形可不论也。  相似文献   

20.
《易经》①的来源问题是我国《易》学研究史上悬而未决的一大难题,该问题主要包括《易经》的卦爻由来、书名含义、写作时代、成书作者、创作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未臻一致.进入本世纪后,每一次《周易》热中,《易经》的来源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主要问题,使得不少新的“来源说”应运而生。这些“来源说”可靠吗?笔者结合几年来研习易学的体会,仅就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扼要介绍和考辨:1、卦爻由来关于八卦符号的来源,在古代除了《易传·系辞下》提出:“古老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现象于天,俯则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