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发挥农民工在城乡联动中的桥梁作用,首先要培育具有传统农民和现代工人双重身份的"农民工",根据"农民工"的意向或条件,或者使其转型为"新农民",即"产业农民"或"现代农民":或者转型为"产业工人",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  相似文献   

3.
"民工"是中国工业化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群体,农民进城务工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青年民工"是一种过渡性的职业身份状态,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合理保障,从而给社会稳定留下了较大的隐患.实现各阶层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青年民工"的生存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给青年工作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玉峰 《职业时空》2008,4(2):58-5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他们是农民户口,但又从事着非农产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人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农民工或者边缘人。农民工一方面为工业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谁在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具有农民居民身份而在城镇从事工资性收入的劳动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的结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大课题。从对农民工一味的管理、限制和防范到对其社会保障权的正视和保护,全国及各地的立法者经过了近二十年艰难探索。如今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的社会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但是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发挥农民工在城乡联动中的桥梁作用,首先要培育具有传统农民和现代工人双重身份的“农民工”,根据“农民工”的意向或条件,或者使其转型为“新农民”,即“产业农民”或“现代农民”;或者转型为“产业工人”,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尽快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可以从完善当今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使农民工尽快容入城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汪名才 《职业》2011,(14):183-183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于机械制造、建筑业等。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农民自己增加了收入。当前焊接技术这门特殊工种技工人才的稀缺尤为突出。如何贴近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开展焊工培训呢?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典型的江南小乡村里,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其身份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或是在别的城市打工,或是自己创业当起了老板,或是进了本地的企业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产业工人,而他们身份的各种变化正是中国城镇化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面临着自身素质低、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等方面的困境,这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和市民化的瓶颈。要突破这一困境,一方面要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意识,建立人力资本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化的就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建社  谢宇 《城市观察》2010,(3):131-139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比较脆弱,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每年春节前后,人们都在关注农民工返乡与回厂问题,于是产生一个热门话题——“民工荒”。“民工荒”是真荒还是假荒?“民工荒”的真正原因何在?值得一辩。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他们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交流日益紧密,新世纪的中国农民(由于进城的农民工中绝大部分是青年人,所以把这一群体称为"青年农民工"或"新一代农民工")更加不安于固守过去传统的生存状态,怀有强烈的城市化愿望,从心理上、生活方式上追逐着城市文明,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强大动力。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量,他们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青年农民工的越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界定的社会心理支撑,使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跨文化适应)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社区适应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4.
龚斯喜 《职业》2015,(1):78-79
目前农民工进城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农民工市民化的五大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城乡"壁垒"虽然已被打破,但已经从农民变成农民工的群体,未能完成到市民的转变。土地分配制度以及户籍制度形成合力使农民工无法摆脱固有的农民身份。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的困境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一种身份焦虑。即在一种特定的城乡二无结构社会里,农民工从乡村到城市的跋涉过程中身份的暧昧不清:他们追求城市人身份而不得,又无法回到农村的既定轨道,从而事实上不得不辗转徘徊于乡村伦理和城市法则之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转变,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诉求,无疑是未来十年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然而,当前的情况是,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想留在城市,但因为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无法在城市安居。新生代农民工该如何融入城市?城市又应该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环境?(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却并没有脱离农民的身份;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正常的劳动权益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城市人应有的尊重;他们自身在城市更是没有归属感,高楼大厦是他们一砖一瓦堆上去的,最终却只能栖身于角落,与尘埃为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仍然有这样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他们已经成为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本文着重研究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相关定义,然后,具体分析W市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层面来探讨他们融入城市的情况,并且得出结论:他们的城市社会融入只是"嵌入"式和"失范"性的融入,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明 《城市》2008,(2):51-54
在我国城乡分割的人口管理体制下.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被分割为两个不相衔接的过程。这样,“城市农民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阶层就出现了。在我国城市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下.“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相应产生了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笔者试图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体验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个案为基础探讨青年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过程,这一研究超越了以往重视群体身份认同的传统,展现了青年农民工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生活体验,且在与外界的互动过程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身份认同。对于很多户籍上仍然是农民而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打工者而言,不论他身在哪里,都是异乡。同样,伴随的是其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模糊。也即是说,对青年农民工而言,已有的身份认同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他对自己认同的需求,于是,寻找一种新的认同机制成为他寻找新的归属的必然,打工者,正是他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