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回族社区作为基本的具有共同的宗教文化认同感的单位 ,是回族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的象征和标志。在回族社区现代化变迁的进程中 ,它行使着进行社会动员 ,组织社会生产 ,进行文化传承、筛选和创新等职能。回族社区分布于不同的区域环境中 ,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但由于文化背景、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西北回族社会现代化模式显示了它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为此 ,回族社会现代化只能走将自身的主体文化精神回族传统文化与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与特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关系,离开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合乎其自身历史逻辑和与时俱进的必然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自然进程,而不是对传统的拒否.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社区个案显示,城市社区结构变迁对民族文化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回族女性作为伊斯兰教信仰的重要群体,她们受到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这种双重因素的制约下,她们的观念和行为也表现出传统而现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回族文化是外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内涵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反映着回回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活动的基本状况.本文所讨论的回族文化,主要指回族精神文化,涉及回族的价值观念、宗教、哲学、教育和社会道德等方面;试图探索回族文化行程以及伊斯兰文化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南京市七家湾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为个案,分别从社区经济、组织、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大城市传统回族社区的社会文化结构,概括出“盘根草格局”的基本特征,描述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主要过程。文章认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变迁决定了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方向和力度,而社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会进一步影响社区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价值,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晚发外生型的西北甘宁青早期现代化,是回族军阀在主流社会推动下的非自觉行为,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回族军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近代教育,其自身的封建传统因素成为导致甘宁青地区现代化夭折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和世俗因素的盘根错节,又使得回族军阀在惰性和变力之间摇摆不定,增加了现代化的曲折。另外,回族军阀的民族主义思想,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性,他们与国民政府间存在向心和离心的二元倾向,表明他们不可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领导重任。甘宁青早期现代化的最大成就,是启动了该地区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努力提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确保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同向同行。同时,基于文化的价值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等特点,以及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若要提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则需要从提高价值自觉、历史自觉和社会自觉入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法制建设在制度移植与重生方面面临着一种困境,即法制建设究竟是应该整理传统以利用本土资源并进而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还是应该以西方制度演化史所积淀的现代法制模式为榜样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法律移植,学界对此亦存在相当的论争。然而值得怀疑的是,这些不同角度的理论进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给当前的困境提供一种出路,甚而有学者以为当前的制度变革本就无解。  相似文献   

12.
欧洲社会文化与欧洲统一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欧洲化引起欧洲社会的几次大转型,形成了泛欧社会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现代欧洲民族主义文化所取代而退隐。这个退隐的社会文化传统促使战乱不息的欧洲社会以统一运动的形式,开始其新的大社会转型性整合。今日欧盟正是这种社会文化转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转型过程当中,我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价值观的失范、社会分化等问题,儒家的合理内核思想为我们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传统和现代关系的争论问题,韦伯认为:一方面,传统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以自身改造的方式予以回应;另一方面,传统在改造自身之后又在传统的框架中为社会变革提供合法性论证。这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折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巨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他的民权思想,对于开启民智曾起过良好的作用,启发了年轻一代,客观上有利于他们的思想由臣民意识向国民意识的转变,有利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的转型。时至今日,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仍在继续。所以,重新解读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不仅使我们对他有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对现代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6.
改书院为学堂和改造传统书院、创建新型书院并列为晚清书院改革的三个方案之一。虽然历史的现实是改制取代改造、新创,书院被强令改为学堂乃至学校,但我们仍然主张要慎言书院改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为它更多的是晚清社会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无奈的政治选择,未必定然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点与起点,但由于改书院很快变成废书院,不仅1600余所改成学堂的书院在历史的虚无中被稀释幻化,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使得中国近现代学校制度从此就沿着不断与传统决裂,不断西化的方向奔跑,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与几乎连续不断的否定和革命也就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最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尤时熙与明代洛阳的学术转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代洛阳学术经历了由初期株守程朱学说到中后期崇尚阳明心学及经世实学的转型。这个转型是由尤时熙完成的。尤时熙将阳明心学首传入洛,师承阳明心学又兼融传统理学,且具有一定的实学思想,以此开创了洛阳学术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时下,宪政民主再次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民主从本意上讲就是人民的统治,宪政的本质是对权力进行限制,两者并非天然地结合在一起。英国通过对中世纪传承下来的宪政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使之与人民主权论相结合,实现了宪政和民主的联结,也构建了有秩序的现代政治文明;而中国近世,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移植西方政治制度时无视英美宪政民主,推崇法国模式和纯粹的民主政治,结果将社会转型引向歧途。因此,在社会转型的今天,要警惕理性主义,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宪政和民主的联结是英国"自发演进"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在无"文化亲缘性"的国度进行制度移植具有失败的必然性,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从中发展出与宪政民主功能相同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解读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必须把握从近代伦理传统到马克思伦理之思的转换路径。在近代伦理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历史的、生成性的理论语境将近代伦理非历史的话语图式予以重构,形成了一种与现代资产阶级伦理相异质的、批判性、生成性的历史人道主义伦理,从而实现了现代伦理精神与无产阶级利益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写在婚姻法修改之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家庭法作为“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位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适用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伦理性和强烈的民族传统特色,现行婚姻法存在诸多缺陷和若干立法上的空白,建立亲属制度,无效婚姻制度,改善夫妻人身和财产关系以及离婚制度、扩大亲子关系及其他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等,应成为婚姻法修改的重点。婚姻法的修改将改变中国婚姻家庭法在传统与现代中间停滞的不良状态,逐步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