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力沉浮录     
霞飞 《领导科学》2005,(20):45-47
在中国,有两个王力:一个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原籍广西的王力,另一个是曾在“文化大革命”前任中联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原籍江苏的王力。本文所说的王力,是指后一个王力。这个王力,曾经是“文化大革命”前期红极一时的人物。曾经是党内才俊,受到康生的提拔和推荐王力原名王光宾,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14岁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3月由谷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是在学校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军六六八团做秘密工作。1940年,根据中央决定撤出东北军。不久,调往山东…  相似文献   

2.
徐强  郑义 《领导文萃》2006,(2):133-135
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已经接近尾声。我对这“四人帮”在历史上所犯下的罪恶,只能通过书本来了解。2005年5月10日,新华社电讯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张春桥因患癌症,于2005年4月21日病亡。”魏明伦先生说,有大学生听到消息后,茫然而问:“张春桥是哪里的歌星啊?”时间的作用真是奇妙。它可以淡化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使那些曾经的伤痛,渐离渐远,仿佛从来未曾存在过。就像我现在翻阅蓝苹的文章,竟然看不出里边的“反革命本质”,也读不出什么“野心”与“阴谋”。我把这些文字编织成的“蓝苹形象”,称为“纸上的蓝苹”。也许郁风说得对:…  相似文献   

3.
姚文元从青年团上海卢湾区工委宣传部部长的位置逐步登上了他所执掌的“文坛”宝座,自1955年,批判胡风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限》引起张春桥的注意后,他一路成为文坛的疯狂“杀手”——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引起不小的轰动;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4.
涤生 《领导文萃》2006,(12):76-79
陈毅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发表过一篇态度十分鲜明、观点十分尖锐的演讲,集中反映了他当时的政治观点和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原则性。1967年下半年,红卫兵组织了多次批斗陈毅的大会。陈毅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敢地出席了这些批斗会。在会上他耐心地向红卫兵宣传党的政策,对极“左”做法进行了痛斥,对一些无理指责进行了批驳,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境界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毅在召开批斗他的大会上,发表了一篇特殊的演讲。这篇演讲原本是陈毅即席讲的,并没有标题,演讲后整理出《我这个外…  相似文献   

5.
江青、张春桥之所以能够假借“批林批孔”的旗号,把矛头对准周恩来,在当时还有一个错误批评周恩来的背景。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召见王洪文和张春桥。当时正准备召开十大,王洪文负责党章的修改工作,张春桥负责报告的起  相似文献   

6.
关锋沉浮录     
霞飞 《领导科学》2005,(22):48-5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个人叫关锋:一个是在西安事变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关锋,此人本名贾拓夫,做党的秘密工作时化名关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资深革命家,已于1967年去世。另一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的关锋,此人在“文革”时期与王力、戚本禹被人并称为“王、关、戚”。本文记述的,是后一个关锋的沉浮人生。得到康生赏识关锋原名周玉峰,又名秀山,1919年7月生于山东省庆云县的一个贫苦人家。由于是独子,他父母尽管生活艰难,仍然克服困难送他去读书。中学时,关锋读了一些进步刊物,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  相似文献   

7.
霞飞 《领导科学》2005,(24):36-38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干了不少坏事,因此,在1967年8月和1968年年初,中央先后处理他们之后,“王、关、戚事件”便在历史上记下了一笔。但是,对“王、关、戚”这种排列法,关锋却不赞成。关锋说过:“王、关、戚”实际上应该是“戚、王、关”,戚本禹虽然在他们三人中职务最低、资历最浅,但他担任过毛泽东、江青的秘书,地位特殊。当时,就连陈伯达、康生要见毛泽东,都要通过戚本禹。有一个事实似乎印证了关锋的这个说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重新审理“王、关、戚”一案时,对王力和关锋没有判刑,而对戚本…  相似文献   

8.
“马天水是一匹好马”张春桥在小范围里曾经讲过:马天水是一匹好马。张春桥可不是轻易说什么人的好话的。对马天水却作出如此不简单的评价,可见马天水在“四人帮”眼里是何等的得力了!  相似文献   

9.
季雨 《决策探索》2004,(7):91-91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邓小平是当年的参加者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会议在哪个房间里召开,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讨论的什么问题。但“文革”期间,这一历史事实却被林彪、“四人帮”否定,林彪、“四人帮”诬蔑他“篡改历史.硬将自己塞进遵义会议”,“是捞取政治资本”。邓小平的照片也被人从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墙上取了下来。面对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0.
被捕时十分冷静姚文元是在被通知到怀仁堂开会时被捕的。那是1976年10月6日下午3点钟的时候,机要秘书郭木文将一份紧急通知送到了他的办公桌上。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根据华国锋同志的建议,兹定于10月6日晚8时在怀仁堂二楼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议程: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保护措施。因部分文献需要改动,请姚文元同志列席会议。中共中央办公厅汪东兴(签字)1976年10月6日就连老奸巨猾的张春桥看到这样的通知都未引起疑心,而姚文元看后却有些犹豫,觉得此事有些“出格”。他认为“…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应该如何认识"文革"?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两次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以坦荡的历史胸襟和客观鲜明的政治态度回答了当时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一年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做出正确结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2.
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石头摸不着了。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不仅理论要先行,争论也避免不了,这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第一,“摸着石头过河”是对文革做法的拨乱反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革结束后,迅速终结意识形态内斗、摆脱左右之争,是恢复国家正常状态的关键。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不失为最恰当和有效的办法.但也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3.
锡鹏 《领导科学》2001,(18):40-41
196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这次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之后,江青一伙开始到处煽风点火。会后,6月19日,王震离京回湖南继续养病。就在他离开北京的第二天,农垦部便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动员大家放手揭发王震。从6月20日到8月1日,在这40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姜汝祥 《经理人》2008,(9):134-134
加里·哈默在西方的学术地位,是他终结了曾经风行一时的“流程再造”与“质量管理”。而他终结的武器,就是至今仍然拥有巨大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竞争大未来》就是一本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巨著。这个伟大的理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企业不要致力于去补什么“木桶短板”,  相似文献   

15.
他曾被叫做“周白毛”在文革时期的北大,周培源因与当时的风云人物聂元梓观点不同而被对方猛烈攻击,满头白发的周培源因此在大字报和各种会议上被人称做“周白毛”。1966年5月25日,以乱世狂女聂元梓为首的哲学系7名教员,在北大大饭厅东墙贴出了“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把矛头指向了宋硕、陆平、彭佩云。开始时,周培源单纯地以为,这张大字报揭开了北大的盖子,心里甚是高兴,因而在当晚的北京物理讨论会筹备小组会上,兴奋地向大家通报:“北大出现了一张大字报,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文革”初期,周培源游离于北大“文革”的中心圈之外。因为…  相似文献   

16.
郑重 《领导文萃》2010,(12):63-68
<正>"文革"期间,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当时报社的负责人又是市革会常委,所以我们常常从传达中能隐约感受到许世友和张春桥有些矛盾。市革会开会时,上海警备区司令廖政国总是和张春桥唱对  相似文献   

17.
董保存 《领导文萃》2011,(13):65-68
毛泽东的一句话,栗裕免遭“火烧”研究党史军史的人都知道,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力。到了“文化大革命”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了,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但这时候有人想到了他。那天他突然接到电话,说周恩来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18.
1966年5月14日,康生派妻子曹轶欧率“中央理论小组调查组”,以“调查文化大革命情况”为名,去北京大学找人秘密谈话,煽动反对北大党委和北京市委。于是,聂元梓等7人于25日贴出了《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  相似文献   

19.
杨尚昆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家,他一生的历史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融为一体。在担任过党和国家最高职务的领导同志中,杨尚昆是惟一在身后出版日记的。这部日记共110万字,起讫时间为1949年1月1日至1965年12月10日,时间跨度为“文革”前的整整17年。在这17年间,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因此,这部日记就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部日记中,作者不仅简要记述了他的所见所闻,还叙述了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堪称是一部观察当代中国史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20.
传说当年毛主席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将鸡蛋放在桌面上对在座的人说,谁有办法将这个鸡蛋立起来?王洪文、张春桥分别试着立了几次,均告失败。邓小平起身离座,他将鸡蛋的一头“啪”一声磕破,鸡蛋就立了起来。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你这叫不破不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