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针对近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进一步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针对近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进一步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改革以来,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并收到了促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实效,但另一方面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如何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很好结合等问题上,我们还有不少知之不多乃至未知的领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继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核心问题上,我们党的一些文件与我国学术界的提法前后不尽相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比较一致的提法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1989年江泽民同志的“国庆讲话”之后,我们党的一些文件与我国学术界对上述提法作了重要调整,现在比较倾向一致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近几个月来,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有关“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文章,经过讨论学术界更加肯定了这一提法。但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效结合“效”的科学内涵 正确地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效结合的“效”,是研究和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关键问题。所谓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效结合,是指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既能使资源配置比较合理,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发生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又便于开展竞争,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技术进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效结合”这一科学命题中的“效”,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举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学会理论研讨会上,到会的50多位经济学界人士,就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他们着重讨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现在把他们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在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8.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按我的理解就是指二者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问题,这也是大家关心而又有争论的问题。 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三主论”,即以计划调节为主,指令性计划为主,行政手段为主。这个观点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想是不相符合的。所谓“三主”问题并不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应有之义。而且,严格地说,“三主论”与我国改革前的计划体制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主张“三主”实质上就是要回到排斥市场调节的旧的计划体制上去。同时,10年改革  相似文献   

9.
最近,四川省价格学会在成都召开了价格理论小型讨论会。会议主题是研讨治理整顿期间在价格改革、价格管理上如何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问题。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原则提出的理论根据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五中全会决定再次明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经济改革,选择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指导原则。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的价格改革以及价格体制模式的选择,亦要依据这一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原则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过去那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体制,毫无疑义要进行改革。十年来,我们在实行计划指导的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效果。”这是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在理  相似文献   

11.
一、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与市场经济引进经济计划二者不能等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它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计划经济要求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接受计划调节,使其具有计划性特征。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又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关系,直接生产过程的关系,交换、分配及消费关系等)的建立和发展,调整和完善,总体上也是一个自觉地接受计划调节的过程,从而使计划经济又具有自觉性的特征。这就是说计划经济不仅要求通过对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理论界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年来,围绕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要性、形式、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已有许多见仁见智的文章。然而,对于二者结合的标准,还很少有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标准,应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要求下的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对平衡。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却错误地用共产主义产品经济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才能调节好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以便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只有被运用调节国民经济运转时才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经济工作者要为此而付出艰苦努力,以求得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我认为,传统的计划经济与我们当前提出的计划经济有很大的区别:①前者是建立在单  相似文献   

15.
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我国90年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标,也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这样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的辩证统一中逐步求得解决。这里,仅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理论性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与市扬调节相结合的关系是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全局的重大理论课题。它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计划经济理论中,并不存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马克思的计划经济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抽象,其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是,在新的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前,商品经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所以,一旦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直接按照社会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然而,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阶段,产品仍表现为商品,所谓计划经济不过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当然离不开市场调节,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能不能结合?结合的形式是什么?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既克服过去那种过分集中、管的过多过死的弊端,又不能过于分散和削弱宏观调控。”这段话阐明了  相似文献   

18.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课题,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一些方面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就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和要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或实现形式,是通过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的。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又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自发调节实现的。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要坚持计划调节为主,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国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国家引导企业,企业调节市场;二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理论界认识也不一致。去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指出:“我们国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陈云同志讲话之后,在理论界大体上注意到以计划调节为主。但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说法也不一致。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到河南、四川、湖北作了些调查。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