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四川省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种子植物有128科606属1551种103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25种.单型和少种的科属众多,含20种以上的大科和大属也很丰富.大型科和少种属是区系的主体,所含种数包含区系总种数分别达63.31%和68.23.特有、孑遗植物和原始类群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变种多,分化水平较高;科的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热带性质,而属的分布类型却以温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2.
敢壮山位于广西田阳县境内,面积133.3hm2,有野生种子植物254种,隶属于207属、75科,其中世界分布科16个,占总科数的21.3%,热带分布科50个,占66.7%,温带分布科9个,占12.0%,且区域单种科、单属科丰富。生活型以木本为主。区系优势科为蝶形花科、禾本科、菊科、大戟科、桑科等,而表征科是葡萄科、防己科、漆树科、桑科、荨麻科等,它们大多为热带分布科,表明该区系具有热带性质。该区系起源具有古老性,但区系的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侵蚀小流域植被恢复群落科属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隶属于89科178属221种,群落优势科趋于明显,含5种以上的科虽只占总科数的16.85%(15科),却占总属、种数的44.57%、52.04%,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4,以单种属最多(148属,82.29%);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成分(15属,占65.22%),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丰富的热带性质(65属,42.75%)和明显的温带成分(73属,48.04%),在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及区域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阴那山维管束植物832种,隶属于397司,164科,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它们是构成阴那山植被的优势种。对阴那山维管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研究,可加深对本区植被的了解,有助于对植被性质及其在植被区划和农业区划中的位置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约39属82种,以热带属为主体、热带亚洲属分布为核心,以地生兰为优势,区系分布以热带属为主有向温带过渡的趋势。种的分布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最多,属种的地理成分多样,属内种贫乏。  相似文献   

6.
冕宁县山体滑坡地段早期植物群落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刹叶马村滑坡迹地自然恢复早期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58科137属176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7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68种,隶属于51科129属.(2)构成研究区域植被自然恢复早期的种子植物有52科,分属7种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的科最多,热带性质的科与温带性质的科比例接近.同时130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温带性质的属多于热带性质的属,世界分布属仍有较大比例.(3)群落分类的结果得到6种群落类型,代表了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小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先锋群落,各个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则代表了自然建群中的先锋物种.DCA排序的结果反映了多种环境因素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提出加强对山体滑坡地段植被自然恢复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英德市北部,为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是以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典型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竹类植物生长.通过实地调查,共采集竹类标本88个,经鉴定共有竹亚科植物10属38种(含变型和栽培变种),其中以簕竹属的种类最多,有12种,其次是刚竹属,有8种(含变型和栽培变种),另外青篱竹属的林仔竹为广东地理新分布.该保护区竹类植物区系特征表现为:种类组成丰富,类群结构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含有中国待有属51属,其中裸子植物3属,被子植物48属,从生活习型看,木本习型28属,草本习型23属.本文重点分析了神农架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地理分布及特点.结果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众多的古特有属和丰富的珍稀物种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与西南地区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敢壮山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254种,隶属于207属75科。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科和属的水平上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分析Raunkiaer生活型组成,高位芽植物以148种,占总种数的58.3%而居首位;Drude生活型组成以木本植物占优势,共143种,占总种数的56.3%。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共234种,占总种数的92.1%,而水生植物仅有2种,占总种数的0.8%。根据经济用途的不同,把植物资源分为10类。分析结果表明,敢壮山种子植物的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东阳沟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5月对东阳沟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鸟类区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保护区迄今发现有鸟类14目49科133属247种,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35种,另外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种,属于国家保护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140种,我国特有鸟类13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并出现南北交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有25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所列的珍稀濒危植物,包括2个濒危种,10个渐危种,13个稀有种,其中1级保护植物2种,2级保护植物12种,3级保护植物11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园艺、药用、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区系分析表明本区珍稀濒危植物多发生于第三纪以前,温带性质显著,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和华中及青藏高原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高等植物区系组成计198科、630属、1528种.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归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为主,热带成分较为丰富,与周围地区联系广泛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3.
从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外貌形态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报道了四川省荣县金花乡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的群落学特征。区系分区为泛北极植物区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华中植物地区。科属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优势种和亚优势种集中在桫椤科、樟科、紫草科、忍冬科和紫金牛科。群落外貌特征为单叶、中型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 ,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其群落结构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嵌镶性明显。针对保护区的现状 ,就保护方向和保护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地区,属属温带一暖温带、半湿润一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3—14℃,一月—16—-2℃,七月19—28℃,无霜期120—21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于其南北跨度较大,全省南北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又由于地质运动和流水切割,全省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些环境因素构成了山西种子植物分布的重要地理背景,使山西种子植物区系有着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8月,对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该区有两栖动物2目8科12属31种.除3种古北界种类外,其余28种均为东洋种,占总种类的90.32%;东洋种中有13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区,有11种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和虎纹蛙2种;尾斑瘰螈和中国瘰螈在湖南省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山系;数量优势种有棘侧蛙、华南湍蛙、崇安湍蛙、花臭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等;香农-维纳多样性系数为1.3123,均匀度系数为0.9068.最后,对区系特征、资源状况和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植物化合物(phytochemical)是一类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化合物,有些存在于特定的植物种属中,有些在不同的种属中均存在。在这些成分中,特别是存在于食用性植物中的某些植物化合物,促进健康和降低疾病发生危险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存在与蔬菜和水果中的植  相似文献   

17.
两次对邻水县的两栖爬行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邻水县有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7科8属),爬行动物21种(隶属2目8科15属).动物地理分布型为:热带亚热带型6种,占16.7%;全北型1种, 占2.8%;南中国型19种,占52.8%;季风型8种,占22.2%;喜马拉雅-横断山型2种,占5.56%.区系组成:属东洋界有:华中区物种17种,占47.2%,华中华南区物种6种,占16.7%,东洋界广布种4种,占11.1%,属东洋、古北两界广布种的有9种,占总物种数的25%.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近几年调查闽北地区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并参考《福建植物志》,编写成《福建攀援植物名录》.以此作为原始资料,经初步统计,福建攀援植物共有564种,隶属于195属、60科.基本特点是: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科属和单种属科较多,而大科属较少.通过属地理成分分析可知,泛热带成分比例较大,占福建攀援植物总属数76.3%.通过与邻近地区比较分析,福建与广东的共有种数最多,有437种.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海拔500 m到海拔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5条样带,样地面积18 000 m2.结果表明:基于18 000 m2样地的广东第一峰石坑崆森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6科247属420种;整个海拔梯度的植物区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科属为主,缺乏纯热带成分,具有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蕨类植物以单型科和单型属占绝对优势,中低海拔样带植物种类的变异度较大,而种子植物沿海拔梯度的物种分布变异性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20.
对打鼓坪林场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及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木本植物85科、240属、559种,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热带性质,并有较强的过渡性质;对群落植物生活型的统计分析说明该地群落植物生活型是相当丰富的;对植物群落类型统计得出该地拥有9个群系,并分别对每个群丛进行了群落类型、特征和分布的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