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使职差遣制是一种处于正式职官体系之外的特殊任官方式,最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使职差遣制也成为了唐代官制的一大特色。使职差遣制的盛行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府际关系。一、使职差遣制增加了地方政府的权力1.军事权力的增加。唐代前期实行府兵与兵募制度,府兵的主要任务是上番宿卫,分番防戍远近镇戍,及在战争发生之时奉命出征。兵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经营管理者》2012,(1X):325-325
<正>乡镇政府是我国现行五级政府的基础环节,村级行政管理机构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虽然管理人数少、管理半径小,但事关政府事权履行是否畅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乡村两级债务凸现,成为一个影响国家财政安全和乡村社会稳定的隐患。乡村运行困难突出表现为持续的收不抵支,累积的收支缺口使乡村背负起了巨额负债。乡村负债初期主要是兴建辖区内一些大型公益设施,但随着乡村财务状况的恶化,乡村的一些基本支出需求,诸如人员工资、日常办  相似文献   

3.
官僚制一度在西方社会流行,中国官僚制的现状是理性不够和不足。本文阐述了中国官僚制的现状,并试图分析官僚制不足的原因,结合实际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背景中讨论官僚制问题极为复杂。其一,政府职能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过程中,"政府密集"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长期特征;其二,官僚制供应不足,公务员制度尚不成熟,公务员整体职业素质有待提升;其三,人们广为诟病的有关官僚和官僚主义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于中国公共行政机构。这三个维度的问题构成了中国公共管理中的两重困境:"政府密集"与官僚制供应不足之间的困境,以及官僚制供应不足与官僚主义盛行之间的困境。"三维两重困境"提示人们要理解中国的公共管理问题,不能囿于西方行政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官僚制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永恒话题。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概念伊始,一个强调非人格化理性的组织类型就令这个世界耳目一新:一方面,官僚制在实践中以独特的效率优势轻易而迅速地确立了其在公共组织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官僚制在理论上为刚诞生不久的行政学科和行政学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自此,我们就基本上生存在一个属于官僚制的世界。但是好景不长,其后掌声很快为嘘声所覆盖,官僚制不断地遭到主流学者的批判与诟病,在社  相似文献   

6.
张晓政 《决策探索》2013,(20):75-76
汉承秦制,地方行政主要实行郡县二级制,一郡之内军政财大权均操诸太守一人。太守之得人与否,直接关系一郡治乱兴衰。汉代吏治历来为后世所推崇,正如《旧唐书·良吏传》中所赞叹,“选任之道,皇汉其优”。有鉴于太守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考察汉代吏治,太守无疑是最重要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所有实行公务员制的国家,大都采用考试的方法选录国家公务员,这种制度简称为考任制。一、美国的公务员考任制美国行政学教授怀特认为:选拔贤能是现今人事管理的两大支柱之一,考任制度是择优录用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现代官僚制的有效性来自于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而合理性和合法性是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构成了官僚制行政伦理基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官僚制在面对民主政治、行政责任和行政行为选择方面出现了伦理困境,探索新型的伦理建构对于发挥官僚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雪梅 《决策探索》2005,(12):43-44
常规组织织是指以官僚制组织为主的适应于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任务型组织是相对于工业社会的常规组织而言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后工业社会的变动性、复杂性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官僚制组织注重的是制度、法规和正式职务,而不是个性。命令——服从的关系是一切官僚制的基本特征;而信任——合作的关系是一切任务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权力实现方式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权力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权力实现方式,即强制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和诱导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官僚制中的行政权力的实现多靠“命令——服从”这种强制性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政治与行政二分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统治了西方上世纪大部分时间,在西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逐渐开始摒弃。而对于还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我国而言,还表现为官僚制的不足的现状,并且我国还处在信息和全球化时代,后官僚制对我国同样影响颇深,因此引发了对官僚制的重新解读,力在解决我国的今后行政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反射弧管理原理”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发现法,发现和命名了"反射弧管理原理"这一管理创新理论。反射弧管理原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自然科学基础是生命科学与人体科学;社会科学基础是人类社会学与组织管理学。反射弧管理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是"法于人体";领导体制是"一个中枢";组织结构是"两级反射";管理过程是"五个流程"。提出了"信息"应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以及"组织自调节"理论。这一原理给管理学又增添了新理论,新内容。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城乡建设业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馆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档案两级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洪冰 《经营管理者》2012,(16):65+56
随着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一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发展为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资产监管等多方面的核算管理体系。一些会计信息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显得缺乏客观性、配比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多方面的核算管理体系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收付实现制的局限和权责发生制的优势进行分析,就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府管理中,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设置、缩减政府职能的新公共管理学派逐渐占据了上风,同时,对马克斯·韦伯所倡导并弘扬的官僚制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援引于此,国内的行政管理学者针对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实践,进而提出了官僚制在我国已经过时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引来了广泛的争论。笔者认为,当下我国不能盲目跟风“摒弃官僚制”,而是应该从官僚制的内涵、特征等角度出发,以我国的人事制度、机构建设、职位设置改革为契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性官僚制。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行政模式是政府未来的行政模式之一,它体现了政府与公民在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过程中的共舞艺术,它以政治、行政、公民为主要构成要素,在公民社会这个舞台上实现社会的多元共治。本文以民主行政理论做为它的理论基础,从公民资格和突破传统官僚制的角度分析了它的内涵,并探讨了它的积极意义,对它的践行进行了障碍分析,从人和社会结构两个层面探索了它的构建途径,最后以政府的积极作用整合人与社会结构的和谐,促成参与式行政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在近现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理论范式,韦伯的官僚制以其理性化的精神内核在西方工业化时代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社会情境的激烈变迁,理性官僚制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理性官僚制的弊端被人们所诟病。通过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蕴含的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路,对转型期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的保证,也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关键在于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善于支持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将宪法理念贯彻到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一、依法行政的根本在于依宪行政依法行政,即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必须获得法律授权,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宪法的性质、地位和效力决定了依宪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依法行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突破口。从1997年首家市级行政审批中心成立至今的10多年间,全国已有260多座城市陆续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政府组织再造运动和扩散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因素决定着城市行政审批中心的建立?本文以地方政府创新与扩散为视角,揭示了新型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的全面兴起过程。作者建立了全国281个地级和副省级城市在1997~2012年间的城市经济社会状况、行政审批中心和地方官员职业生涯数据库。基于离散时间和时间序列两种事件史分析(EHA)模型,本文提出并验证了本地经济条件与行政因素、纵向横向扩散机制和地方领导的政治流动对地方行政审批中心建设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学界长期以来推崇的以鼓励地方创新为特点的"中国经验"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地方政府的使命,高效的组织结构设计是地方政府提供服务的关键,然而当前的地方服务型政府却出现了组织结构的悖论,即高效组织结构设计下运转的低效率.要改变功能性组织设计的反功能导致的地方政府低效服务的现状,可以通过流程再造来实现.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主要是从地方政府各机构之间,地方政府与承包商、非政府组织、公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并整合成一种耗散结构,以克服地方服务型政府服务过程中的官僚制弊端.  相似文献   

20.
官场中的维稳烦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领导文萃》2010,(24):85-88
<正>近期,不少地方官员向人民论坛记者透露,虽然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逐年增多,但一些地方维稳压力仍然越来越大。面对压力,个别地方相关部门不惜借维稳之名打压上访者、干扰司法、违法行政等,一不小心就掉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不仅使当地政府的威信受到损害,更是延误了地方发展。"维稳"渐成一些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