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语用学的"预设理论"、"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对《十个印第安人》的英文原作进行探析,发现作品从头至尾穿插着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写少年尼克浪漫情怀的幻灭,暗写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分析了以乔.加纳一家和尼克父子为代表的美国白人农民阶层和中产阶层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这是标榜种族平等的美国文化的悲哀。  相似文献   

2.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因素看,全球化导致美国传统制造业岗位流失,部分蓝领工人从中产阶层沦为"愤怒的白人",这在美国传统制造业地区的"锈带"尤为突出。"愤怒的白人"可能是特朗普险胜希拉里赢得"锈带"诸州,进而根据美国特殊的总统选举制度得以当选的关键。然而,特朗普提出的"让制造业回到美国"的口号很可能难以落实,"愤怒的白人"的处境也很难因特朗普的胜选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美国平权措施的宪法争议--析联邦最高法院的两项判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国平权措施,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到白人挑战,白人提出这是对白人的不平等,违反了宪法的平等权.这一宪法争议特别反映在大学入学政策上.近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此作了两项判决:一是"格鲁特对伯林杰"案(Grutter v. Bollinger),针对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的入学政策;一是"格拉斯对伯林杰"案(Gratz v. Bollinger),针对密歇根大学部的入学政策.平权措施主要宪法依据是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最高法院在适用此项宪法原则时有重要例外,一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出发;一是为弥补历史上的歧视后果.最高法院又宣布,凡使用种族作区分标准的法律,必须运用"严格的透视"和"紧迫的利益".据此,上述两项新判决,都有利于"种族多元化"和平权措施.这是美国当前对平权措施宪法争议的最新认定.  相似文献   

4.
《论美国的民主》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的一部巨著,对该书的研究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基本未涉及托克维尔关于美国种族与种族关系的认识。事实上,托克维尔通过实地考察美国土著居民和黑人的困境,对美国白人和黑人与印第安人间的种族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评论,指出作为支配群体或多数人群体的白人不仅在法律上有权界定自身,而且还能通过自身历史和文化界定社会价值观,建构种族差异,美国的种族社会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白人特权和种族主义根深蒂固存在于美国的法制和民情中。托克维尔还分析了基于白肤色的财产权和白人特权对白人产生的负面效应,他认为,白人从作为统治民族中获得的心理利益蒙蔽了白人,使他们看不到这一体制对他们征收了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重税,他也由此预见到种族关系在美国难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移民大量赴美为美国西部的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很快就遭遇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19世纪末日本移民继而赴美,白人种族主义者"排亚"的矛头又指向了日本移民。随着排日移民法案的通过,日本移民大量进入美国之路也被堵死。在美国社会的排日运动中,部分在美华人虽然由于痛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而对排日运动持嘲讽的态度,但华人舆论的主流还是同情日本移民的遭遇,感叹本国国力衰微,呼吁中日两国移民共同携手对抗美国的"排亚"风潮。  相似文献   

7.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黑人人性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关于黑人是否也具有和白人一样正常人性的争论,从18世纪美国奴隶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也直接关涉到美国发生的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往往通过否定黑人人性以达到其高人一等的目的,而黑人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为黑人的人性辩护.拉尔夫·埃利森通过对梅尔维尔、福克纳和马克·吐温等19世纪美国经典白人作家的作品解读,赞赏了这些作家在肯定黑人人性时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运用高度象征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展示了黑人的人性,揭示了白人的非人性;并通过"斯芬克斯之谜"典故的阐释,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作了探讨,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超越了以斯陀夫人小说为代表的注重道义宣传的传统文学,以及以理查德·赖特的创作为代表的注重态度强硬的抗议与暴力表达的自然主义文学,体现出回归与提升19世纪人文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8.
以福柯有关权力与知识的论述来解读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可以发现混血儿实际上是美国南方社会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白人用权力将混血儿划归为南方社会绝对的"他者",并在种族知识里把他们妖魔化.这种权力和知识的影响力是如此强大,不仅使混血儿受到支配,就连他们在反抗白人权力过程中的行为,也不知不觉地被内在化了,成为了它们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与文化背景多民族的美国社会产生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文学(包括多元的诗歌),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白人文化、白人文学,因为他们的国语是白人使用的英语.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文学史(包括诗歌史)都是从白人角度来写的,如同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从汉人角度用汉语来写的一样.印第安人被白人赶到偏僻的“保留地”里,很难受到文化教育,因此很少有机会用他们的语言或英语写他们的美国(本来就是他们的故土)史和他们的美国文学史;迁移到美国去的犹太人没有受到希特勒对他们的那种残酷迫害,也没有受到黑人或印第安人所受到的那种压迫歧视,虽然他们从犹太人的心理和角度创作文学,但是他们由于同属白种人而往往被列入白人作家的行列时显得很自然.几乎同时与白人殖民者到达北美的非洲黑人沦为终身奴隶,和土著印第安人一样受到虐待,但白人强制他们干苦活,他们势必被掺杂在白人社会里,而不是象印第安人那样被圈在与世隔绝的“保留地”里,固而有了运用英语创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赖特<土生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和心理根源,可见其谋杀白人姑娘的动机是恐惧和仇恨,且源于美国社会长期的种族隔离和阶级歧视.在这个社会里"红色"分子和黑人有着相似的遭遇,他们在白人统治者的眼里都是罪恶和暴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古代埃及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以及古代埃及文明是非洲文明还是近东文明,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语言、生理特征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考察,我们看到,古代埃及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他们当属地中海人种。古代埃及文明也不属于非洲黑人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努比亚文明更是非洲文明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开拓者,他在其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中塑造了纳蒂.邦波这一深受美国人民喜爱的形象。这一形象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后来多次在美国文学的人物形象中得到重现。边疆的拓荒者、文明的逃离者和孤独的硬汉等三类形象身上我们都能找到纳蒂·邦波的原型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源于美国文明的拓荒时期。第一批开拓者认为美国是一块充满了机会的自由乐土,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一直追寻着自己的美国梦,坚信金钱可以给他带来一切。他敛聚了大量的钱财,以此作为通向上层社会的途径;他幻想上层社会神秘、典雅,笃信人性的善良。然而,金钱没能圆他的美国梦,他的悲剧命运彰显了美国梦在本质上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江泽民首次明确而郑重地提出政治文明概念。他把社会文明的内在结构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大文明。江泽民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复强调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江泽民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实践中,仔细筹划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和当前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向正确、措施恰当,顺利地、有序地逐步推进,呈现出一派大好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当代戏剧的进程中,奥古斯特·威尔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独具匠心地将历史、地域、音乐和宗教四大元素揉入自己的世纪之作,以此表达对黑人身份的认同。通过深入剖析他的系列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元素在凸显了戏剧主题的同时,还折射出了一种浓郁的美国黑人民族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既是威尔逊的创作动力,又是帮助黑人群体在经历了黑白两种文化冲突后进行自我定位的精神标杆。  相似文献   

16.
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作者抓住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叛逆者形象霍尔顿 .本文从叙述语言、叙述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以及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和社会物质文明背后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上帝——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要理解美国文化 ,首先要了解上帝在多数美国人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从精神世界角度看 ,上帝是美国民族的精神食粮 ;从道德标准角度看 ,上帝是美国民族的价值尺度 ;从理性追求角度看 ,上帝是美国自由主义的保护神 ;从哲学伦理角度看 ,上帝是美国实用主义的精神基础 ;从国家体制角度看 ,上帝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道德屏障 ;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角度看 ,上帝是美国民族主义的力量源泉。造就和支撑美国文明的精神力量就是上帝。上帝是美国文明大厦的精神支柱 ,美国民族不可动摇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是西方文明的先哲和巨人。他的巨著《国家篇》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源头。《国家篇》从治国方略的视角分析了城邦国家的起源和德治原则,并比较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书中强调实现国家正义与个人灵魂的正义,统治集团实行财产"公有制"以及男女平等,由国家举办教育等。《国家篇》中的政治观对西方后世政治思想家包括欧洲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先驱者都有启迪和影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并据此指出应该用系统观与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中医学。同时,他的复杂巨系统论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此外,他将地理科学列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框架内。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行地理建设,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地理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仁和之道,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和传承,为人类世界提供了前进的智慧。无论什么时代,仁和之道,都是广纳人类文明、引领时代前进的文化旗帜。人类历史表明,履行仁和之道,实现世界的文明对话,互尊、互谅、互名、互利,同舟共济和平对接,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趋势。同时,仁和之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需要人类在学习、沟通和综合创新中去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