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语境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的关系。文章指出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以相关为前提对认知语境要素不断进行选择而获得理解的动态过程,并举例论证了关联理论的认知观;本文着重从语境假设和语境推理两个角度论述了认知语境的发展,指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从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基础和建构过程方面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形成,运用认知语境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违反语用合作原则和违反语义搭配限制的两类低调陈述,认为认知语境对低调陈述语法结构的选择及其隐性意义的确定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同时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视角,揭示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人本性、建构性和互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的提出标志着语境研究从传统的静态性描述转向动态性的构建,在认知语境因素的主观能动作用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基本经验为起点,认为语境因素的作用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认知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语境因素,通过对认知假设不断肯定或否定以完成意义的建构和取得语境效果。我们提出,语境因素的运作既有自动又有意动。认知语境是以前意识为基础、以潜意识为先锋、以意识为主导的多维心理结构。认知语境因素的自动和意动运作方式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得到模拟。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认知语境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种手段,而推理是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应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认知语境概念与传统语境概念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功用提出若干理论假设,通过相关话例的分析构建了反映两种语境对话语理解过程的不同介入状况的流程图式。其目的在于说明,对于语用规律的探索而言,虽有认知语概念的提出,客观语境的研究仍有前者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应该在语用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角度研究语境已经成为当今语境研究主流.对于认知语境的定义、构成、范畴及其应用,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构建过程和机制还亟待研究.文章考察了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性并探讨了认知语境的静态和动态的辩证关系,认为认知语境的建构即大脑相关图式和知识激活过程中对于共有的知识部分是一种转喻思维模式,对于新的图式和知识则体现了一种隐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境及关联的视角探讨翻译文本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 ,从语境性及关联性的角度 ,解析了翻译文本的建构问题 ,并分析了语境认知及关联性对翻译文本的影响。其次 ,在认知的理据上论述了乔姆斯基的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提出 :在翻译实践中 ,要注重语句的深层结构分析 ,通过认知及关联推导 ,把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结合起来进行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van Dijk一直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致力于语境的理论化研究.语境被定义为话语参加者对交际情景的心理模式或是话语参加者对相关情景因素的主观建构或是界定.话语和语境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而是一种"调节"关系.van Dijk的语境理论为其话语分析"三分模式"提供了基础,该分析模式把话语、认知、社会密切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话语分析的社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
语境理论在语言学中分为三种研究模式:一是客观先在语境研究模式;二是作为心理建构和心理产物的语境研究模式;三是交际主体动态建构的语境研究模式。从三种模式的发展中可以看出:语言学中语境研究已经从一种静态的、客观的、被动的客观现在语境转向了一种主体心理的、认知的和主体间的动态的语境研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对主体性和动态性的过分强调,会导致对语境的经验性基础和相对确定性的忽视,这又为语境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同声传译过程中影响译员完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同传译员的认知语境建构是影响同声传译质量的首要因素。一个合格的同传译员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认知图式,提高建构认知语境的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同传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和同声传译的翻译特点总结出认知语境建构与同声传译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境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意义研究从静态转向动态,话语理解不再被看作是人的世界知识因素和具体语境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本文试以认知语境的两个基本操作单位即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为基点,探讨翻译中认知语境在翻译实践中通过认知推理建构出目标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认知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认知参照点来构建认知语境是人类具有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它是认知语境的建构和发展的开端和基础,对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认知参照点对语境的特征和相关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模式的凸显性、动态性以及关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语境移位”定义,并将其分为十二种类型,尝试从心理认知角度探讨认知语境的基本理论问题——语境移位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无疑会一定程度补充语境动态研究理论,为现代语境学研究提供一个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隐性连贯缺乏语篇衔接上的体现,因此理解隐形连贯涉及到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探讨了认知语境和理解隐性连贯之间的关系,指出认知语境可以提高隐性连贯推理的有效性,话语双方建立趋同的认知语境可以减少受话人对隐性连贯的认知努力,避免会话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从形式和语义角度对语篇连贯的静态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语用推理因素的研究未充分揭示语篇连贯的认知性进行阐述。人类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关联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置语篇连贯于动态交际过程之中的。交际双方相互合作通过认知语境建构语篇连贯,所以连贯又是动态的交际双方运用认知语境共同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16.
语境本身是一个静态的,包罗万象的系统,泛指各种具体的语境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但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语境成了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系统。在翻译文本建构的整个过程中,语境认知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译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境认知能力,才能处理好翻译文本建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如译语的衔接与连贯,负载有文化意义的词的翻译等。总之,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越强,译文本建构的质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作者与读者通过语篇进行交际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建构学生的认知语境,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网聊汉语作为网络技术和交际汉语发展的产物,不仅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网民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背后的认知心理倾向。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说明和分析了网聊词汇的意义建构过程,并以网民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即认知语境为基础,解读网聊汉语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认知机制、理据和途径,以提高对新生语言现象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必须依靠认知语境推理来进行的语用理论。将关联理论与听力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通过认知语境取得最大的关联效果,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语篇的生成过程与建构规律一直是语篇研究中一个颇为棘手的话题.从说写者取向的语篇建构活动出发,运用修辞学、语境学和语篇语言学理论,可以将“修辞路径…修辞语境…语篇语境”作为语篇建构的三种要素,在此基础上梳理三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并且描写修辞路径在语篇建构中的路线和策略手段,以解释修辞路径是如何利用语境因素来完成语篇生成的.因此,可以从修辞路径视角描述语篇的生成过程:首先,修辞路径以修辞语境、语篇语境等作为中介,建立积极修辞与语篇之间的联系;其次,语篇建构者采取语境监控和语境管理策略,综合运用语篇的衔接、连贯手段,以及指代词、词汇阐释、重提、语法衔接、语音衔接等话语策略,实现修辞路径、修辞语境和语篇语境在语篇中的和谐共存,最终完成对语篇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