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代文化词类集义辨考》一书,通过对传统训诂学领域中的文化语词的梳理与研究,为汉语史与文化史研究的广泛沟通奠定了一个样本。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阐说,即训诂学研究领域的巨翮再振、训诂学研究方法的文化开拓以及作为语言与文化聚合点的语词内部形式的多方辨考,借以明其对当代语史研究与文化研究所做出的种种实在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文史学界,尚永亮教授是以研究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而知名的,15年前他就已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一书(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10年后他又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原有研究并推出《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过10多年的思考和积累,最近又隆重推出由他主撰的5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下文简称尚著),这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所作的进一步理论提升,也是对唐五代贬谪文化史和贬谪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更是对古代贬谪文化体系进行的一次再建构和新阐释。  相似文献   

3.
重视名实关系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札记·祭法》载:“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周礼·天官·兽人》中也有“掌罟田兽,辨其名物”的说法。“正名百物”也好,“辨其名物”也好,目的都是为了确定名与实的关系。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相当于语词,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又相当于概念,它既是构成自然语言的基石,又是人们进行思维的要素,因而,中国古代逻辑以研究名为起点也就十分自然了。  相似文献   

4.
以语义特征的方法去分析古汉语词义是一个新的视角。是从微观方面对古汉语词义做进一步分析。以往的古汉语词汇研究是以单个词为单位去阐释词义,而语义特征分析是从一类词的比较中发现词与词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即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因此有利于更深一步地认识古汉语词的词义特点:古汉语词义个性突出,词义概括事物直观而具体,因而区别性明显;语义特征从一类词的比较中去认识;词的语义特征表现在对中心义类的限制中;从古汉语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去认识古汉语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广雅.释诂》以前代文献材料为基础,通过语词间纵横交错的意义关系,在“宏观词义系统”中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微观词义”。了解其词义研究模式,对科学认识古代“雅书”的价值,发掘整理古人的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进而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理论内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义征分析法对《唐律疏议》中法律词语的法律义位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探索研究古代专科词义微观语义结构的思路。将一个法律义位分析为主体义征和附加义征,前者包括类义征和表义征,后者主要包括评价义征。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入京与下江东问题辨说王辉斌在孟浩然的生平中,入京与下江东(包括游吴越)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外事活动,因之研究者特多,以致使其成为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据我陋见,最早涉及这一问题者,当首推陈贻掀《孟浩然事迹考辨》(以下简称《考辩》)、...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传本,仅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流传下来,其中是没有“惠施”这一篇题的。但《北齐书·杜弼传》云:“(弼)注‘庄子·惠施篇’。”王应麟根据这句话,疑《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五十二篇旧本,原有“惠施”一篇。谭戒甫先生又进而推考:杜弼注的“庄子·惠施篇”,其实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惠子》一书,刘向校定群书时,按“篇名互见例”附入《庄子》五十二篇,其后晋人删注《庄子》,又将其  相似文献   

9.
我案头备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第一版的《辞海·语词分册》(下面简称《海语》),随时查阅,得益非浅。在查阅中,有时也发现一些不足。发现不足,就随手记录。现选几条《海语》所缺收的单音词义项,整理出来。在整理中,结合鄞县方言(下面简称鄞言)、俚语,想说明这些例证不仅古代某个时期在运用,而且今天在部分地区还有其生命。当然,这并不是说收录的全是方言词语。今天的方言词语追溯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可能不是方言词语,而是整个社会所使用的普通词语。如果,辞书的释义能够注意这方面的“方言”资料,将能更好地发明词义。这对于那些源流并重的大型辞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权威著作,对后世词义训释有着深远的影响。语义场是义位形成的系统,对《尔雅.释天》语义场分析之后,进一步与《尔雅》传统训诂学中语义的分类进行比较,揭示《尔雅》词义分类的特点及其时代局限,阐释秦汉时代人们认识事物、划分事物类型的思维、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