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新疆和谐稳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更是维护好新疆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战略任务。转变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深化社会管理法律建设,推动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构建维护新疆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通过对现实中人们权利与义务的设定,对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性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机体正常、稳定和有条不紊地存在、运行和发展.换言之,法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基础和法律调整的价值目标之一就在于形成、确认和发展社会生活的秩序,没有社会主体对社会秩序的内在要求就没有法律.因此,深入研究法律秩序的基本含义,客观基础、价值评价标准和形成机制是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稳定大业对法学理论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秩序与活力是社会政治稳定的两个基本维度。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行,激发社会活力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秩序与活力只有相互促进、互动共存才能维护社会的长久稳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深刻的矛盾,即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但改革本身又可能引发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下中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只有从优化国家控制的角度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既维护社会秩序又增加社会活力,才能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暴力的规训和秩序的维系是国家和地方治理面临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所有的社会都要面对暴力并设法抑制暴力、维护秩序,但不同的社会所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通过对中国帝制时期湖北麻城地区暴力规训和秩序维系历史实践的循证分析和回归考察,可以发现:在传统社会,地方治理存在着国家权力构建和维持的地方吏治秩序、地方乡绅主导和维系的社会自治秩序、山寨武装构建的地方自保秩序、反叛组织构建的地方割据秩序,形成了王权主导的多元主体和力量构成的常态和非常态的复杂化治理结构。同时,历代王朝和地方都采取了诸多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来规训暴力和维护秩序,形成了多元化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组织与制度的控制、暴力的威慑与镇压、身份特权与激励引导、社会精英吸纳与规训、礼法和教育的训导、社会自治与以民治民等等。对一个中部县域的个案研究,可以揭示中国帝制时期传统社会地方暴力规训和秩序维系的复杂机制和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5.
法律如何维稳——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理论为当下中国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的实践提供了智识资源.在社会冲突理论看来,法律所能化解的社会冲突是有限的,同时,一定限度内的社会冲突有利于法律自身的完善,法律化解社会冲突的关键在于法律疏导机制与法治国家的建立.根据上述观点,中国当下维稳实践必须强调法律对维稳权力本身的制约,提升维稳机制的合法性;同时,法律...  相似文献   

6.
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与改革创造良好的局面,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安定和谐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注重对社会稳定本质及其根本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次要针对时代变化和实际情况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索,最后将科学理论运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当中,实现社会稳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新的社会稳定观正是对我国社会稳定本质的科学认识,是以社会发展实际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和现实基础的科学稳定观.新社会稳定观更加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加注重制度和法律的作用,更加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检察机关应当有权提起民事诉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提起民事诉讼 ,是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国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也是各国司法体制发展的一般趋势。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 ,这项制度更有其重要意义。担负着法律监督任务的我国检察机关 ,对侵犯国有资产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可以使我国的国有资产置于国家直接保护之下 ,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 ,也有利于实现诉讼法的价值目标——公正、效率和效益。我国应当扩大检察机关的权限 ,使之有权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一切不法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以维护社会的经济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8.
由简牍材料来看,秦汉法律承认家庭的独立地位,维护家庭内部的孝亲伦理观念与尊卑等级秩序,其目的在于以家庭秩序的稳固来维持国家社会秩序的安定。秦汉法律维护家庭的内部秩序,其原因在于法律既需吸收与接纳自先秦以来即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族孝亲伦理和礼制观念,也要适应秦汉时期个体小家庭脱离宗族成为社会主体单位的历史变化和社会需求。但当秦汉家庭秩序与国家秩序、家庭伦理观念与国家法律义务出现冲突且不可两全时,家庭秩序让位于国家秩序,家庭伦理义务服从国家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法律和社会网络在契约执行中的互动关系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来揭示中国转轨经济中法律和社会网络两种不同合作机制的消长关系。本文认为在脆弱的法律制度环境下,社会网络成为经济个体应对商业风险,保障契约执行的重要替代机制,然而,社会网络在促进合作、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却又对法治秩序的构建形成了内在的冲突。因此,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消减两者的冲突,建立法律与社会网络良性互补的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化解民间纠纷的传统方式,在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变革,人民调解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挥,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本文就有关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魏建国 《学术论坛》2005,4(3):105-109
近代早期,英国伴随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过渡和社会结构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型,新旧社会价值构成、制度规范难免处于冲突和碰撞之中,社会曾一度出现失范。即,近代早期英国伴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社会价值构成上的个体本位,而社会秩序却依然是维护自然经济社会群体本位的伦理宗法秩序,这显然已不能适应货币经济社会中个体自由的需要。结果在社会失范之中,法治秩序便逐渐成为英国社会主导秩序。因为在货币经济社会中,个体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对私有财产、契约的维护,而法治秩序正是维护二者的制度之基。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由于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和旧的国际秩序引起的全球问题日益恶化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主张在维护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综合协调发展。它是一种面向人类未来、维护人类健康持久发展的新发展观。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战略。从全球范围说,必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合理的社会制度;从各个国家说,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张勇濂 《理论界》2008,(12):13-14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发生,是我国转型期城市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的突出表现。因此,维护转型期城市社会的稳定,避免社会冲突,必须以动态的思路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转型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置。在推进城市和谐建设和发展中确定和建立科学的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目标、策略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法律对稳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是当前我国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在历来的社会中,法律都对稳定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要取得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发挥法律的作用,实现法律对稳定的价值。 一、稳定的基本含义是和平与秩序 社会稳定是与社会的不安定或社会动乱相对而言的,指的是社会的正常和有序的状态。社会稳定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创建金融安全区作为维护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实施。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和多种制衡因素。在这个社会系统工程的构建实践中,笔者认为,最突出的带有根本性的是社会信用问题。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在多个篇章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整肃信用秩序,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金融安全区与社会信用的关联市场经济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和规范的社会信用。金融与信用服务于市场经济,也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现代市…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视角而言,法律作为控制社会的工具只在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持社会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法律的社会功能通常是通过解决社会冲突和作为控制社会的手段得以有效地表现.而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通常主要通过法律方式解决社会冲突或争议,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变革,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银宏 《社会科学》2022,(8):167-180
国家统一与繁荣富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价值准则。国家统一既需要理念、精神与文化的滋养作为基础,也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军事力量来予以维护。中国古代注重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在必要时依据法律动用国家军事力量以“兵刑合一”的方式维护统一、稳定秩序。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观念下,“兵刑合一”既体现为法律上的制度规制,也体现为政治上的军事强制,以其秩序功能联结起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与法律实践,实现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互动。儒家文化和“大一统”观念的文教功能与制度维系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一统”观念的制度化、法律化,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历史中国”的文化基础,丰富了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涵及其表达。  相似文献   

18.
离退休老干部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老干部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仍然心系大局,情系人民,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只有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把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因此,为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维护好社会稳定大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局面,就必须改进和加强老干部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后乡土社会法治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旧有的农村社会的特性所作的一种概括,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已经并且正在经历一场在速度、深度、广度上都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后乡土社会"的特征正在凸现.后乡土社会下,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乡土的礼治秩序渐趋淡化,传统礼治秩序下的权威和价值体系面临解体或重构,即便如此,现代法治在后乡土社会的秩序重构仍面临着法律信仰与乡土信仰、国家法与民间法以及法律资源需求和缺失等一系列的冲突.在此视角下,笔者探讨了从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法律资源及法治秩序方面对后乡土社会秩序重构的可行,以期实现法治秩序与乡土的完美整合,谋求更为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矛盾的出现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对这些矛盾进行预防,以及在矛盾发生之初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使矛盾不至于激化,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解决社会矛盾时,如果能够结合政府、民间组织以及群众自己的力量,同时运用教育、新兴媒体等手段,再加上与之配套的相应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救助机制等的设立,就能够全面将社会矛盾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