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反复争论与深入探讨,在宋玉研究领域取得了三大标志性成果:确定了宋玉赋作的真实性.充分肯定了宋玉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完善了<宋玉集>.但在宋玉研究领域.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再认识、再讨论、再深入和再加强,其中包括对宋玉全部作品归属的确认.宋玉在文学史上的正确定位,宋玉生平经历的科学探讨,宋玉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宋玉作品的深入解读.宋玉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2.
金荣权 《江汉论坛》2005,(9):117-120
从汉到唐确立了宋玉辞赋宗师的地位,宋玉的文品与人品深为李白、杜甫等人所推崇;从晚唐到现代,宋玉一步步变成了风流才子、偷香能手、陪笑的弄臣,甚至是无耻的文人和叛徒,其作品的著作权被剥夺殆尽;当代,因唐勒赋的出土,宋玉赋的真实性得以证实,宋玉又从狂妄自大、没有人民性的“封建帮闲”上升到“文坛圭臬”,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宋玉形象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传统道德规范的影响、社会心理的影响和学术界的误判。  相似文献   

3.
鲁涛 《云梦学刊》2010,(6):125-125
由毛庆、方铭、刘玉堂、吴广平、蔡靖泉担任顾问,由程本兴、高志明、秦军荣担任主编的《宋玉及其辞赋研究》一书已于2010年10月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3万字,收录论文53篇,论点汇编11篇。  相似文献   

4.
历代学界贬抑宋玉,认为他只是屈原所创辞赋的后继者,且其作品"没其风谕之义".这是受班固观点影响的后果.刘勰未走汉人以"风谕之义"评宋玉的老路,其<文心雕龙>立足于"论文".并注重实证研究,在具体剖析屈宋荀三家作品的基础上,论述宋玉有与屈原同创辞赋之功,然后再分辞、赋为两体,阐明宋玉与荀卿同为赋之鼻祖,且有使赋体成熟之功.刘勰反复论述宋玉所创的夸饰、淫丽艺术,是写赋的"立体之大要".因其"号依诗人"而"渊岳其心",即赋的思想内容丰富;因其"自铸伟辞"而"麟风其采",即赋的文辞彩丽夺人.宋玉赋魅力四射的艺术风采,笼罩千百年赋家之心,给后世五彩缤纷的赋作注入了活力,厥功大矣.我们不应囿于宋玉仅为屈原后继者的成说,而是要恢复宋玉仅次于屈原而与屈原同为我国文学鼻祖的这一地位.  相似文献   

5.
汤漳平 《中州学刊》2012,(2):167-171
在楚辞研究领域中,受出土文献影响最大的,莫如宋玉研究。"唐勒赋残简"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传世的宋玉赋真伪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信的参照物。同时,出土文献在广阔的层面,给辞赋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其中很重要的是关于社会思想史、学术史方面的资料。近十年来的出土文献内容丰富,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面的确凿证据,从而使我们对屈宋辞赋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一些长期争议不休的问题也因此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6.
汪业全 《学术论坛》2006,(8):181-184
叶音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20世纪以来,国内叶音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拓展和发现。尤其是以叶音为材料进行语音史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研究存在着不平衡,还有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玉论评     
本文认为《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和《登徒子好色赋》六篇作品为宋玉所作。宋玉是骚体诗歌最有成就的继承人,是由楚辞向汉赋过渡所起作用最早、最大的一位作家。宋玉在艺术审美特征、艺术表现技巧方面大大发展了屈骚。叙事性的加强,描写的细腻,刻画的精微,语言的瑰丽,乃至情景交融意境的创造,都比屈骚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阮忠 《学术研究》2000,(4):118-124
本文对20世纪汉赋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基本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预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此作为20世纪汉赋研究的总结,并期望引起人们在迈入21世纪后对汉赋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水云 《中州学刊》2003,2(6):99-102
在 2 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 ,明词的研究在明词价值的认定、明词中衰原因的分析及明词史的描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不仅编纂出包括 130 0余名词人和 190 0 0余首词作的《全明词》 ,而且撰写出《明词史》等一批“里程碑”式的专史和论著。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中国大陆的杜甫研究深受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交互撞击及多次政治思潮的影响 ,以 1 949年、1 976年为界呈现出三个时期 ,依次表现出剥去封建时代加给他的“圣化”的外衣、只把他作为普通诗人来研究 ,将他视为时代的代言人 ;被送以“人民诗人”的桂冠与将“扬李抑杜”推到惊世骇俗地步的大转折 ;正本清源后全方位的中兴、总结及努力建构杜诗学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阮元作为乾嘉学派强有力的殿军和总结者 ,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2 0世纪阮元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阮元思想研究较为全面、系统 ,多有独到、深刻的见解 ;阮元学术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对阮元学术方法论的研究成绩显著 ;随着整个学术环境及视野的不断开阔 ,阮元文化活动研究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的建安文学研究可大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多偏重于整体把握 ;建国后至 70年代末 ,研究的基本框架得到了确立 ;新时期以来 ,则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随着西方叙事学、文体学等理论的引进 ,章回小说文体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2 0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与创获 :一、关于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体制特征的论述基本上符合章回小说的具体情况。二、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叙事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中国古代章回小说语言学研究开始起步。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文体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自然美是美学的一个经典范畴与基础课题。自20世纪初与美学学科一起由西方传入中国起,自然美问题便与百余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结伴而行,甚至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热点。20世纪以来中国的自然美问题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前半叶的起步阶段、50-60年代的本质论阶段、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实践论阶段和新世纪以来的生态论阶段四个时期。尽管自然美在国内美学研究中是一个相当受重视的美学论题,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对自然美概念缺乏合乎逻辑的界定,从而影响了整个自然美问题研究的学理严密性,二是针对自然美范畴本身的观念史、问题史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多,三是关于自然美的一般理论性研究问题意识不强,一门研究自然审美活动的美学分支学科——自然美学之建立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 ,元代文学批评沉寂 ,没有出现大的批评家 ,也没有出现伟大的文学批评著作 ,由此研究者对元代的文学批评较少涉猎。但元代毕竟是一个百年王朝 ,它的文学批评毕竟要有一定成就 ,在这百年中 ,文学思潮无疑在发展演进。所以 ,从 2 0世纪初 ,就有学者对元代的文学批评给予了一定关注 ,到世纪末 ,这一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本文对 2 0世纪百年中的元代诗文批评研究作一宏观的回顾和梳理 ,以期有助于这一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6.
赵利民 《文史哲》2006,3(2):75-81
儒家文艺思想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20世纪中国的命运正如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的命运一样,在不断被阐释的过程中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但被误解、被扭曲,甚至被彻底否定或尊为至高无上的情形也多有出现。它对20世纪中国文艺学体系的建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对儒家文艺思想的研究实际上是对研究对象的阐释与创造的过程。儒家文艺思想的研究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由于受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其研究的具体对象与结论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村庄权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端锋 《学术界》2006,(4):268-274
20世纪的村庄权力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国家政权下沉时期的村庄权力、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权力以及分田到户以来的村庄权力,学界对每个阶段的村庄权力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揭示了不同阶段村庄权力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既有的关于村庄权力的研究大都是在国家/社会关系的二元框架下展开的,也有学者试图进入村庄内部进行村庄权力结构分析,但都没有明确将村级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这应该是今后村庄权力研究中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陈衍揭开了宋诗研究的序幕。“文革”结束后的二十余年,宋诗研究的规模和深度都大大超过前几个阶段。大量的优秀论文和专著发表出版,大批诗人别集、宋诗选注本、诗人年谱及有关资料重印再版。宋诗总体特征和发展过程研究,宋诗作家作品研究及宋诗派别研究与比较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杨长云 《社会科学》2007,68(8):80-88
在美国学术界,关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改革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中国学术界出于吸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的目的,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但仅仅是开始。为此要厘清这一问题研究的概况,以利于人们深入对城市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亚文化。本文回顾广东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研究广府文化的概况 ,点评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表现 ,并指出在广府文化研究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