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熊家昌 《新天地》2011,(9):40-41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案曾经历了三次修改,时间跨度长达一年,可谓“一年磨一课”。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教案是一遍比一遍完美,一次比一次精彩。之后,王老师又一气呵成写下了长达万字的教学随笔——“磨”你千遍也不厌倦。认真拜读后,我感慨万千,感慨的是王老师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并且始终以赏识的态度理解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指在语文课上,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很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课余时常会听到很多老师说这样一句话:“你教案写好了吗(关心地)?我的还没写好呢?(着急地)“……   当然,对这种课前认真准备、编写教案的“仁兄“我是打心眼里尊敬的,毕竟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不打无准备之战“嘛,套用到教育界自然是“不上无准备之课“了.只是我的心里又会隐隐的在担忧,担忧这些老师会否因为过于关注教案,而使教案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在课堂上支配和牵动着教师与学生,使课堂成了“教案剧“大肆上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卢晓燕 《新天地》2011,(9):181-181
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备课又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基于此,深化备课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备课中往往只考虑如何“讲清知识”,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得更好。因此,虽然教师千方百计追求教案的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由于教案缺乏考虑“学生”,最后往往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5.
教案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教案设计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日渐介入,给教案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促进了教案设计的新发展。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备忘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时,注重的是吃透教材,挖掘知识,就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设计板书,教师备课、设计教案的思路,就是教师按照知识的难易和先后顺序给学生讲解传…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老师都离不开与学生言语对话,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自己是在百分之百“真诚”地与学生对话!也许我们每个老师都知道对话需要“平等”,可谁又知道这种对话是不是一个口头上的“平等”?课堂上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否能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日益重要。对话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情感,而不流于形式,这些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学生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更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们和学生的教学对话并非是给予学生的单向“恩赐”,而是课堂交流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课堂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而“平等、有效”则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才会获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这样,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就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导思结合,学思并进的启发式教学。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课堂活动的情况也就更加复杂化。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这时,如按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把握时机,灵活地变通原有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收到预计的学习效果。因此,从现代教学的角度讲,教案写得好,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中,让学生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但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的一些老师是否也总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也是课堂的一种资源,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我们教师没有理由用自己简单而片面的解说把这种可贵的资源扼杀在课堂中,累了自己,又害了学生,而应该艺术性地看待它,处理它。  相似文献   

9.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讲究提问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者问得巧”。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小学生普遍嫌教师和家长“管得太多”,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是教师“教得太多”。教师经常会片面地认为学生这边不懂,那边不行,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越俎代庖”的角色,从而“一包到底”。这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倡导教师要学会“偷懒”,把握好课堂,给学生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1.
接了一个新班,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喜欢自己。刚满一个月,便发给学生一张稿纸,请学生不用署名,用简短的文字完成这样几个“强制性”的问题:你喜欢老师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对老师还有什么期待?如果不喜欢,能否也把原因写出来,老师会努力改正你们不喜欢的“缺点”。学生很开心,用笔盒、用胳膊遮掩着,开始写了起来。“答卷”收上来,一张张翻阅,发现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很有借鉴的价值。首先,学生喜欢课堂生动有趣的老师,能不断有“新花样”,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过得快,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他们非常期待教师有幽默感,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这种“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所以说,阅读是学生个人的事。尽管如此,但作为老师不能因此而袖手旁观,撒手不管。而应该为学生这种“个性化的行为”能“行为”得更好而想方设法,积极创设阅读平台,引导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探究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写好事就是“三子”——车上让位子、上坡帮推车子、街上捡皮夹子,这种境况让语文教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11期里刊登了两篇关于计算教学的文章。王永老师强调“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反对把竖式笔算当作计算教学的重点,不要把孩子变成廉价的计算器”;李红婷教授则对邱学华老师课堂中“通过强化训练,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表示欣赏和赞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的中职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感到上课特别费劲,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学生素质较差,课堂上他们不愿发言。一部分原本对语文就不感兴趣,素质又较低的学生,干脆就把教师的讲课当成催眠曲,一到课堂上就昏昏欲睡;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也是习惯于听老师讲,习惯于记老师给的答案,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他们已经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如果让他们发言,要不是口讷讷不能言,就是干脆回答"不知道"。教师基本上是唱独角戏,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可收效甚微。师生双方都觉得上语文课索然无味。教学原本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从根本上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热潮,“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确,“照本宣科”、“满堂灌”已越来越没有市场。《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还处于“老师一讲就懂,自己去读就不明白”的状态,对诗歌鉴赏题总是没有办法,因此,高考诗歌鉴赏成为复习的难点之一。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品读鉴赏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平时诗歌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因此,要克服这一难题,必须从根本上对过去诗歌教学的“满堂灌”作出修正,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自主,充满兴趣的诗歌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张冬巧 《新天地》2011,(11):301-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中,教师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完善教学课堂,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我这样备课     
关于备课的重要性不必说了。反正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