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21,(1):97-101
公共参与是公民涉足公共领域,通晓公共事务,影响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具备开放、便捷等先天性优势的网络平台,逐步成为公民进行公共参与的新型载体。网络公共参与这一新型参与过程化解了曾经参与手段单一化的缺陷,同步提高了广大参与主体进行公共参与的主动性,使得公共参与的影响力得以提升,对推动公共参与的普及化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公民进行网络公共参与时,若其偏离公共政策的价值规范,极易造成网络主体的代表性结构失衡、网络环境的非理性行为蔓延、网络制度的科层体制网络失灵等新问题。本文从网络公共参与主体、环境及制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公共参与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而得出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树立公民网络参与伦理道德、健全网络公共参与立法与监管机制是实现网络公共参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共危机已从“独立型”转向“系统型”,单一部门的治理模式显示出了适应性不足的困境,构建跨部门合作机制日益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课题。日本是一个多灾国家,在公共危机特别是自然灾害应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理模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跨部门合作能力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审视了“东日本大地震”中跨部门合作的“得”与“失”,力图解答跨部门合作存在的内在困境,并通过案例分析,从文化、领导、组织、资源和实践五个方面总结了跨部门合作机制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赵剑 《社会工作》2011,(22):27-29
哈贝马斯意义上经典公共领域概念是国内外社会政治文明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新时期,由网络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公共领域范畴的重塑或超越。同时,在当前网络公共领域社会化的中国语境下,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与建构研究对我们探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及民主进程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力求以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具体恶搞事件为例,阐释网络公共领域的相关公共参与和社会功能问题,并进一步寻找出国家与社会相关实体对其积极构建路径的有利因素,促进公民公共参与和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4.
郭勇 《探求》2014,(1):105-110
方兴未艾的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正成为新的官民互动平台,然而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导致其政民沟通的功能被显著削弱。源于西方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以“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将企业成功的一些理念应用到政府部门,力求建设一个更加高效、更加令民众满意的政府。在这一视角下,网络发言人制度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工具创新,可从理念更新、机制革新、制度设计及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一个网上网下联动、体制内外互动的网络发言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由网络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经典公共领域范畴的重塑或新生。因此,在此探讨经典公共领域的重塑主要特指网络公共领域,广义上还应包含因网络媒介影响的其它生活场域。本文力求运用解释学方法阐释新时期网络媒介的兴起带来了经典公共领域的重塑,并尝试提出中国理想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数字化的公共媒介重塑了传统公共领域的空间形态,对人们的认知模式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哈贝马斯在其新书《公共领域的结构新转型和协商政治》中论述了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对公共领域的影响。通过他的分析可知,传统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在数字时代遭遇转变:一是公共领域的交往大众转换为虚拟主体;二是单向性的非沟通媒介转化为互动性的商谈媒介;三是公共舆论兼容主体的话语权与限制“他者”的权力。但在现实中,无论是数字公共领域的运转还是商谈民主在政治中的运用,总是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这是因为,在规范意义上讲,商谈民主有其自由主义的文化根基,离开这一基础商谈也就不复存在,公共领域也就名存实亡。从现实层面上看,数字技术助长了公共领域自身的“再生产”,导致对公众新闻、公共舆论的误解,从而造成公共领域自身的扭曲。对此,哈贝马斯认为,数字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领域构成了威胁与挑战,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政治模式——商谈民主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7.
私人性与公共性--公共权力的两重属性及其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私人性和公共性角度来分析公共权力的属性,并探讨公共权力的合法归宿。本文认为公共权力的私人性是公共权力的主体依赖性特征,它具有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倾向,这一倾向容易造成对他人的支配,成为控制性权力,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分析了公共权力公共性的本质,并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后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 (简称新JICA①)是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一元化综合实施机构.新JICA明确提出要实施“能看得见效果的援助”,减少或停止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合作、文化交流等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援助领域,同时加大公共宣传.新JICA对改善日本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构建和传播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和谐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理论是当今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20世纪末,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视角,分析了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和谐政府的内涵,提出了构建以契约型、分权制、法制化和责任制为特征的和谐政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公众参与的新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民主化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成为讨论公共事务的最佳场所,网络媒体成为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新范式。,网络技术的实时互动与异步传输并举的功能打破了信息垄断,瓦解了统一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公共领域的组织界限和特征,向公众打开了一条政治参与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南希·弗雷泽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在北美的代表人物,她通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借鉴、质询和重构,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反规范正义”理论。她认为在多元性公共领域的背景下,当代正义理论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与之相对应,正义应该包括再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代表权正义。在正义主体的问题上,她认为在传统的威斯特伐利亚框架外,存在一个跨国公共领域,因而正义应该具有跨国性。关于怎样实现正义,弗雷泽的方案是建立一种具有对话性和制度性的全球民主制度。她的正义理论既具有理论价值,也充满现实意义。它既为我们理解正义开启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视角,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又为时下我国维护和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领域的建设是当前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之一,汉娜·阿伦特通过对人的“复数性”,对事实真理、公民异议权、参与式民主等概念的分析,对公共领域的建设作出了富有原创力的思考,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往往“危”中有“机”。本文以政策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和剖析日本地方政府公共卫生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及其经验,以期推动相关研究并供实务参考。一、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与地方保健所(一)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在日本,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被称为“健康危机管理”,目前已成为日本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自2010年起设立“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论坛旨在设立中、外人文社科交流的高层平台,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国学术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将以社科院雄厚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为基础,广泛的对外学术交流网络为依托,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1,(10):62-62
“儿童福利与收养政策研讨暨第六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拟于2011年12月上句举办。本次研讨和论坛以“家庭是儿童最大的福利”为主题展开,立足新形势下的儿童福利事业,探讨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拓展、机制创新及促进困境儿童实现永久性安置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为举办好这次研讨和论坛,决定进行论文征集活动,现就征文活动做以下启事:  相似文献   

16.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4,20(4):10-14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求互信伦理、互助伦理、法治伦理。客观地审视和反思SARS事件 ,可以发现我们民族、社会在有关公共制度安排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 ,我们应创造和提供公共伦理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公共生活领域 ;建构现代公共伦理赖以生成和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现代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群”组织 ;面向生活世界 ,探寻、甄别、确立并认同作为公共伦理核心的社会“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确立需要以政府和个人共同承诺的公共责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全球场域“双重结构”中的人类交往,凸显多元行为体的相互建构、共同演化以及共同走向“类的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全球性是这一进程的产物,核心特征是重视人类本位以及人类交往的“非中心化”。开启人类公共伦理讨论,指向的是构建基于全球性的公共性伦理框架,维护全球场域的公共性和多元行为体的合作共存,发展彼此承认、承诺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集体行动策略。因全球性彰显的“类本质”,全球治理成为推动人类关系“再造”以及人类主体重构的“人类治理”,构建人类公共伦理并推动伦理内化则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类关系重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和国内的重要课题。知识管理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是个战略目标,又是个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不仅应在企业管理等非公共管理领域应用,而且应在政府管理等公共管理领域应用,此其为"知识管理广义论"。知识管理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知识管理的发展需要公共管理创造外部环境来支撑,此其为知识管理的"公共管理环境论",知识管理的发展需要公共管理在文化、教育、政府、法治等方面的配合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网络平台发布分享的短文、短视频以及其他短小精悍的“微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从“微”时代在高校教学育人中的重要性和特征出发,在线上平台运行模式、教学活动开展以及课程体系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融合教学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举措,为构建新时代课程创新型教学体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微观公共领域与宏观公共领域的分野为公共领域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理论对现实更具解释力。微观公共领域通过强调参与主体互通信息,强调公共责任和有效治理,强调政治教育和培养政府官员、市民的公民道德、政治技巧与政治责任,来解决微观层面的政治争论,以此推动宏观公共领域的发展。微观公共领域的存在使得即使在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的基层社区中,广泛的社会大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成为可能;通过微观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可以制定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决策,并能为国家公权争取某种合法性,进而减少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不理解。强调微观公共领域的特征和功能对于指导我国的社区建设,乃至对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性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