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语言美”是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在关于“语言美”的宣传中,好些文章往往局限于待人接物的礼貌语言的宣传,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我们认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作为“语言美”的最基本的要求。脏话、粗话、野话固然是对语言的污染,而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也是一种语言污染。对后一种语言污染,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  相似文献   

2.
苏畅  马雪 《理论界》2023,(12):1-7
刘勰在《风骨》篇中重点论述如何创作具有“风骨”的作品,展现了《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风骨》篇属于创作论,侧重于讲风骨之法,确立写作规范,即怎样才能有“风”和怎样才能有“骨”,是对文章创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要求。《风骨》篇中的“风”和“骨”在文章中表现为具体的语言文字形式。“风”主要表现在文章声韵上,要求声韵铿锵有力,而“骨”主要表现在文章语言上,要求语言结言端直,这两者都有一定的超越性。“风”是对于情的一种升华和超越,而“骨”是对于辞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无论是“风”还是“骨”,都承担起了文章功能之化成天下的作用。“风”在化成天下方面的主要方式是以情感人,而“骨”在化成天下方面的主要方式是以理服人。如果一篇文章能“风”“骨”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更好地实现文章化成天下的功能。有“风骨”的文章要依照经书的规范来创作,并吸取诸子百家和史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华周末报》传出一条信息,一部《点校赵忠样〈岁月随想〉》的书即将问世,参加该书编撰的均系多年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资深记者、编辑、教师。据称,赵忠祥的《岁月随想》语言文字上的谬误之多令人吃惊,且社会流传甚广,点校该书,是捍卫祖国语言的纯洁性,消除其对广大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公开点校一位社会名人的著作,在我国出版史上尚属首次。这说明某些出版物的粗制滥造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不满,出版界“匡谬止误”的问题已经到了非下大力气根治的程度。笔者认为,解决出版物粗制滥造问题主要应抓好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语言意义理论中的“意义”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书面意义;一是指认识上的真假、道德上的善恶、审美上的美不美的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后一种意义。本文从人生在世的两种“在世结构”(即“主—客”关系式和“人—世界”融合式)出发,分析了上述第二种意义下的各种语言意义,认为,对语言意义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同人生价值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语言意义问题纳入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文化活动问题之中。作者提倡突破西方语言哲学的传统观点,不再把语言的意义仅仅归结为真与假的认识意义,而应当更着重讲语言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应当囿于科学认识领域,而应当重在道德和审美价值上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工人没有祖国”的论述汤伯杞《共产党宜言》中有一段关于共产党人对其祖国的态度的论述,即“还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对这段论述究竟该作何解释才合《宣言》作者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出版杂志联合召开“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座谈会。国家语委语文司、出版社、报刊社、信息中心派人出席。会议认为,新闻出版业对于纯洁祖国文字赋有特殊使命,必须使之成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榜样。会议对造成“无错不成书”的原因、解决“无错不成书”的办法进行了深入研讨。会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刊登了武汉大学哲学系邓晓芒先生的文章:《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以下简称“邓文”)。邓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一开始就采取了蔑视和放弃语言本身的态度,从未把语言当作人与世界本体之间的必经中介,更不是将语言本身及其逻辑当作本体和客观规律。”(本文未注明出处之引文均引自邓文)因此中国哲学具有反语言学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因素始终“停留在原始朴素的水平,无法上升到辩证逻辑的高度。”对此结论,本文作者是不敢苟同的。我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哲学对语言本身“蔑视和放弃”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对于语言的中介作用也必须  相似文献   

8.
《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歌永言”的“永”,就笔者所见,有两种注释:(一)永,长,“歌永言”,“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詠唱,以突出诗的意义”(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第1页);(二)永,通“咏”(新版《辞海》上册第209页),声调抑扬地念诵,歌唱。《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咏”(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01页)。我认为,“歌永言”的“永”应作第二种解释,根据如下: (一)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詠其声也”。本书与《尧典》同是战国时代的著作,它把“永”引作“詠”,可见当时的人是把“永”解作“詠”。  相似文献   

9.
<正>“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小说是语言形态的艺术,然而语言科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现代语言学为标志)也才是近一百年的事情。对于语言,科学已不满足于“工具”、“外壳”、“载体”等含混的比喻性表述,而进入一种逐层入质的分析。语言首先是一个语音系统,其次,又是人们用以意指活动的“一套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所以语言是不断生成建构着的符号集。“结构”于其中有着重要意义。流行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在人文科学中盛而不衰的“结构主义”从最基本的符号单元——音  相似文献   

10.
魏博辉 《学术探索》2013,(4):108-112
语言文字不断地发展,形成了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分支。我们把带有“表意”性的语言文字统称为“会意语言”,把带有“表音”性的语言文字统称为“确意语言”。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此,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字的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其差异性,这也是理解和把握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及民族精神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出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和随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分别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做了新的规定。这些有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具有相应的强制性和法律的作用。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有权威性的汉语字词工具书里,往往也多有不规范的地方。纠正歧误使之趋于规范,这是我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净化祖国语言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讲究散文语言的音乐美,是我国优秀散文的共同特点,一些为人们传诵的名篇佳作无不琅琅上口,和谐悦耳,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前赤壁赋》,鲁迅的《野草》。具有深厚古典文学根底的优秀散文作家冰心,对散文的音乐性也是极其重视的。她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家诗,雄壮得象军歌”,这得力于作者“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具有音乐性的语言”(《关于散文》)。冰心散文的语言就是一种“音乐性的语言”。它宛若优美动听的轻音乐,旋律流转自如,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一词汇在语言中至关重要,所以,对于词汇意义的研究是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要课题。例如,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就指出: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随意的,这意味着同一能指与所指的随意关系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符号都具有形式和概念,或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此外,英国的利奇在他的《语义学》一书中,把词的“意义”分为7种: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拾配意义、主题意义。并将其中的第2至第6种意义用“联想意义”来概括。学习一种语言,只理解词汇概念意义,而对其联想意义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就谈不上真正掌握了该语言,更…  相似文献   

14.
1.不少文章或书刊在给“爱国主义”下定义时,经常引用列宁的一句名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殊不知,这句译文有误。中央编译局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辑室为此曾于1985年10月13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对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一处论述的译文的订正》。订正后的译文应该是;“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一、《马氏文通》与汉外语言对比研究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列强的炮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随着“西学东渐”,中西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发生了较广泛的接触与冲撞,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人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扬弃的同时也开始对西方文化加以利用和吸收,以求达到“中西会通”。国人也一改传统的歧视外国语言文化的态度,转向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以求达到救国的目的。当时“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和留学生。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传教士主要通过开展语言文字(报刊、出版等)、宗教、教育和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6.
《水浒》的作者究竟代表哪个阶级或阶层的思想?我们认为,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是深入探讨《水浒》的主题思想,从而对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作出正确的、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一个重要关键。王俊年、裴效维、金宁芬三同志的《<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文学评论》1978年第4期)和陈辽同志的《关于<水浒>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6期),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并分别得出《水浒》作者代表“大多数中间状态的农民的思想”及“地主阶级中那些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的结论。对于《水浒》作者是代表“中间状态的农民的思想”的论点,王俊年等同志并没有提出多少  相似文献   

17.
本书完成了作者由中观、宏观再到微观考察人的经济行为的理论初衷 ,强调了“选择经济”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作用与巨大意义。把企业的经济行为定位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 ,把政府的经济行为定位于社会学意义上的环境 ,把个人的经济行为定位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是作者分别在其学术著作《走出贫困》 ( 1989年 )、《现代政府的经济行为》 ( 1992年 )和《选择经济考察述要》 ( 1999年 )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从而由中观、宏观再到微观完成了他的理论初衷。因为作者一直坚信“重视例证大于关注分析 ,体会方法大于了解结论 ,任何坚强的逻辑推理在哪怕…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的成就是任何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学者所一致公认的。清朝著名学者王鸣盛甚至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说文解字正义序》)现代学者也普遍肯定《说文解字》是不朽之作。但是,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只从字典学的角度来赞扬其价值,说它“是中国最早的对后代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作为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对后代语文学的影响非常之大”(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字书的兴起》。有的学者干脆否定《说…  相似文献   

19.
一、论题的缘起1998年1期的《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在“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栏目中组织了一批专稿。其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是《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认为:“汉语的结构核心是语义……印欧语的结构核心是语法”,“与语言结构的性质相联系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先进国家或地区都要做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语言计划(LanguagePlanning)。一九九二年三月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召开的“澳门过渡期语言发展路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便是语言计划的一次尝试。国家语委学术刊物《语言文字应用》载文指出:一九九二年年末,由澳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学术研讨会执行主席程祥徽先生主编、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出版的《澳门语言论集》问世。这是~本洋洋五十万言、装帧精美的论文集,它翔实地反映了那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有关澳门语言文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珍贵资料,并为‘科学、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