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掀开蒙古史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贝加尔湖东南和黑龙江上游广阔的草原上,蒙古各部落的“古列延”毡帐。这些游牧部落从十二世纪末叶开始进入一个急骤的历史转变时期。 一二○六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库里尔台”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大汗,尊号“成吉思”,从此蒙古也正象历史上那些称雄一时的亚述、波斯、马其顿的兴起一样,西征东战,到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忽必烈建立元朝。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曾产生过很多民族英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对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十二、三世纪之际蒙古族的杰出领袖铁木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他之所以伟大,主要在于他在当时条件下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这个统一是蒙古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蒙古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而在统一过程中,铁木真是起了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以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跨马弯弓,结束了蒙古各部族分裂混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蒙古的使命。本文拟就蒙古统一过程中,成吉思汗军队的组建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十二世纪的蒙古各部形势蒙古诸部族统一前,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抵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和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分布着许多部族。其中,除蒙古部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部落甚多。比较大的有塔塔儿部、弘吉刺  相似文献   

5.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秘史》作帖木真).对“铁木真”一词的词义,中外学者多有探讨.《多桑蒙古史》中称:“铁木真一名,……在蒙古语中犹言精铁.此名曾为突厥语之铁木儿赤相混.铁木儿赤,铁工也.”扎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中驳多桑之说,认为“此说就蒙古人观点言之,乃纯属无稽之谈.”指出“铁木真的命名,应依从布劳色与拉底米儿索夫两家的说法:可视为古代蒙古的一种习俗,旨在纪念武功,并无其他意义.” 日本学者村上正二指出“帖木真即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高度统一和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成功地处理了民族问题,同时通过立法手段,使民族政策制度化、法律化,保证了统治政策的贯彻、实施。清政府在以法律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主要以蒙古、藏族这两个民族为重点。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蒙古族、藏族是历史传统悠久、人口众多、居地辽阔、力量较强的民族,控制了这两个民族,就基本上解决了清代的民族问题。 清朝,青海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蒙、藏、回、土、撒拉等许多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居住较广。历史上,藏族人民长期在此游牧、居住。至明朝及清初,蒙古的一些部落相继进入青海,游牧居住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随着清政府对青海地区管辖的深入,统治者根据青海蒙藏民族特点,提出四条原则,进行了民族立法。这四条原则是:(1)、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大清律》规定:“隶理藩院者,仍照原定蒙古例”办案。后来《理藩院则例》又规定:“如蒙古例所未备者,准照刑例办  相似文献   

7.
在前不久于海拉尔召开的中国蒙古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的蒙古史研究工作者就古代蒙古社会性质和分期问题,展开了讨论。戈瓦、高文德、那水云等同志认为蒙古社会是经历了奴隶制发展阶段的。戈瓦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以前的蒙古社会是处于氏族制逐渐解体,奴隶制逐渐产生的阶段。他指出:成吉思汗用战争手段征服了蒙古地区大小诸部落,以万户、  相似文献   

8.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封建制度初步形成。同样由于游牧的特点和战争的频仍,分封的领地依然不固定,领主统辖的领户,还是大小不同的部落。这些部落虽已成了封建国家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可仍然兼有军事和经济的功能。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他的亲属、功臣和贵族,都分得一定范围的封地,并领有封地内的封户。领户内的劳动人民平时从事畜牧生产,向领主纳贡服役,战时自备鞍马、武器和粮食,跟随领主出征打仗。这样,成吉思汗和他的亲属、功臣、贵族就变成了封建主,原先的奴隶和自由民变成了封建牧奴。封建制虽然形成了,但部落的组织和功能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领主取代了原来的酋长,领主的封地成了牧地。后来,蒙古民族入主中原,征服欧亚,继而又回到大漠南北,蒙古社会时分时合,部落始终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直至归顺清朝,被划分为盟旗,部  相似文献   

9.
最近见内蒙古师院校刊《蒙古历史语言文学资料汇编》(第三期汉文版)内有论及蒙古族发祥地文章,奉读之后,不揣冒昧,将管见所及,略述一二,以供蒙古史学者们参考。 甲、关于‘蒙古’部落发祥地问题的探讨 距今八、九百年前,在蒙古大草原的东部地区,曾居住过叫做蒙古(Mong gol)的部落。他们的族众不多,势微力弱,被包括于鞑靼部落之中。迨至成吉思汗兴起漠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帝国,从而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威震欧亚二洲。由是,‘蒙古’这个小小部落的名称,不但成了全体蒙古族的民族名称,也成了黄种人的种族名称——蒙古利亚。  相似文献   

10.
“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作为清朝统治蒙藏地区的一项基本政策,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尤其在清朝前期,这一政策对于清中央政府巩固在漠北蒙古地区的统治以及打击准噶尔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但在具体实施中,又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适时调整,体现于漠北蒙古地区便是在朝廷的政策作用下达赖喇嘛和哲布尊丹巴于该地区权威及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横跨欧亚构洲的蒙古帝国,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空前有利的客观条件。1209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号称为成吉思汗。此后,蒙古军开始向四面进行扩张,先后征服欧亚两洲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民族,至十三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帝国。当时,帝国境内受封的诸汗国虽然各个分立,各自为政,相互独立性极强,然作为元朝宗室藩封之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与汗巴里大汗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各小汗,至少在名义上承认大汗的权威,都不同程度地听从大汗的指挥。由此,帝国各汗朝对内对外政策,不少方面具有统一性,其中,在商业贸易、技术、宗教、交通、人口管理政策等方面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立足现实,提出了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以团结求发展,以发展促统一”(发展,指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发展)。团结是统一战线的本质,发展是统一战线的关键,统一是统一战线的神圣任务,三者辩证统一,互为促进。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其新时期统战理论的精神实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把握邓小平统战理论的精神实质,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新局面,成为今后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白凌阿,是一位著名的蒙古族抗清起义领袖,他在近代蒙古史上享有盛名。清末咸、同(1851至1874)年间,他在内蒙古东部卓索图盟领导蒙古族人民起义,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他领导的这次反清起义,与汉族起义军联合一起,坚持抗清斗争达八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他的英雄业迹,不仅在近代蒙古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而且在近代蒙汉民族关系史上也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早在唐代,来自西方世界的基督教(时称“景教”),就同我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一起,在突厥属蒙古各部落中同时传播。蒙元时期,由于蒙古统治阶级采取宗教平等的政策,使基督教同萨满教以及后期的喇嘛教等少数有影响的教派,又成为支配蒙古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势力。然而,这样一个传蒙数百年的西方教派,并未象其它东方教派一样,能够长期植根于蒙古民族之中。元朝灭亡之后,竟出人意料的突然消逝,在蒙古民族史上留下一桩长久未决的历史疑案。基督教在早期蒙古民族中的传播与消失,固然有其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在甘青川藏族牧区,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部落习惯法的恢复运用,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度被废除的藏区旧的社会基层组织--部落组织正在不断地复兴蔓延,并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控制力量.西仓十二部落即为此类藏族部落代表,本文通过对西仓藏族旧头人、老年人的深度访谈和调查,解析了1949年以前的藏族部落组织与部落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归化城的兴建虽因互市限制条件过多而未能达到俺答汗进一步发展对明朝贸易的目的,但通过修建喇嘛庙将蒙古民众统一在喇嘛教信仰下的构想,却在明朝末期蒙古各部落政权竞争过程中及清廷扶植喇嘛教策略的倡导下得以实现.归化城的城市发展一直与喇嘛教的传播密切相关,将归化城发生重大转折的几个历史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喇嘛教在归化城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建立,客观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基督教的再度东传正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表现.蒙古部落中的宗教信仰是基督教东传的前提,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是基督教东传的保证,而蒙古帝国皇帝与教皇之间互派使节则使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巅峰.  相似文献   

18.
论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16世纪下半叶的蒙古社会,对于阿勒坦汗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来说,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他从登上政治舞台起便异常活跃,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措施、行动,对本部落乃至整个蒙古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就...  相似文献   

19.
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地区兴起,先后灭辽、侵宋,在北方广大地区建立了金王朝,同时也继承了辽王朝对漠北各部的统治。十二世纪末,漠北的蒙古一孛儿只斤部勃兴,到了1206年,它的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自称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贵族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统率下,向其四面发动了连续不断的征服和掠夺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最早的一次就是对唐努乌梁海等北边地区的征服,然而,在蒙古史的研究著作中,对这次战争的过程、地理以及成吉思汗等对这一地区统治的情况很少记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布桑却丹(1874——?)是我国近代蒙古族进步的思想家、著名学者。他在自己的著作《蒙古风俗鉴》中,阐述了蒙古族兴衰演变的历史过程,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民族分裂、民族压迫政策,表达了他主张民族团结、平等、互学互助、共昌共荣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