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群会  龚群 《兰州学刊》2009,(4):111-114
公共行政人员的不服从不仅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公共行政人员不服从的客观道德基础在于公民与公共行政人员之间终极性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公共行政人员对公民利益在道义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是其不服从的道德责任的主观基础.正是作为自主的个体,公共行政人员才有能力承担道德责任的要求.最后,公共行政人员不服从的表达必须符合正当性和程序性这两个条件才能够被证明.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鹏 《学术研究》2001,3(1):62-70
公共政府就是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我国行政改革面临着从全能政府向公共政府彻底转变的历史机遇,这是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必然要求.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政府,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公众领域、私人领域三者的界限与范围,使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使政府在公共领域真正起到全面服务的作用;并同时使市场机制在私人领域起到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使混合企业与民营企业全面承担起提供私人产品的责任.建立公共政府的途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权力公共化、政府职能公共化、政府运行公共化、政府财政公共化、政府内部管理公共化、政府责任公共化,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全球市场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3.
芮国强  常静 《学术界》2007,(6):53-61
作为根植于公民社会之中的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公共精神是一种以他人、公民和社会为依归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道德伦理、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三个层面,具有公共性、底线性、政治性、辐射性等特征.公共行政领域的公共精神,由普通公民的公共精神与行政人员的公共精神构成.当前,以公共精神为导向的我国公共行政应该致力于实现从"管制行政"向"民主行政"、从"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从"无限行政"向"有限行政"、从"免责行政"向"责任行政"、从"权力行政"向"权利行政"、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前,科学运用政府公共权力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政府的合法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进步等方面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把政府公共权力的运作置于公共行政价值、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三个维度所建构的三维框架中加以考虑,只有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才能使政府公共权力的运作真正走向科学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最重要特征是政治权力从全能权力向公共权力的转化.政府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是公共权力的立宪维度与责任维度的统一,这个统一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关节点.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民营化的合理性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但对公共行政民营化共败后的国家责任,应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公共行政民营化后国家的责任类型与公共行政民营化的方式密切相关,国家需要视情况不同承担直接的履行责任、间接的补充责任和监督责任。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授予必然伴随着责任的规定 ,权力无法脱离责任而单独存在。作为公共权力的载体 ,公共部门亦必须承担与公共权力相应的公共责任 ,以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公共责任的构建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必须建立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和信念 (主观责任 ) ,积极地承担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 (客观责任 ) ,否则 ,将承受消极的后果 (消极责任 )。“公属”和“私掌”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公共权力既有“行善”又有“作恶”的可能 ,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偏离其公共性 ,转而去追求行使主体自身的特殊利益。因此 ,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与约束 ,这样才能确保公共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作。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应当以《行政许可法》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行政以及行政法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从"国家行政"理念转向"公共行政"理念;从偏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从关注"权力"转向"权力与责任"并重;从依赖"强制"转向"强制和非强制"并重。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拒绝权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启蒙思想家确立起权利的概念以来 ,关于人的权利的理解一直从属于一种“普世精神”。实际上 ,关于权利的认识应当根据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而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从宏观的角度看 ,现代社会生活主要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是权力的领域 ,而私人的领域才是真正的权利的领域。在公共领域中 ,权利观念、权利意识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对行政人员的行为造成不良的误导。所以 ,在公共行政的领域中 ,应当拒绝行政人员关于自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0.
理性化公共行政参与是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之交互取向过程.“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在内涵上规定了参与主客体交互的整体表征,在外延上划定了参与过程性内容的边际,也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这对行政生态关联在“公共性”校导下维持和谐一致的公共生活.“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理性化范式,既是政府与社会共谋理性需求之结果,也是公共行政“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交互取向,实质是公共行政“善”的演绎,表明公共行政参与是实现公共行政“善”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为此,从制度化层面增加公共行政参与强度,乃为现实之需要.  相似文献   

11.
"责任"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它在整个伦理体系中不是源生的,而是由以"自由"为代表的基础伦理衍生的。"自由"是整个伦理体系建立的基础之一,是个体的天赋权利,不能侵犯他者自由的共识构成了个体之间自由的止限。公共权力的责任是为了维护个体自由,而非相反。公民个体权利的在先性、权力与权利力量对比的失衡以及公职人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构成了公共权力责任的三个伦理来源。  相似文献   

12.
行政权力从属于民主宪政的制度安排,立法、行政、司法的分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地控制行政权力并减少行政权力的异化,从而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立宪目的。行政权力的起源及其本质说明公共行政伦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应本着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学逻辑,主要采取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者享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日益增加已成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显著特征。作为公共管理者享有的权力和理应承担的责任,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公共管理者履行职责、提高效率所必须;另一方面由于权力自身的扩张属性,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为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规范其运行,应从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行政法治监督、提高公共管理者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内源于行政价值与公共价值的契合度,这种价值的趋同程度规范并影响着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和主导方向,对于塑造行政人的"公共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类在公共行政现代化的求索过程中,曾一度陷入单纯工具理性的泥淖,无力担负起公共行政捍卫民主政治价值的责任.强化公共精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公共精神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伦理价值基础,关照民生乃现代政府的治国理念,现代公共行政须突出和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而破解民生难题的路径便在于公共行政转型,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全能权力到公共权力:政治权力的立宪维度与责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最重要特征是政治权力从全能权力向公共权力的转化。政府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是公共权力的立宪维度与责任维度的统一,这个统一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关节点。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的责任与民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将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这样 ,公共行政必须把政治哲学层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体现在其运作机制和运作过程之中。为此 ,公共行政改革必须着眼于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要强化与其宗旨和职权相对应的责任意识 ,以树立“责任政府”的形象 ;二是推进行政民主 ,以达到公共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和谐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民主和责任 ,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所必须奉行的两项基本原则 ,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内在价值取向。二者既有区别 ,更有联系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本文从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内部间的关系等两个层面 ,分析了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的内涵和意蕴 ,对中西方公共行政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学界对新公共服务理论一边倒式推崇的背景下,一项客观理性的理论分析与价值对话显得十分必要.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新公共服务理论把公共利益置于人的抽象规定和虚拟的价值层面,这也导致它所倡导的基于共同价值的领导并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责任机制.尽管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参与式管理能够融合政治与行政的行为一致性,然而分散的权力和责任在操作层面容易产生一种真空的状态,从而致使国家行为偏离基于人性的基本需求.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阈中,新公共服务理论中这种公共行政逻辑的矛盾性从反面彰显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与个人性在本质上的同一性,理想的公共行政需要立足于现实人的自由发展,在“议行合一”的民主政体中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9.
沈伟 《理论界》2009,(3):60-61
随着西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国内公共行政改革实践的推进,更新行政理念、明确行政主体、规范行政权力是优化政府行政模式的三个主要内容,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工作也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适应和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行政的效率问题与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琴 《江西社会科学》2005,63(2):154-158
目前我国的公共行政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补救:(一)加大公共行政效率的监督力度;(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水平建设与提高;(三)合理定位和重塑政府职能;(四)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善政概念的转变和模式的逐渐变动;(五)把公共管理和善政结合起来,振兴公共行政,使其成为提供服务的核心机制;(六)交互、参与和包容型施政,振兴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