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炊遂堂 《职业时空》2008,4(8):74-74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形式,它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的培养,而且也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初始,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活动,教师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下,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只是教师塑造和完美的对象,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运动技术。而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构建”这一问题.其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实践,并在参与过程中尝试、发现、合作、感悟。因此在基层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如何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已成为广大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进入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期,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促进高职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本文从社会转型与体育教育功能的转变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时期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7.
体育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而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及运动习惯的形成也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重要前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生素质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趋势。为了能更好地推行这一方针的实施,"体育"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能够锻炼出一个人的耐力与抗压力。如:跑步时挥洒的汗水可以舒缓人的神经。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习惯,老师们围绕: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怎样在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左伟 《职业时空》2008,4(11):49-49
近年来,语言教学重点从侧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已成为当今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讨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提出高效自主学习的原则和运用策略,以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迅速发展,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有重大突破,提出体育教学从认知、技能、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合作和交往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多元教学目标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担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职能,如何发挥高校体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教育方法,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但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教师通过当前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意识,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受到关注。中职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锻炼体魄的重点阶段。新时期教育发展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中职体育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带动学生主动参加等问题。在本文中以"主体参与"为教学核心理念,研究中职体育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论,又称目的论,快乐体育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内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阐述快乐体育的内涵,探讨快乐体育教学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于铁 《职业》2011,(18):49-5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及全面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化到体育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形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当前,高校体育只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教学已无法适应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如何深化体育改革,提高和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已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魏莉 《职业时空》2009,5(12):135-137
新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的过程在不断地进行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围绕“健康第一”思想组织教学,但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目前存在不少的讨论与争议。文章指出在体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今后培养运动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曹旭雷  黄月华 《职业》2020,(11):95-96
体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其他学科一样,体育教学也能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学生要通过学习“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学好知识,练好技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篮球兴趣是篮球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篮球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篮球运动的学习.是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培芳 《职业》2022,(8):94-96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拓展训练充分契合了当前教学新理念,值得推广.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素质拓展训练为试点内容,结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多元化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自主学习是提高体育课堂综合素质的基础。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在比赛中以体育学科为乐,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实现体育学科的核心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进而建设高效的体育课堂,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安俊苏红霞 《职业》2018,(18):35-36
好的体育教学模式能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并能使学生在锻炼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选项教学是结合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和体育运动基础,培养其对一个或几个运动项目的特长、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动自发地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方法和技能,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本文提出,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运用选项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满足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需求。  相似文献   

20.
笔者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总结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