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百姓生活》2010,(5):15-15
读新凤霞的回忆录,时常觉得有趣。比如她写过一把小茶壶,好像说那是跟随她多年的心爱之物,有一天不小心被她给摔坏了。新凤霞不写她是怎样伤心怎样恼恨自己,只写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赔我自个儿一把!”后来大约她就上了街.自个几赔自个儿茶壶去了。  相似文献   

2.
柯云路 《社区》2009,(20):14-14
我认识一个女孩,二十五岁,是个售票员,非常善良的样子。她告诉我,三年前,她听人介绍,得大智慧要多读佛经。于是,她开始读佛经。她的文化程度不高,读经读得很刻苦。她说:“我读来读去,总是读不懂佛经的意思.越读越糊涂。别人都说我傻了。很苦恼。”我对她说。你现在可以不那么多地读佛经了。我甚至可以非常绝对地说.你可以不读佛经了。从今以后,你可以一字不读。我问她:“你首先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当你每天走出家门时.能清清楚楚地看见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感动     
李业成 《社区》2014,(14):8-8
我看过一个意大利进口的电视剧《警察故事》,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眼睛看不见了,已成盲人。她听到有人翻书的声音,便非常敏感和激动,可见书在她心灵中的位置。她要书,儿子递给她,她用手摸着书,那双手因渴望而颤抖。这本书是但丁的《神曲》,但丁在今天依然是意大利人的文化精神。这是她从前读的书,她熟悉书的被磨破的边边角角和书后的标记。她想起了书中被她勾画过的句子,让儿子读给她听。儿子在做着一件最为孝顺的事,认真而动情地读给妈妈听。这个剧情真好。  相似文献   

4.
学者周谷城曾说:我最早读书时,只知拼命地读。以为读了很多书,就是有学问,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叫治学。直到二十岁左右,心窍开了.才把读书与治学结合起来。当时又拼命地读心理学的书,大约涉猎了十几种.没有一种我能完全反对,也没有一种我能完全接受。于是我又拼命读社会学,大约也涉猎了十几种,也没有一种我能完全反对或完全接受。在这种不能完全反对人家的又不能完全接受人家的情况下,自己总想搞出一个名堂来,树立自己的学术系统。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替我出版了一本书,名叫《生活系统》。  相似文献   

5.
毛姆  刘文荣译 《社区》2011,(14):4-4
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相似文献   

6.
王丹枫 《社区》2012,(35):7-7
不知今夕何夕.忘记了书的气味。真可怕!路过一间带有咖啡茶饮的书店,阳光像蓝丝绒般温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背靠木椅安然地翻着书,窗边的几盆菊花开得正艳,让人无法抗拒的卡布奇诺的咖啡香气流淌到街上,那场景美极了,朋友说妇人老得很有体面.让她久久难忘.这样的情境似曾相识.我知道让朋友难以忘怀的是.妇人于静默中散发的学养和气质,没有读过几多书的人沉淀不出那股古老沉香的气韵,也装点不出那一份婉丽深秀,无丝毫纤尘的清雅之艳。  相似文献   

7.
冬敏是英东公司的老总,是我们那一届女生中事业做得最好的一个。前段时间,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想聚聚。很多年没见她,在我的印象中.她一定是个女强人的模样,穿着职业装,妆化得一丝不苟。反正跟我们普通的生活化的女人不一样。对于冬敏的召集.我是不感兴趣的.虽然我们大学在同一个宿舍.但彼此已融入到了不同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8.
陈亦权 《社区》2012,(27):60-60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同学小聚会,聚会上,大伙儿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事业发展,只有一个同学,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拿着手机阅读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她,她告诉我说她的手机里安装着一个唐诗宋词的软件,空闲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来读读,像现在她感觉自己插不上什么话,就独自坐到一边读起了唐诗宋词,此刻正读着一首李白的《蜀道难》呢。我也非常爱好唐诗宋词,就坐了下来和她聊起了。正聊着,几个同学摇摇晃晃地过来叫我们去喝酒,听到我们正在谈唐诗宋词,他们一个个都不屑地说:“切,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9.
脑筋急转弯     
乐之 《老友》2012,(6):56-56,68
1.什么官不仅不领工资,而且还要请人吃饭? 2.张大妈整天说个不停,可有1个月她说话最少,那是哪个月? 3.谁最不喜欢书?  相似文献   

10.
李敬泽 《社区》2014,(20):13-13
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告诉我的是我所不知的而不是我所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不会想象我正与千万人一起读它。那太热闹.而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  相似文献   

11.
开卷有益     
世界上有许多观点和道理,虽然有些被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始终相信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而言的。有人说“开卷有益”,但我觉得开益未必有益,如果说“开卷有益”,那也只是相对而言。相信大家一般都认为,读了一些经典的名著,那肯定会有益吧?因为读名著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明白许多道理。许多哲学家,他们是在自己饱读圣贤书的基础上功成名就的。  相似文献   

12.
马伯庸 《社区》2012,(8):11-11
我前两天去朋友家聚会,参加者里有个小姑娘.对历史很有兴趣。席间她说读得最多的书,是皇帝后宫的家长里短;读得最少的,是各种战争史。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对当时的地理环境不熟,一场仗打下来,出现几十个拗口的地名,读着读着就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  相似文献   

13.
缅怀贤妻     
去年的今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抢救室里。“来,你坐到这儿,陪陪我吧。”艳秋说。我与艳秋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相处近半个世纪,这是她平生第一次说这句话——我万没有想到,竟然也成为她最后一次说这句话了。回首往事,几十年来,总是我读我的书,做我的学问;她备她的课,做她的家务。彼此从来还没有过什么逸致闲情,亦或许还未及享受这再普通不过的人伦之乐。她接下去说:“我能力微薄,多年身体不好,为支持你的事业,却是尽心尽力了。如今已力不从心,我得准备走了。四个孩子,全已自立,都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我放心了;惟一放心…  相似文献   

14.
赵家耀 《社区》2012,(27):53-54
“请问先生,我们能不能去你二楼的房间,从窗口拍对面徐志摩当年的旧居?”未待我作答,那位中年女士立即补充道,“我们刚从美国来上海不久。”她吃力地说着我很难“破译”的汉语“密码”。这时,邻居走过来轻声地对我说:“那胸前挂相机的男士是徐志摩的孙子”听罢,先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又惊喜又愕然,于是我忙下意识地端详起这位身材高大、形象丝毫不逊于诗人祖父的后裔。眼前的这位男士名叫徐善曾,经过我仔细端详,他果真和书中徐志摩的形象有几分相像,且同样戴着那近乎圆形镜框的眼镜。  相似文献   

15.
李英 《社区》2009,(17):50-51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她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说:“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经理说:“抱歉,我们只同中国官方做生意,  相似文献   

16.
绿茶书情     
正《四季访书》钟芳玲著湖南美术出版社/浦睿文化2016年7月钟芳玲是个书店控,多年前我带她来过读易洞,她一直很惦记,每次来京都说有时间还想去读易洞坐坐。这本《四季访书》是她"书店三部曲"后的第四部,依然很有独特性,这些世界各地的书店和店主人,只有她能如此深入地走近和沟通。每个书房都值得拥有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一、工具书的用处从读书谈到查书读书,对每一个想追求知识的人都是需要的,因为书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任何人,即使是真正“皓首穷经”似的读它一辈子,也未必就能真正读通多少,更不用说是“读遍”天下书了,原因是:书,太多了。古人所谓“汗牛充栋”,远不能说明书籍存在情况,只有用“浩如烟海”一类话来形容,还可以说是较富于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18.
一天.要用到录音磁带,却一时找不到,在讲台里翻了个遍也还是无踪影。突然,小雪小声对我说:“老师,那天我看到春丽那边有一盘差不多的磁带。”我看了一眼春丽,她的眼光却故意避开了我,嘴里还在嘀嘀咕咕:“那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我潜意识里觉得她在撒谎。我按照同学们的要求让她下午立刻把家里的那盒磁带带到学校来,让大家看看。  相似文献   

19.
洪午 《老友》2012,(2):41-41
孙女8岁,读小学二年级。这天中午,她爸妈打电话来说.下午他们有事不能去学校接孩子,要我代劳一下。把孙女带回我家,这是难得的与小孙女亲近的好机会,我欣然应允,并骑自行车提前15分钟赶到学校门口.站在预先约定的地点等候。  相似文献   

20.
“圣诞快乐,莎拉!”奶奶高兴地叫道,每年圣诞节,奶奶总是和我、爸爸、妈妈一起过。她每年都带着一瓶自己做的果酱和礼物来,和我们一起过圣诞节。奶奶很善良,但是她好像有些不了解九十年代的孩子们。今年,她如往年一样来和我们在一起过节。“莎拉!快!打开奶奶送给你的礼物呀!”妈妈对我说。我看了看手里拿着的包裹,里面装的一定是好看的衣服。我高兴地笑了,那一定是我最想要的一条花裙子,因为我告诉过奶奶。没想到她真的给我买了!但是当我打开包裹的时候,我的脸却沉了下来,那不是裙子,只是一件奶奶亲手给我织的毛衣,而且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