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治理"与"现代化"的场域和"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回顾和反思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性价值,可以见之,它以对社会发展的整体关切,诠释了"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而唯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意义、民主诉求与法治主张取得理论研究者与实践操作者的共识,作为国家改革总体目标和民族精神追求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完成其"治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获得的最重要思想创新成果、最重要制度创造成果和最重大实践创新成果之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以历史思维探析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与演进逻辑,以系统思维分析其核心理念和理论体系,以创新思维凸显其核心价值和比较优势,以比较思维探析其创新智慧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制职业院校现代化标准有着重要意义,其价值取向是突出结果证明,即人的现代化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注重过程支撑和着眼根本保证。可从办学定位、学校治理、教育教学、培养质量、科研能力、社会培训、教育公平、国际合作、师资队伍、保障条件以及办学特色等方面,构建职业院校现代化标准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两化叠加"的转型阶段,一方面,一般性、常规性的公共问题还缺少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与市场化程度加深,具有复杂动态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公共问题已经对现有公共治理体系形成挑战。基于对片面现代观的反思,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应是塑造一种生态系统式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遵循顶层设计与底层探索相结合的路径,通过构建多层的战略管理回环进行战略目标调适。在战略实施层面,要统筹兼顾责任体系、制度框架和动态治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建设,力求在具备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制度基础上实现管理者思维的转变、治理手段的多元化以及治理系统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对于当前我国开展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自身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遵循顶层设计与渐进调适双重逻辑。在这双重逻辑的主导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能够保持科学性和发展性。通过展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演进逻辑的作用领域,以民主化治理为基础、以法治化治理为关键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8.
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学分析来看,执政党推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导性力量。其中,执政党精英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执政党权威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执政党政策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式。而社会成长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力量,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组织的崛起、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网络技术的勃兴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还需要在党内力量与党外力量、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顶层力量与基层力量、网上力量与网下力量的良性互动中实现。  相似文献   

9.
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世界性趋势,而如何界定城市现代化则是一个既系统又具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现代化含义的具体分析,从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城市精神文明和城市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衡量城市现代化的现实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最近,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对现代化的概念和标准问题,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 学者们认为,现代化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所谓世界性,就是在国际上应该是共同的,不能有几个概念;所谓历史性,就是现代化所反映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我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把工业化与现代化作为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14-216
以军事法治为关键变量的军事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系统,具体内涵军事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军事法律的价值合理性和军事法律的效益化三个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与国家自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超越于社会特殊利益集团,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目标而自主行事的性质。国家只有具备一定的相对自主性,才可能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第三种力量。国家自主性体现于国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在后发外生型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决定国家自主性程度的两个方面,即国家对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超越性和国家能力,由于这一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存在着弱化的可能,从而使国家自主性受到挑战,进而阻碍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完成。国家自主性对政治现代化而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因此,国家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立法明确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和创制水平,以维护国家之为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14.
制度问题是国家治理中的根本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定型的过程。确保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权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指向;民主既是一种国家形态,又是一种国家形式,从根本意义上说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发展状态和国家命运有机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割,制度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相辅相成,统一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部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在论述社会现代化时普遍认为,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法治的水平是衡量~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学者布莱克认为,如果没有高度组织化的法治,要使现代国家的功能相对合理化是不可能的。日本学者也将建立起“法的支配关系”,排除人与人关系中的姿意的支配和从属关系作为研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四个标准之一。实践也不断地证明着、任何国家在向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法治的现代化进程,而且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快慢,又直接制约着一国社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行政法治作为一国法治系统,从而也是整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日趋合理;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通过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促进各项制度日趋科学完善,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强依法按照制度治国理政的本领,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能力与水平。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注重国家治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责任;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功能,培育各治理主体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全面性目标的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西方学者都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理论。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反思,不但能让人们正确理解两种现代化理论的实质,而且能启发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和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把握自身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欧洲语境的社会质量理论秉持社会正义、团结、平等及人的尊严等基本价值观,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旨归。基于二者间产生背景、价值追求与整体主张的三重契合,从社会质量理论角度切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向研究,借助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凝聚、社会赋权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理性、民主特征、价值品质与法治思维,并界定其标准、内容及实现方式,具有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方盛举 《晋阳学刊》2015,(2):110-117,132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跨越"现代化陷阱"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不良政府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培育公民政治文化等手段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