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敏 《中州学刊》2005,(4):163-165
赐爵制度萌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秦孝公时期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比较固定的赐爵制度,实行于秦至西汉时期.到东汉末期是否已经废止,我们不得而知.<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的出土和整理出版,证实了赐爵制度在三国时期仍有残留,同时也反映出孙吴时期赐爵制度对汉制的继承和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以下简称"吴简")的文字已是比较成熟的隶书,但是其中仍不乏一些特殊的文字现象。本文从讹变字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吴简中的两个讹变字,揭示了其形成原因,以期对吴简的语言文字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有“刑手”、“刑足”的记载,目前有“肉刑”说、“残疾病症”说、“自残避役”说以及“作战致残”说。我们根据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中的新证,基本认同“残疾病症”说,并部分认同“作战致残”说。  相似文献   

4.
说“军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虎 《文史哲》2005,(2):98-104
“军吏”涵义在先秦时指军队中除士兵之外的各级军官,战国时期层级有所下移,指将军以下的中下级军官。汉代以校尉为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线,此外幕府中的各色吏员亦属“军吏”范畴。魏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也以将领所辖中下级军官和军府属吏为“军吏”,不过,“军吏”与将军并非截然划分,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由于“军吏”范围宽泛,其上下层之地位亦相去悬远。吴简中的“军吏”属于军中下层吏员。他们与其他“吏民”一样被编入基层户籍,在经济上与其他编户齐民一样都有“名田”的权利和赋徭的义务,在政治上同样都有赐爵的权利。“军吏”在吴简中的六种“吏民”中,其待遇、地位等同或略高于普通农民和“卒”,而低于“士”、“复民”和“吏”。吴简中的“军吏”与刘宋时期始兴郡“大田武吏”无必然联系,后者是地方武装性质的“兵”而非“吏”。  相似文献   

5.
6.
三国时期宗族组织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的宗族组织,用政治、经济的强制手段,将许多同宗子弟的家庭结合在一起,平时互助互济,战时则征战迁徙,在利益上同气连枝,宗族成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紧密结合在一起,给当时的社会各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略论走马楼吴简中的“户下奴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马楼户籍简中的奴婢,其各年龄段之性别结构与在籍总人口之性别结构虽有大体相同的趋势,但性别结构不平衡状况更加明显。当时豪强大族拥有大量奴婢,如果将其与普通编户齐民所拥有的私奴婢合并计算,估计三国时期长沙地区私奴婢约占总人口的5%。  相似文献   

8.
三国两晋时期,政权割据更替,战事发生频繁,统治者更重视武力,史籍讲武记载渐多。考索文献、援引事件发现,此期讲武仍属形成发展中。讲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显耀朝廷威武之典礼仪式,一为练兵备战之实际训练。朝廷之讲武礼,虽粗具章法程序,然因时兴废,未成国家常典。练兵备战之讲武,既非国家礼仪,则其举行随需而定,不限古法。  相似文献   

9.
黄杰 《文史哲》2022,(2):105-115+167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左传》中两例“荆尸”的内涵逐渐成为楚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曾宪通、于豪亮等学者根据新出土文献将其解为楚月名,但不少学者持异议,并提出多种新的看法。结合前人的研究,并仔细考察上下文可知:庄公四年“荆尸”应解为举行某种祭祀,与清华简《楚居》“夜而内(入)■”的“■”有密切关系;宣公十二年“荆尸”应解作月名,传文本身包含了表明“荆尸”是时间状语的关键证据。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要充分重视利用出土材料解读传世文献的复杂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走马楼吴简中师佐籍的格式进行了重新复原,区分出右类和凡类的不同,认为师佐名籍是两次编成。师佐是由郡、县两级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但分工各有不同。政府在每年八月编制师佐籍总帐。师佐及其家属名籍的编制反映了孙吴政权对手工业管理者控制之严格。师佐集中在郡中的工官中,其社会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表现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吴简中大量女户的存在,反映了孙吴时期因战乱和赋役繁重导致长沙地区成年丁壮大量消失的现象。女性被迫承担起纲纪门户的责任,客观上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孙吴政府对编户民控制的强化,在户主身份认定问题上,政府考虑更多的是户主承担赋役的能力,而不是儒家礼教的所谓男尊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走马楼西汉简中有十五支简属于同一册书,是一份关于"传舍"损坏情况的举劾通报,内容完整,涉及对失职官员的举报与处理,同时反映了当时传舍的建筑规模与常规设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未见于传世古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3.
战国简帛文献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理萌 《兰州学刊》2007,(9):143-145
文章回顾了战国简帛文献的语法研究概况,综述了前人对战固简帛词类和句法研究的成果,对研究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睡虎地秦简出现了大量的合成词,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常用词,绝大部分沿用到今天,揭示了上古汉语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利用词根能产地合成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使整个词汇系统发生从古代单音节为主到现代复音节为主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秦汉简牍中几个词语的训释提出秦汉简牍词语研究中的词语互证这一词义训释方法,为解决简牍中的词义训释问题提出一条新的思路。文中主要运用了西域汉简和秦简材料,通过词语相互比较,辨析验证,考察了“发”、“别书”和“手”三个词语在简牍文书中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简牍中,有一件记载军粮运输纠纷的木牍。它反映了东汉时期军队与地方行政部门之间发生行政纠纷时的沟通和处理过程,也体现了东汉官府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每种文字的产生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汉字也是由甲骨文逐步演化而来,甲骨文与汉字的这种渊源关系已经得到了实物证明与学界广泛认可.通过对汉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历代书法字体的不断丰富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建议撰修全面反映汉字发展历程的<中国文字演变汇考大典>,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竹简秦汉律与唐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简秦汉律与唐律的比较,尤其是篇目体例与有关诉讼方面一些具体法律条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法律虽然在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从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到整个律典的篇章体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法律制度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则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