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格是创作者在其一系列的产品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创作即创造,风格是一种创造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编辑活动看似程式化而实际是极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追求编辑风格,是在对编辑活动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把握之后,才能实现的。本文没有对编辑风格进行总体上的系统论述,而仅选取编辑主体活动的三个认识侧面阐述它们与编辑风格的内在联系,以期引起人们对编辑风格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由于编辑活动自身存在着潜隐性、依附性,人们对于编辑及编辑活动的认识往往流于肤浅和片面,编辑人员的主体意识也因此处于沉睡之中,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对编辑主体性的研究则有助于人们深入、全面地认识编辑及编辑活动;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编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编辑人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T.S.艾略特诗学的起点是文学的评价问题,他从讨论文学批评应该用什么参照物来评价作家作品入手,从而将文学"传统"提升到文学批评研究的核心地位。艾略特坚持文学体系的独立自主,主张任何文学评价活动都必须回到文学体系内部,用文学自身的"传统"作为评价准则。在关于"传统"的界定中,艾略特抛弃了通常仅把传统看作属于过去历史的僵硬封闭体系的认定,他在肯定传统"过去性"的同时还把"现存性"的概念引入到传统体系中,以补充传统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从而使传统成为一种过去性和现存性结合的历史意识,成为一个涵盖过去、活在现在、走向未来的动态开放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编辑学研究,60年来学科理论不断深化,媒介视野逐渐开阔,从学术理论到方法技术均有不少新的发现。主要是发现了编辑学的专业普遍性与媒介贯通性、编辑活动的主体和主体性、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与编辑科学的学理、编辑活动早于出版活动并大于出版活动。编辑建构的"媒介间性"特征、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科链,及与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技术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编辑媒介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编辑实践活动的一般性质是由实践活动的对象所决定的。编辑实践活动对象的制约作用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编辑客体的内容制约着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 ;另一方面 ,编辑客体的文字表达和内在逻辑结构也制约着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编辑主体是社会的精神产品的完成者 ,编辑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编辑的审稿活动 ,编辑的审稿本质上是对一个特殊认识对象的再认识和再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体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的认识路线,也是教育活动中固有的认识现象。近现代理性的权威、体悟自身学理的模糊使教育之"道"几乎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研究的禁区。辨析体悟的学理,品味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智慧,考察体悟教育现象,感悟意义与精神世界,是内在教育品质对教育研究必然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论红军长征对抗日战争的准备潘洵关键词长征,抗日战争,准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兴起的关键。"长...  相似文献   

8.
康德论认识和科学形而上学所以可能的条件罗洪钊一、认识可能的条件是感性直观与悟性范畴的结合人是有理性的社会主体,关于理性,康德依从传统分为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有思辨理性,所以人类有认识活动,有科学知识;有实践理性,所以人类有道德行为,按"应当"作的去作...  相似文献   

9.
论世纪之交的编辑修养崔恩烈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怎样才能抓住时代的理论焦点.认清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把握世纪之交的各种文化冲突.使自己的修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是每个高校文科学报编辑应该向时代作出严肃回答的课题。一、职...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意识与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主体来制约和指导的,在编辑实践活动中,编辑主体活动以编辑对象是否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出版要求而进行编辑实践活动。主体意识是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论述知识经济带来的科技期刊发展中编辑的思维方式、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范式、思维工具的变革,以及科技期刊编辑强化对这些变革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科技期刊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其媒体和传播作用,更有利于科技期刊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对编辑活动“加工”性质的认定曲解了编辑活动的本质 ,不利于编辑及期刊事业的发展。从现代认识论关于创造性认识活动的结构要素及认识活动的创造过程出发 ,可析离出编辑认识活动的创造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政治和化传统不可能因突发的政治和化事件而发生根本的裂变,化意识同传统政治发展一样,概念,口号和艺术形式的变迁包裹着具有数千年政治化传承的内核;以新的语话体系表达民族国家传统的政治化意识,是明衰落和帝制国家解体时期知识分子政治化行为的共有现象,比较歌德与郭沫若在东西方两大帝国走向没落背景下相似的政治化活动,可以隐约地发现知识分子的化艺术活动与其民族国家政治传统之间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人们对特定政治背景下的分子政治化活动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编辑精神是指编辑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编辑在编辑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等都属于编辑精神的范畴。具体地说,编辑精神就是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哲学精神,作为社会个体从自我生...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下编辑心态的校正李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把编辑人员由书斋式的传统的工作模式推向市场,经受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要想使出版事业跟上迅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当务之急便是要调整编辑工作者过去的角色模式,进行编辑心态的转型与校正。一、树立...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使古老的大清帝国走向中华民国,中国民族政策也经历了由"因俗而治"到"五族共和"的历史性嬗变。回溯民族治理模式由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对于正确认识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改变了传统"黑板+粉笔"式的大学语文教学,使其走向多媒体大学语文教学和网络化大学语文教学,从而延伸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文学活动的边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转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文学活动在逐步转型。其特征是中国文学正在由社会的中心活动领域走向边缘活动领域。转型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文学的社会价值功能边缘化,文学创作主体有创作活动边缘化,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边缘化,文学的消费接受与批评边缘化。了解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这一边缘化走向,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及文学批评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的新变化,网络出版给传统纸质出版业带来挑战,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走向无纸化、数字化。这就需要学报编辑转变观念,认识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出版流程,同时树立质量意识和受众意识,从而主动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编辑审美选择的基本特征曾奕禅,曾红灵(南昌大学学报)在整个编辑实践活动过程的许多环节之中,每一位编辑都有一个如何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选择的问题。探析编辑审美选择的基本特性,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掌握编辑实践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在编辑实践中,编辑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