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把“生动的直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他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生动的直观”?“生动的直观”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的直观”有何同一和差异?搞清楚这一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并没有停止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把人类关于认识的理论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本质的差别和原则的分歧。这一差别和分歧体现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就认识活动的起点即直观这一问题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是“生动的直观”,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实质上是消极的、“简单的直观”。两者差别在于: 首先,什么是直观,即直观的主体是什么?没有主体就不可能直观,也无所谓直观。新旧唯物主义一致认为直观的主体是人。但是,在对人这一直观主体的理解上,新旧唯物主义却根本不同。费尔巴哈是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问题上,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有关实践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极其宝贵的财富。今天进一步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观点和实践方法,对端正广大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正确地进行四化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批判旧唯物主义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具有批判"上帝拯救人"的价值取向,是对抗宗教神学的理论武器,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间接打击,但它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的直观。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不只因为它是消极被动的认识论,更是针对它对市民社会理解的非批判性。费尔巴哈采取感性直观和宗教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把实践当作犹太人带有宗教性的功利主义活动。他用孤立个人的静观取代实践,回避了对异己的社会关系的批判和改造问题。马克思阐明,只有变革市民社会,达到劳动和所有权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4.
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归结为费尔巴哈哲学"合理内核"的吸收的传统观点不能不是一大误解.诚然,从基于对宗教神学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的批判来说,马克思哲学的确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一定影响,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是直观的,而马克思的唯物思想是以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马克思在世界观上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主要在历史观而并非在自然观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呢?流行的看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转向唯物主义,但不是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即,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之间的中间环节,但是,否认马克思世界观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阶段的存在。近来则有人连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也否认了。我们发现,上述观点与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并不完全符合,在马克思世界观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确是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  相似文献   

6.
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 ,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真实意义既不在于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超越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也不是以“实践本体论”超越物质本体论 ,或以“超越”的立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而是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超越直观唯物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自然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马克思将科学的实践观点融于唯物主义哲学,对哲学进行改造,开始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而最明显和突出的表述,则是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其主要缺点是不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缺点,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阐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的世界观的主要之点。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阴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8.
<正> 一 正确地理解实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和直观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界限的关键。 在被恩格斯称之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在这里把“实践”和“主体”联系起来讲,是有深意的。实践本是  相似文献   

9.
论新旧唯物主义与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邓建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通过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建立了自己的新唯物主义。他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称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①...  相似文献   

10.
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论述,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这就是客体的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从中可以看出,对事物、现实和感性即客观世界,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客体的唯物主义,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从实践(或人的感性活动、主观方面)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显然,马克思对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所主张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客体的唯物主义主要指十七世纪英国霍布斯以后的唯物主义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对这种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作了卓越的分析和批判.他说:“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但是,“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物质是一切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感性 -对象性”学说 ,费尔巴哈确证了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人本学基础 ,恢复了人本唯物主义的权威 ;费尔巴哈通过“你 -我”关系的论证而确立的“类关系”思想 ,其基本形式是感性直观和人与人对象性关系的当下直接性 ;从费尔巴哈“类关系”到马克思“社会关系”之间的理论变革 ,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自觉追随和批判超越的结果 ,两者的界限特别体现在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对待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立场上。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1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并确立了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但是,围绕着该书的评价问题,多年来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近年来,指责、歪曲、否定列宁反映论,否定列宁主义,尤其成为一种国际思潮.一些人指责该书贯彻的反映论思想是“背叛”和“逆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他们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唯物主义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自己的哲学世界观作了明确的、系统的表述,这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相似文献   

14.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立足于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活动,从总体上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特征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对唯心主义和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实现了超越的崭新的哲学,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纲领。恩格斯把这个提纲看作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我们认为,所谓新世界观,实际上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同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突出强调了“革命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如何估量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我国学者分歧较为严重的问题.以“费尔巴哈哲学所达至的理论高度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形而上学批判、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等问题为线索,可以对相关分歧进行梳理.考察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矛盾与理论张力;把考察“马克思的阅读”与“阅读马克思”结合起来;着力找寻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同中之异”、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异中之同”;在明确唯物史观的多层次性的前提下,重新考察马克思的思想转变、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6.
刘海江 《理论界》2023,(11):1-8
费尔巴哈在其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中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国家看作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相互补充的产物,仍然停留在唯心史观的领地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观的过程中通过“有差别的活动”这一命题而把国家看作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与活动中相互补足的关系,首次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的命题,发现了形式和物质两个不同层次的国家及其两者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不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而是在改造费尔巴哈国家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哲学原则。马克思随后通过对市民社会之物质生产劳动的深入研究,把实践活动作为能动的原则从社会历史领域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第一次建立了一种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都从“类”的角度实现对黑格尔哲学的“唯物主义”颠倒。但两者的“类理俗’存在根本差异:在理论基础上,费尔巴哈从“感性直观”出发,马克思则从“感性活动”出发;在理论内涵上,费尔巴哈的人是“自然人的共同体”,马克思则认为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理论归宿上,费尔巴哈着力于虚幻的“宗教批判”,马克思则强调现实的“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他们的理由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它研究的是特殊的规律,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这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不创立历史唯物论,就不能完成哲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以前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对人的“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  相似文献   

19.
何中华 《河北学刊》2003,23(4):66-73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问题。它不是认识论和狭义历史观的,而是本体论的。马克思在该文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确立其本体论意义的实践观的(1)由“物质”到“实践”哲学逻辑起点的重建;(2)对“抽象的个人”进行批判回到历史本身;(3)以实践为基础扬弃人的存在及其历史的二律背反实践唯物主义的真谛;(4)由“说”回到“做”哲学观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这个“新唯物主义”新在什么地方?有的论者认为是新在认识论上;有的论者认为是新在实践唯物主义上;有的论者认为是新在历史唯物主义上;有的论者还认为是新在对对象的理解方式上。这些见解,各有道理,但并没有从总体上、从《提纲》各条的联系上去把握“新”的实质所在。我认为,“新”的实质,就在于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以实践性为基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