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世界核电布局走向及对我国核电布局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福岛核电站外部自然事件的地震、海啸叠加超设计基准引起的7级核事故,提出了核电布局、选址对核电站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世界核电分布的地区、国家、堆型、发电的现状,揭示了未来核电发展布局的走向;阐明了核电站布局、选址的八大原则;重点探讨了世界各国滨海与滨河(沿海与内陆)核电站布局,并以法国实例介绍了法国内陆核电站布局状况;最后,深入探讨了我国核电站布局,认为,沿海、东部是我国核电布局的重点,我国建成、在建的45座核电机组均布局在沿海,为滨海电站,东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均可建滨河、滨湖核电站;中部崛起急需核电,是我国内陆核电站的重点,是我国核电大国、核电强国的标志;西部重点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而核电、火电作为基本负荷电源,支撑上述清洁能源的发展,有几个省市需要独立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2.
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核电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各国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文章首先介绍国内外核电与核电站发展状况,阐述核电站安全性问题,探讨核电站安全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中国核电安全性发展建设的约束因素和驱动因素,并指出主导我国核电站发展的约束性因素有技术、核原料的安全性等,驱动因素为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压力。最后,文章提出了中国核电安全性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核电发展对改善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实现矿产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法国和美国等国家核电站建设的特点,总结其核电发展的先进经验,从而为我国核电站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启示,推动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民众核电风险认知对其核电可接受的影响的量化问题,文章对不同地区的600多人进行问卷调查。在研究民众传统核电事故风险认知的同时,基于核电建设的大规模土地使用,添加民众对核电建设土地占用风险的认知。通过熵权法对民众的核电事故风险认知、核电建设的土地占用风险认知进行权重确定,求出综合风险认知以此量化核电建设中民众对这两种风险认知造成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民众的核电事故风险认知、核电建设土地占用风险的认知对其态度影响不仅是显著的,而且综合风险认知对民众核电站建设的接受态度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随着民众对核电综合风险认知的增加,民众对核电站建设的支持度会越来越低,造成的综合风险认知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内陆核电站面临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核电站建设实际情况,从内陆核电厂选址、核废燃料处理、辐射剂量、安全监管及核电站服役周期等方面研究。内陆核电站建设是未来解决内陆能源紧缺的一种途径,但是面临着核废料处理困难、反应堆服役周期长短及人口密度大等问题,切不可照抄照搬。而需要结合我国实际的环境、技术人才、监管制度及人口分布情况,来制定我国内陆核电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必须立即停止我国在核能发展上的“大跃进”1.请各位看一看我国现在制定的核电站“大跃进”的规划: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反应堆有11座,电功率为900万千瓦,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26座核电反应堆,总功率约28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和工程院正在研究的目标是:2020年,核电发展到7000万千瓦;2030年,达2亿千瓦;2050年,达4-5亿千瓦。核电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约400余座,总功率一共就是4亿千瓦。但我国要在未来10-40年内,至少达到4亿千瓦,争取达到5亿千瓦。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回顾了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据此框架总结核电知识与核电态度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探讨青年大学生的核电知识水平及其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本文认为,大学生的核电知识水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客观知识反映了大学生关于核电实际的知识储备,主观知识则是大学生对自身对于核电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关于核电的客观知识水平和主观知识水平均偏低,且二者的匹配度不高;获取核电知识主动性越高的大学生,其主观知识水平越高;提高大学生关于核电的客观知识水平和主观知识水平均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人类使用核电、我国发展核电和家乡建设核电站三个层面的核电接受度;大学生关于核电的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水平与他们对于人类使用核电、我国发展核电和家乡建设核电站三个层面的核电接受度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且客观知识水平与对于我国发展核电的接受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强于主观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政府提出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未来10年还需建设一批”二代 ”核电机组,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明确核电建设和营运项目业主资格条件,提升核承压设备国产化能力,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启动内陆核电站项目,强化国家核安全监管能力,加强核电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核电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有必要对中国的核电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文章从我国已建成核电站的经济性、核电与煤电的经济性比较、实现国产化、标准化及批量生产后核电机组的经济性等几个角度对我国核电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退役是核电站全寿命周期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全球越来越多在运核电站的运行寿命到达其设计年限,电站的退役及延寿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世界各国的重视。文章梳理了世界核电现状、世界核电运行寿命管理以及核电退役的世界性难题,并对35个核电国的核电机组的退役及延寿市场进行分析,总结出2015年以后的世界核电机组退役市场情况。结果表明,2030年左右将迎来世界机组退役的高峰时段。因此,随着世界各国核电退役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应从现在起抓紧核电站退役技术、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研发,以保证后期顺利进入核电退役市场。  相似文献   

11.
核能产业经济体系是以核能开发利用为目的,以科技为先导,以核电与推进动力为主体,以产品、技术、物流、价值为链接的循环,是安全、高效、清洁可靠的综合跨行业能源体系。我国能源资源不足与分布不均衡,需改善结构,科研、国防、核工学,核农学、核医学对核技术的需要,核战略、核安全需要有换代的核武器、核潜艇、核航空母舰,所以建立完整、核能经济体系势在必行。核能产业包括十大体系,即核科技、核资源、核燃料、反应堆、核电站与推进动力、核武器、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核装备制造、核安全、核环保与辐射防护及核能经济与管理体系。建立完整、强大核能经济体系必须对核能产业从战略高度,从长远做出发展定位,根据战略定位制定出产业规划,提出各核能产业发展目标及方针、政策、措施。国家对核能产业的管理体制要改革,对这种高科技且涉及军事、政治的经济敏感性产业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企业关系,目前还应在某些领域适当集中统一,对内、对外均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质疑,公众的“核态度”成为核电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文章从核能发电、核电站运行、核电属性、核电项目等多个角度开展公众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态度,提出科普宣传、专题报道、现场体验与利益补偿等相结合,以共同提升公众对核电的理解和接受度,进而推动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核电发展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是中国核电发展的第一原则。核电标准建设是核电安全发展的前提;先进的核电技术是核电安全性的基础;核安全文化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对比中国压水堆和日本福岛沸水堆,本文阐述了中国现有的压水堆及正在发展的第三代AP1000的典型安全特征。通过吸取福岛核电站事故教训,不断改进中国核电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严格有效地执行完善的核电技术标准,积极发展先进的核电安全技术,中国核电就会得到安全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余华中期小说的评论,存在着对思想价值认识不够清晰充分和对其思想局限性的批评扩大化的现象。以文献细读、典型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余华中期小说创作中悲悯的博大和力量、苍白与消极,得到了其中期小说的最大思想价值在于把尊重生命作为人类最高原则的生命哲学,其最大局限在于苦难哲学和人的非主体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湖南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湖南核电产业内、外部环境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客观的分析评价,依此得出积极发展湖南核电产业是解决湖南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的风力发电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的起步晚。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风电发展的现状,总结了我国风力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电厂建设、电网建设和上网电价的制定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我国风电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测算1994~2012年间中东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吸收量的基础上,发现农业碳排放量大于农业碳吸收量,农业对环境总体上处于正的溢出效应。因此,将农业"碳净吸收量"作为农业生产的正产出,运用非径向Super SBM模型修正了中东部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1994~2012年间中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下降状态,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仍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略高于中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地区,且两地技术效率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率低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设计和选择适用的建造方式是核电站能够顺利建成的重要基础。文章在核电站工程建造方式的选择中引入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造方式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明确核电站工程建造方式的类型及特点、识别影响核电站工程建造方式选取的因素、层次分析结构的建模、判断矩阵的构造和排序,为核电站建造方式选取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