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具有独特性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诸多要素构成且要素间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不可分割、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笔者试图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渊源、发展轨迹和思想内涵三方面,全面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理解和深刻探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具有重要而独立的学术价值。从思想形成史角度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源于对黑格尔国家有机体思想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正确地关注到现代世界中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这一最根本问题,黑格尔诉诸外部力量,希望以国家统摄市民社会,使其不致分离,形成国家有机体思想。马克思则批判黑格尔“国家有机体”的神秘主义倾向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马克思从市民社会本身入手,认为社会本身就应当是有机体,并从要素、结构、动力等角度分析了一般性社会有机体和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述了未来社会有机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总体原则和实现根基,回应了现代世界最根本的问题,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实践旨归。马克思以回应现代世界最根本问题为理论主题、以解密社会有机体为理论任务,取得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视域之下,社会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这个"社会有机体"中,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均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置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畛域之下,对其进行总体性透视,这样方能对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在当代的鲜活体现。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使社会生产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形成世界历史性关联,生产、生活被深刻融入数字生态系统中,社会系统的演化加速推进,数字化时代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开出了新的局面。但是,数字化之数学化、逻辑化倾向和机械论、还原论的基本规定又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存在着直观的矛盾。克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才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重思的根本任务。事实上,深层的、原则性的矛盾发生在人的数字化生存状况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按人的方式”的本质要求之间。数字化确实以佯谬的方式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增强了人的受动性,使人在数字化社会有机体中处于更加深刻却又更加隐晦的无机境遇。为此,我们需要结合马克思所论社会有机体的不同维度,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数字化限度,确保美好生活旨归,释放共同活动潜能,从而形成真正的数字化社会有机体。  相似文献   

5.
潘西华 《东岳论丛》2008,1(2):119-12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础。社会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问题。如果从"社会"这个分析视角来审视二者,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蕴含着社会建设的思想,为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反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就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理论并没有引起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来源,并在立足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最后指出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缘出的意义,以期深化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在从事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活动中,结合俄国实际,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路径,创立了其独特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他指出:自然界是社会有机体的"培养基",劳动联系是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基础,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着的现实的集合体或体系,是由物、人、观念三种基本要素组成,并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有机体可分为社会的技术装备和社会的经济结构与上层建筑及其结构两个层次,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就是社会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又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再破坏、再恢复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因而平衡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保证。探讨布哈林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布哈林在传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面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将大大拓宽布哈林思想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它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开辟了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察社会发展、解决现实实践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认识、新视野。重新解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的理论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科书知识更新不能加快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总体上把握贯通马克思历史观一切范畴和原理的中心线索——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因而也就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丰富性、系统性、辩证性。列宁曾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这一深刻、丰富的思想遗产,没有引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们的充分重视和认真开掘,相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受到了不应有的非难和冷遇,这是种反常现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没有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从外在的原因讲,是人们分不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和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原则界限,分不清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辩证发展理论和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界限;而其内在原因,则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它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这正是我们要探索这一学说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关注和研究,已经持续了好几个年头,理论上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据笔者省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中所包含的关于社会的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这个重要的内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掘。本来,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研究社会机体,不应忽略人这个主体;而把握人的主体性,也不应当撇开社会的总体性,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却存在着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认真探索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中的社会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内容,对于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的关系、消除人的主体性研究的抽象性,对于弄清社会发展的“自发”和“自觉”的关系,推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