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乃翼 《理论界》2004,(1):96-9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它博大精深,对它进行研究是很不容易的。正象有些学者认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如同是:走进中国历史上法律实践活动的深层,将中国历史上独成体系、一脉相承的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艺术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以往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质、形式、特征及其规律。然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分子,也是世界法律文化的瑰宝。它对我国的过去、现在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众所周知,法律文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历史继承性。历史继…  相似文献   

2.
谢红星 《理论界》2009,(10):59-61
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以史为魂",因此,研究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历史的方法.目前中国法律史研究对历史方法的运用有诸多错误之处,需要学界反思并矫正.正确运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国法律吏,一方面需要研究者正确陈述历史现象,即全面、客观地陈述历史现象.另一方面需要研究者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即分析历史现象要结合历史现象所处的特定背景、分析历史现象不可忽视历史现象自身的变动,以及分析历史现象不可把历史现象中体现的历史趋势绝对化.  相似文献   

3.
法律传统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当中逐渐形成而延续至今,从而对一个社会的法律现实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实质影响的有关法律的价值观和法律思维。法律传统属于法律文化,但法律文化并不就是法律传统。法律传统具有历史延续性、精神性、整体性、民族性和无意识性特质,它主要由法律心态、法律意识、法律价值观念、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行为定势等基本要素构成。法律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缓慢地演进,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法律传统的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彭蕾 《理论界》2008,(2):75-76
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法律文化,一般是指这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积淀下来的法律价值观,以及将这种价值观予以社会化的方法。所谓传统法律文化,就是指的那些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超脱于经济基础,至今仍对社会法制产生重大影响的那部分法律文化。本文就是在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历史上主流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文化的解读,寻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点启示。最后,笔者得出结论:还原历史,尊重历史,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的现代法制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律历史分析理论主要探究法律的起源和历史沿革,以及法律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背景,揭示当前法律的制约因素及路径依赖,乃至为当下的法律提供权威的规则渊源。它的兴起与18世纪自然法观念及体系论思想的衰落、弘扬历史和人的个性的浪漫主义思潮的繁荣以及民族国家的出现密切相关。从学科建制看,在欧陆国家,法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意义上的“科学”,始于19世纪的德国。德国当时的法学几乎是以萨维尼的历史法学为中心建构的。萨维尼同时提出了“体系”和“历史”两种方法,而“体系”又以“历史”为基础。这对德国法学…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法律是推动西方法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西方公民参与法律的历史进行疏理和阐释,论述公民的法律参与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法治观念、秩序形成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阐明公民参与法律的活动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公民的法律参与.  相似文献   

7.
李放 《理论界》2008,(6):134-137
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佛教及法律文化的发展为佛教对法律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创造了历史条件。本土法律与佛教之间发生猛烈的撞击,进而互相渗透。在这一过程中,佛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南北朝时期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和法律艺术在内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8.
法的传统和文化,是探讨法的历史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概念工具。法的传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现实的法律制度之中,法律传统意味着每一种法律文化都有自己内在的历史联系,每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是在各自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宣传。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法律规则竞选将不断地交融整合,形成新的社会和谐及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血缘与地缘、封闭与保守、儒学与礼俗等方面论述法律在传统乡土农村发挥的功能及所处的地位 ,从历史的角度探析农民之所以不要法律 ,法律之所以在乡土农村是疏离与陌生的 ,以及法律无法在农村扎根的根源。文章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视角了解中国农村 ,客观认识中国乡土农村实现法治的历史背景与国情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环境立法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可是环境法律系统化这一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加突出。因而学术界有人呼吁将环境法法典化以解决环境法律松散、矛盾等问题。法典化的趋势是否就是环境法律系统化的正确选择,从《德国民法典》等法典诞生的历史规律来看,环境法律的系统化还需从长计议,从法典演进的历史规律中也不难发现法律系统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萌 《学术界》2012,(6):214-224,289
法益概念在德国刑法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理论界尽管对其内涵和功能理解不一、聚讼纷纭,但主流观点一直肯定,刑法的任务是保护法益,以法益为基础的犯罪的实质概念能够限制刑事立法.而另一方面,德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界对于法益概念的批判立法功能一直心存怀疑.法益论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告诉我们,法益理论的历史精神体现在它对自由主义的坚守,是不屈从于国家权威和国家家长主义的独立判断和坚持.合比例原则与自治原则是对法益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政府管理史(简称"政府史")即政府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行使其管理职能的历史(技术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政府史与政治史、政制史的区别即在于它关注的是行政管理技术的变迁及动因,是动态的、发展的历史。政府史的研究视角可以从"行政生态学""现代化转型""组织的通权达变"等方面入手,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可为政府史的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历史发展,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其相对独立法律地位的确立及其与政府行政机构间的关系的成熟和完善,在形式上的表现则是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美国进出口银行的历史发展,对完善我国包括进出口银行在内的政策性金融制度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金  张镭 《齐鲁学刊》2007,3(2):153-156
法律规则及其效力是法哲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梳理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有关法律规则效力的认识发展过程,反观当代中国对该问题的认识现状,正确界分法律规则的效力及其内在规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米良 《学术探索》2008,(5):73-76
古代越南曾经是我国的版图,其法律制度难以避免中国法的影响,民事法律制度当然也不能例外。18世纪越南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在十字架和大炮的软硬兼施之下,越南民法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全面西化。1945年,胡志明把越南的法律制度带到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其所代表的意志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5年《越南民法典》集历史经验之大成并移植各国之经验站在了历史的顶峰。也许越南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及其民法典本身能对我国正在制定过程中的《中国民法典》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唐朝的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乃至东亚各国的影响颇为深远。唐朝法制中,官吏的管理制度比较科学,形成了立法完善、执法严格、监督有力的法制体系。盛唐吏制的成功经验,在整个封建吏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对于我们今天的干部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实行干部工作的法制化,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经历了长期而又艰难的考验与争论后,在中国立法史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然而,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最终实现却依赖其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适用。目前,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适用中还存在着种种缺憾,为了克服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障碍,其理想设计即是规则与解释和裁量的平衡适用。塑造其坚持在罪刑法定原则实际代价中的人权保障与罪刑法定原则框架下的社会保护相统一的刑事司法品格,从而树立起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法治领域内的权威,使其名符其实地成为刑事法律中的帝王规则。  相似文献   

18.
追溯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无论法家还是儒家,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都有互相配合,综合治理的主张.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法制建设需要道德作为它的精神支柱,道德建设需要法制作为它的权力支柱,二者协调发展,紧密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9.
周群认为,文学之士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是思想史研究中有待开掘的一个领域。文学之士的思想创制较儒士灵活自由,对个性解放思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荡越"思想也容易引起传统势力的诟病使其所信奉的思潮而很快消减;他们的思想贡献因文名所掩,常常被忽略。颜世安尝试从历史角度来研究古代人文思想的"超越性"取向,具体则落在春秋前中期的诸夏认同和华夷之辨这一"点"上,由此方可显现《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观念背景。方旭东认为,思想史边界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与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不无关系。这种特殊性,使人对思想史的合法性产生怀疑。因此,思想史只有将人类历史上对时代精神课题作出归纳并试图作出解答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思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当今世界主要法系,其优秀的法律制度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其中的律师制度拥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历史发展、类型职能、资格取得、权利义务四个方面,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律师制度进行宏观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就其成功经验探讨了对我国律师制度改革的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