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以三(3-胺基丙基)胺(trpn)在Cd(ClO_4)_26H_2O存在下,与2,6-二甲醛基-4-甲苯酚(dmp)的钠盐发生[2+2]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又一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_2L~2(H_2O)]2ClO_4·0.5CH_3OH。晶体结构表明,有一个H_2O分子位于穴合物的内核之中,且参与配位,成为连接两个镉(Ⅱ)原子的另一座桥。这使得分子中的每一个镉原子仍处于一个十面体的中心。并进一步比较了几个结构类似的穴合物的稳定性大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以三(3—胺基丙基)胺(trpn)在Cd(ClO_4)_2·6H_2O存在下,与 2,6—二甲醛基—4—甲基苯酚钠(sdmp)发生[2+3]的希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镉(Ⅱ)多氮穴合物[Cd_2L]ClO_4.晶体结构测定、光谱分析和电导滴定均表明:两个镉(Ⅱ)原子的配位数均为7(N_4O_3),处于变形十面体的中心,且两个镉原子通过三个酚氧原子为桥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铜(Ⅱ)盐催化2,4,6—三溴间甲苯酚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当[CuCl_2]<0.05mol/L时,r-(k_1k_2)/(k-1)[2,4,6—三溴间甲苯酚][CH_3ONa][CuCl_2];当[CuCl_2>0.05mol/L时,γ=(k_1k_2)/(k-1)[2,4,6 —三溴间甲苯酚][CH_3ONa][0.10-[CuCl_2]);实验所得的速度方程式与铜(Ⅱ) —酚氧配合物中间体形成机理相一致.决定反应速度步骤为2,4,6—三溴间甲苯酚钠与铜(Ⅱ)盐配合物的反应,并且由实验求得了反应速度常数及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三氯化铁、硫酸铁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得到了[Fe{OC(NH2)2}6]Cl3和[Fe{OC(NH2)2}6]2(SO4)3两种固体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方法、IR、TG-DTA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Fe(Ⅲ)与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配位原子为羰基氧原子,属于单齿配位,尿素的熔点有所升高且稳定性增加,是一种优良的长效氮肥.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是有机金属配合物中一类比较特殊的配合物。自1890年Mond制得第一个羰基配合物[Ni(CO)_4]以来,过渡金属的羰基配合物至今几乎都已制得。与其他有机金属配合物相比,大多数羰基配合物稳定性高,不易发生氧化、离解和取代反应,但较易被还原。羰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低电荷的,配位体(CO)是惰性的中性分子。羰基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表明,羰基配合物的键合是比较特殊的。本文拟将对羰基配合物的键合,尤其是中心原子与配体(CO)之间的(d—pπ~*)π键合及其对羰基配合物性质的影响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氯化铜、硫酸铜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合成法得到了[Cu{OC(NH2)2}4]Cl2和[Cu{OC(NH2)2}4]SO4两种固相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方法I、R、TG-DTA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热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中Cu(Ⅱ)与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配位原子为羰基氧原子,属于单齿配位,尿素的熔点有所升高且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液相反应合成了铜钼硫原子簇合物[MOS_4Cu_2(en)_4),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标题簇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而确定其结构为[MOS_4Cu_2(en)_2)·2en。  相似文献   

8.
用FT—IR,F—IR,FT—Raman,XPS和AES研究镍表面Mo—S簇合物膜,结果表明,膜层中存在Mo—S—Ni、Mo—S—Mo和端基Mo—S键,膜是由MoS_2与Mo—S—Ni簇合物组成的多分子层,可描述为双层结构。阐述了表面配位化学反应中的成膜机理和影响配合物膜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7—(2.4——二羟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DBA8Q5S)与Fe~(3+)的显色反应,适宜酸度范围为pH4.0~6.0,配合物的吸收峰为64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4,Fe~(3+)浓度在0~45μg/25ml服从Beer定律,配合物的配位比M:R为1:2和1:3,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用于抗坏血酸中微量铁的分析,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1.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三种稀土盐与L-α-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La(Trp)(NO3)3·4H2O,La(Val)2(NO3)3·4H2O,Y(Val)Cl3@3H2O并通过IR光谱的测定,对配合物的配位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EPdCl2(PPh3)2/CuI催化作用下,采用Sonogashira法,通过C—C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4-二茂铁乙炔基-4’-羟基偶氮苯。利用元素分析,FT—IR,Uv—Vis,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推测了新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CuCl,(NH_4)_2WS_4和(n-Bu)_4NBr三者按4:1:4的摩尔比混匀研细,氩气保护下反应15小时得深红色固体。先后经二氯甲烷及甲醇处理得标题簇合物[(n-Bu)_4N]_2n[wS_4(CuCl)_4]_n,用EXAFS方法测定了其结构参数。该簇合物是以[WS_4(CuCl)_4]为结构单元,以Cl原于为桥连基团,连接而成一维的聚阴离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齿配体PPh3与母体簇合物(μ3-S)(μ-H)Fe2Co(CO)9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S)(μ-H)Fe2Co(CO)8PPh3,利用IR,1HNMR和X-ray单晶衍射的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新簇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026(3),b=1.1186(4),c=1.3358(3)nm,α=93.94(2)°,β=103.54(2)°,γ=99.17(3)°,V=1.429(2)nm3,Z=2,Dc=1.604g·cm-3,S=1.46,△ρmax=620 e·nm-3,△ρmin=一500 e·nm-3.最终偏离因子[I>3σ(I)]R=0.039,wR=0.050,w=1/σ2(F),(△/σ)max=0.0006.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二种含二环己酮草酰二腙桥的新型双核镍配合物 [Ni2 ( BCO) ( phen) 4 ]( Cl O4 ) 4和 [Ni2 ( BCO) ( NO2 - phen) 4 ]( Cl O4 ) 4 ( BCO为二环己酮草酰二腙 ,phen为 1 ,1 0 -邻菲咯啉 ,NO2 - phen为 5-硝基 - 1 ,1 0 -邻菲咯啉 ) .通过元素分析、IR、UV- Vis光谱和摩尔电导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推断了 Ni( )离子的配位环境 .初步进行的生物活性实验测定表明 ,桥联配体 BCO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且形成双核配合物后杀菌活性明显提高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Ph2PCH2CH2PPh2)与母体簇合物{μ3-Fc-C≡CH}FeCo2(CO)9(Fc=C5H5FeC5H4-)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Fc-C≡CH}FeCo2(CO)7dppe簇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双齿膦配体dppe的两个膦原子取代了金属簇核FeCo2中两个Co上的羰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室温下[Fe(bpy)_3](ClO_4)_3·3H_2O与NaI发生的固-固相氧化还原反应,用Mossbauer谱、XRD、IR、元素分析和磁化率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反应24h后的固相产物,结果表明,室温下该反应速度快,反应进行完全。  相似文献   

18.
在PdCl2(PPh3)2/CuI催化作用下,采用Sonogashira法,通过C-C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4-二茂铁乙炔基-4'-羟基偶氮苯.利用元素分析,FT-IR,UV-Vis,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推测了新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配合物[Cr(salen)(nic)(H_2O)·H_2O的电子光谱,给出了铬(Ⅲ)离子d电子跃迁的系列参数,并对配合物的配位场光谱强度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方法合成了二茂铁乙炔及4-碘代-4′-硝基联苯,然后在PdCl2(PPh3)2/CuI催化作用下进行C-C偶联反应,得到新化合物4-二茂铁乙炔基-4′-硝基联苯.利用元素分析,IR,UV-Vis,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推测了新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