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古代巴人具有刚勇尚武、忠义至上、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巴人后裔子孙影响甚为深远。巴中既是巴人精神衍生与传承之地,更是巴人精神与巴中红色精神的传承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巴中人民表现出了骁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宁死不屈的忠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创新精神、勤奋建设的自强精神、军民交融的包容精神等,它们与古代巴人精神具有一脉相通的历史渊源。推动巴人文化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进一步打造巴人精神与巴中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红+古”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人崇拜白虎,白虎是其图腾、祖先、廪君,学者多有论述,然白虎更是巴人的武神,体现了巴人知兵善武、崇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因其如此,巴人的白虎文化至为发达,成为巴人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展示了巴人以白虎为载体的白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切入。从语言的线索来看,巴人是藏缅语族的先民;从风俗的线索来看,巴人属于氐羌系统;从文物考古发现来看,巴人的源头在西北地区。本文认为,从渭河上游到汉江上游和嘉陵江上游应是巴人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及现代民俗中的文化遗存.可证明盐对古代巴人兴衰的巨大作用:盐业使巴人兴盛.使巴人在与周边交往中有重大影响;同时.盐的占有争夺,又是巴人对外战争的主要动因.导致巴人的衰败分裂。盐经济产生的盐文化.也成为巴人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其主要后裔土家族中保存着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地势险要、交通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古代巴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原始朴素、劲勇强悍、无所畏惧;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的自然环境使古代蜀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华而不实、喜浪漫幻想、好神仙之术  相似文献   

6.
夏代巴人地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代巴人地域考田敏夏代关于巴人的史料仅见《山海经》孟涂司巴一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巴属也。”此外,夏代立国之先,尚有禹时巴...  相似文献   

7.
自50年代以来,在鄂西地区的利川、建始、秭归、长阳、五峰、枝江、宜都、当阳等县市,先后出土有许多属于巴国和楚国的音乐文物。这些巴楚乐器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些乐器始自新石器时代,其后不断发展,一脉相承,至今在民间尚留有深厚的根基。楚人善歌,楚俗尚巫,楚音乐文化虽带有浓郁的巫风色彩,但它却是以楚公族诸候国为依托,具有与中原诸侯列国相适应的礼乐制度。"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这是中原华夏音乐文化的传统,楚也沿袭和发展了这个音乐文化的传统。巴人居于长江中上游,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是巴人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也造就了巴人善干,音乐节奏明快、跳动等多方面的特点。以乐舞见长的巴文化对楚音乐文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文选》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中之《巴人》当为楚民熟悉并传唱的巴人俗曲,其和者达数千人之多,足见巴人音乐的和唱表演方式,尤其是旋律、腔调对楚人的影响是何等之深。  相似文献   

8.
巴人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贡献的古代民族之一,巴人的易学即为其一。巴人是否有易学,学术界尚无人进行深究。其实,从巴人的祖源、巴人与夏商周三代的关系可知巴人对易文化多有接触。从巴人社会巫风烈烈、占卜发达、巴地考古来看,巴人对易文化深有研究。在历史上更产生了像范长生、扬雄等著名的易学家。正是涪陵有易文化研究的传统,所以在宋代以程颐点易为契机,产生了著名的涪陵学派。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原是巴人、蜀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聚居之地。蜀人建有蜀国,巴人建有巴国。关于巴人和蜀人的族源及其相互关系情况比较复杂,本文不加详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巴人和蜀人都是与中原民族有很大差别的少数民族。无论是传说、文献资料,还是考古发掘都可以证明这个论断。《华阳国志·蜀志》说.“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廪君传说相关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廪君是否为巴人的始祖,这是一个涉及巴人起源的问题.至今尚有不少学者依据前述文献中有关廪君的历史传说记载,认为巴人起源于清江中游地区的武落钟离山.只有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才能更清楚地阐明有关廪君巴人的起源、时代及迁徙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楚巴关系的研究,有一件难得的实物资料,即在湖南常德收集到的一件虎纹铜戈。此戈上铸虎纹,其形制与四川万县、郫县等地出土的巴人铜戈形制完全相同,显然是巴人遗物。戈的意义主要还不在于它为巴人遗物,而在于其上铸有铭文。其铭文:“伯命曰:献与楚君监王孙袖。”经研究认为,其中之“伯”系指巴人首领,“袖”指楚在巴地的监君。虎纹铜戈铭文揭示了楚巴关系中楚监巴的历史,表明巴曾臣服于楚,楚派监君制巴。  相似文献   

12.
关于鲁迅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建国后曾有过两次较集中的讨论:一次是一九六○年,不少同志不同意巴人的如下看法:鲁迅“是从同情不幸人民的立场,站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来了,而这中间是一条红线似的贯穿着他那伟大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三”(为方便计,以下简称“红线”论);另一次是在一九六三年,有的同志认为,鲁迅思想上,无论是前期或后期,都无有人道主义的成份(以下简称“无有”论)。近几年,有的同志为了纠正“无有”论的偏颇,又重新肯定了巴人的“红线”论,并为之  相似文献   

13.
武王伐纣中的前歌后舞,实际上是巴人的巫舞,是戴虎面具的图腾舞。巴人图腾舞在牧野之战中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土船”史料的分析,认为古代巴人的“土船”意即“本土之船”,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土造陶制”之船。同时,还对巴人“土船”的原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民族化”的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族化”的界说袁良智长期以来,关于民族化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把民族化和“民族性”、“民族精神”等同的,有之;把它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作为同义语用的,有之;把它解释为“化你为我”、“化无为有”,表示借鉴外来艺术的,有之;把它解作继承与借鉴两...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巴人西迁枳地,拓土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建设,枳成为巴人入渝的立足点和第一个政治中心,既是巴国故都,又是巴人先王陵寝所在之地。在枳地,巴人、巴文化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它的影响仍然极为广泛。至今仍然存在诸多有关巴人的传说与故事,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研。  相似文献   

17.
关于巴文化研究中一个有突出争议的问题,即巴国首府究竟在何处?重庆、涪陵、丰都、彭水孰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根据有关资料作一些考证。《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西南系指今四川东都,以重庆、涪陵为中心的一带地方属之。从大皞到乘(?)是巴人的祖先。传至后照才正式被确认为巴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18.
从三峡考古看巴人的生活习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地区与巴文化有关的考古发现,再从这些资料中分析巴人生活习俗有几大特点:巴人生活的生态环境良好;早期巴人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陶器不但种类很多,并且多圜底器,圜底器一直贯穿巴人生活的始终;巴人以稻米、鱼类和其它动植物为重要的食物来源;食盐在巴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巴文化遗存多在水边或水边台地上,反映了巴人临水而居的居住特点和建筑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代,在华夏大一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五方神系统。五方神系统是对一统天下的地理空间的解释:天下由五方组成,五方各有主宰动物的神灵。廪君巴人地处中原西方,便以五方之神的西方之神白虎作为本族的图腾。廪君巴人此举实际上将本族纳入了华夏天下系统,表现了对华夏文化的根性认同。巴人后裔土家族继承了廪君巴人的白虎图腾文化,并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逐渐淡化了其原始宗教的色彩,增添了世俗生活的内容,白虎图腾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生活中吉祥的象征,并由此发展成为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认同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的师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师道精神是构筑大学精神的基石。作为文化人的大学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成为学生和社会的表率而作育人之本;要有活跃的理性思维,彰显自己的理性而成师之美;要有负重的责任感,树立责任意识而筑师之魂;要有不倦的学习精神而显师之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