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盘王歌》是粤北地区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首勉语瑶族传统民歌,是瑶人“打幡拜王”时必唱的歌谣.由于瑶族法事仪式内容不完全相同,《盘王歌》分为“还大愿”用的三十六段歌词(名为“大歌”)和“还小愿”用的二十四段歌词(名为“小歌”或称细歌).两者歌词不同,但七段插曲基本相同.这首歌是由女歌手(俗称歌(女麻))专唱,随法事的进行结合其分段而唱,以娱神乐众.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内容纯朴和富于想象力,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盘王歌》的产生和流传,与瑶族所处的山区自然环境、生产斗争、生活习俗,以及瑶族人民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2.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有以歌代信的传统习俗。所谓“信歌”(亦称为“寄歌”“放歌”或“传歌”),就是用歌来写信,这在自称“勉”和“金门”的瑶族中尤为盛行。信歌在瑶族民间流传的历史相当久远,准确年代无可考。解放后所收集到的“信歌”,如《桃川信歌》写于清咸丰五年(1855),但它并非是最早的一首。许多流传于民间的“信歌”手抄本,大都不注明年代,可能是由于世代传抄遗漏所致。据《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云,瑶族人民直接用汉文记录本民族历史,最迟是在明末清初,其方式多采用歌谣的形式叙述。由此看来,“信歌”作为口头创作产生的年代,自然要早于明清了。  相似文献   

3.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千百年来不仅在我国的汉族地区广为流传,而且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很深的影响。单就广西壮、瑶地区而言,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瑶族的《盘王歌》和信歌中都有关于“梁祝”的歌词,壮族情歌中也常出现“要学山伯和英台,生生死死也成双”等诸如此类的词句。然而,正如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人民的文学创作“有时编造新的,有时把从前编的加以改编,使其适应于自己当前的情况。”(《杜勃罗留波夫全集》第一卷,第523页)壮、瑶人民结合自己特定的社会生活,从人物形象到语言风格,从情节处理到环境描写,对原“梁祝”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加工改造,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梁祝”故事在流传中的这种变异,是与古代壮、瑶地区特定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及人们的心理素质有密切联系的。本文力图就其变异的历史根源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瑶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际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2 0世纪 80年以来 ,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出现 ,瑶族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出书 ,研究瑶族文化 ,特别是瑶族传统文化。谢明学、玉时阶撰写的《瑶族传统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 ,就是这批研究成果中颇有特色的一本力作。当我读完这本书后 ,认真琢磨 ,深感是本难得的好书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瑶族传统文化。许多国内外学者都曾对瑶族…  相似文献   

5.
<正> 青海角仓地区藏族《婚礼歌》是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习俗歌,它是由许多短歌连缀而成的,一首短歌往往又是一道礼节仪式。它是角仓藏族人民的口头创作,也是当地传统婚礼习俗的忠实记录,不但具有民俗价值,而且具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隋唐广东瑶族分布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瑶族居住广东,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长期以来,对于瑶族在广东居住的历史状况,人们均认为,是“隋唐之际,由于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才从武陵、五溪迁移到湘、桂、粤三省的边境的(1963年《广东瑶族历史状况》)。”本人于1979年在《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1979年《学术研究》第3期)中提出:“隋唐之际,粤北早已有瑶族居住”,“其先民在秦汉之际已居住岭南粤北”(见拙文《岭南瑶族来源的探索》,1983年《求索》第4期)的看法.经过几年来的讨论,持此看法的同志逐渐多了起来。如《广东少数民族·瑶族》(1982年广东人民出  相似文献   

7.
瑶族创世神话《密洛陀》和图腾神话《盘瓠》,堪称瑶族文学的双璧。作为瑶族人民的神话,它们不仅具有强烈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是后世文人难以企及的范本,而且还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它们是瑶族人民远古时代艰难历史的形象概括。千百年来,它们一直被当作一种神灵之物,专门用在某些神圣庄重的仪式和节日中演唱,用以祭祀娱神,具备着解释、礼仪和操作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带有浓重的原始宗教色彩。由于《密洛陀》和《盘瓠》这些独特的立体  相似文献   

8.
傅炜莉 《云梦学刊》2011,32(6):55-57
东晋南朝乐府吸收了大量南方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都特色鲜明:《清商曲辞》中的《昊声歌》和《西曲歌》以情歌为主,却反映不同地域、社会阶层、职业差别;《神弦歌》为祭祀歌曲;而《杂曲歌辞》、《杂歌谣辞》或诉说爱情,或讽刺时事,反应人民最直接的心声。而从创作主体看,这些所谓“民歌”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乐工、歌伎创作或润色。  相似文献   

9.
瑶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不朽的文化。但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歧视、压迫,瑶族迁徙频繁,隐蔽深山,生产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还相当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反映该民族原始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其中有神话、传说和大量的动物故事,成为我们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心理状态和文学产生规律的珍品。瑶族神话甚多,尤以天地万物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内容为众。诸如《密罗陀》、《开天辟地的传说》、《射太阳》、《射月亮》等,朴实地反映了瑶旗先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象女神“密  相似文献   

10.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 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出了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剧”;我以为,《雪峰之歌》(以下简称《雪歌》)  相似文献   

11.
瑶族族源是多元的。秦汉时期,瑶族先民荆蛮的活动地区,在今四川、湖南、湖北、安徽之间,而不限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一带。瑶族先民的迁徙,也不是从平原越丘陵,入溪谷,进山区。其迁徙时间、路线各不相同,但都有飘洋过海遇狂风恶浪袭击、祈求盘王拯救,到达目的地的记载,表现其宗教信仰的民族性、群众性、继承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广东瑶族来源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难度较大的课题.不断的讨论,会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本人在《广东瑶族历史若干问题探索》(下简称《探索》)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广东瑶族不是隋唐之际始从武陵向粤北迁徙,早于秦汉,瑶族先民已逾岭南来居住;二,瑶族  相似文献   

13.
关宝学任主编,何少文、佟钟时、贺灵为副主编的《锡伯族民歌集》近期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迄今为止搜集东北、新疆两地流传在锡伯族民间的民歌最全的版本。全书将锡伯族民歌分为叙事歌、旧时歌、苦歌、田野歌、情歌、习俗歌、格言歌、渔猎歌。儿歌、萨满歌、新民歌十大类,有近200首民歌。这些民歌既有反映锡伯族早期渔猎生活的《打猎歌》、《棒打獐子瓢臼鱼》等,又有赞颂新生活的《天山的雪水》、《春天的鲜花》等;既有折射锡伯族宗教信仰的《萨满歌》等,也有表现生活习俗的《婚礼歌》、《哭葬歌》等。《民歌集》折射着锡…  相似文献   

14.
洪秀全和洪仁在领导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所提出的法律思想 ,其内容相当丰富而颇具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转型的进程。一洪秀全早期在《原道救世歌》等著作中 ,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镇压人民的罪恶 ,“造为妖魔条律 ,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无所措其手足”(《太平天国印书·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要求制定出代表农民阶级意志的体现“至公”精神的法律取代“妖法” ,并以此为工具 ,“除妖安良” ,“斩邪留正”(《太平天国起义记》) ,以镇压封建统治者 ,保护人民群众。定都天京以后…  相似文献   

15.
云南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双月刊《山茶》1989年第4期,发表了由普米族歌手独几品初和阿格光布等演唱,由殷海涛(普米族)和杨增烈搜集整理的普米族英雄古歌《支萨·甲布》。这是一篇流传在云南省宁蒗县托甸、格瓦一带有较大价值的英雄古歌。此歌发表的整理稿共603行(序歌12行;正文分六节,583行;尾歌8行。)“序歌”中明确指出:主人公“支萨·甲布是普米族的儿子;支萨·甲布是普米族的英雄。”这位英雄的事迹,“像一颗发光的宝石,永远闪亮在普米人的心中。”歌颂这位古代英雄的《支萨·甲布》,是普米族人民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来的。通观《支萨·甲布》这篇作品,可以看出它是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的见证。为了证实这一事实,本文根据见到的有关资料,特作一比较,如有不当,请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16.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是一部瑶族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瑶族服饰具有文化符号功能和性别符号功能。瑶族服饰文化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瑶族的审美标准已不是以往的审美模式了,而是带有大众化和潮流的特征,其审美变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锡伯族历史与文化》一书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佟克力、新疆人民出版社贺灵撰,计二十余万字。《锡伯族历史与文化》主要由14篇文章组成,书后附有由锡伯文译注的两部萨满歌,并配有24幅反映锡伯族历史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文学史发展的点位上来看,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是一首现代主义的象征诗歌。诗歌的素材来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诗歌采用的是现代主义的"整体象征"艺术技法,而不是传统诗歌的"局部象征"艺术技法;诗歌的主题意蕴由读者参与,可以进行缤纷的多元化阐释,而不单单是一个传统的政治学评论。《海燕之歌》的文学实践服从于现代主义的象征诗理论,继而决定了它的现代主义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瑶史四题     
<正>一 再论瑶族与百越族(俚獠)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俚獠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族,则没有丝毫瓜葛。”但据岭南古籍文献记载,俚獠与瑶的关系最为密切,未有瑶名之前,岭南瑶族先民包括在俚獠之内,《广东瑶族与百越族(俚獠)的关系初探》已作了阐述,现就湖南古籍所载,进一步探索瑶族与俚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萨满神歌作为满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满族人民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满语萨满神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