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立足于中国国情,在解决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如何形成推动现代化成熟的政治领导力量、如何实现效率与共同富裕的有机统一、如何解决现代化发展的生态制约和如何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平发展道路等难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对上述难题的解决,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物质文明丰裕、精神文明贫乏的片面和畸形的西方现代化,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后发国家所希望的既不依附他人,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飞跃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把握时代性,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探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基本原则、现实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离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分析,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衍生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无法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现实生活以“化中国”——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断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并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宋东亮“现代化”理论①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运用这一理论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不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说明其艰难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问题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主题。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一切较大的历史事变都是围绕这个历史主題而展开的。在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历史的发展先后提供了殖民地的道路、封建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都行不通,最后,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然后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中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的应用与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民族学的应用性 ,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此 ,民族学研究必须更紧密地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历史形成的若干特点 ,由此形成中国民族学方法论上的特点和着重点。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以及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上述方法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新路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全新命题。该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当代诠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促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复兴,为处于低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动力,在共建中共享,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而且开辟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向,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现代化的发展是多重因素推动和作用的结果,政党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仅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同时也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近现代中国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最为重要的两条线索.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是中国社会本身提出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追求的历史产物,历经由"效法欧美"到"以俄为师"的转折和对"苏联模式"的超越而形成;实现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发展与飞跃·都是以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着眼点,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现代化,是本世纪以来激励中华民族,促进其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历史任务,至今依然是我国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现代化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大潮,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趋向。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有科学的社会学说,特别是经济理论的指导,没有中国的科学经济理论,就不可能正确解决中国现实的经济矛盾。经济改革和建设迫切的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实证而系统地揭示中国现实的经济矛盾,创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学,而这也就是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自身的特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表明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的过程。因此,科技文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发展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作为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是与全球化的发展相伴随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选择并最终定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逐步认清世界历史的潮流,并最终融入世界的过程。在全球化汹涌发展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惟有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概念。处于发展中地位的落后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冷静认真地学习那些经过人类历史实践检验并得到人们公认的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避免现代经济学的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应该作何种估计?它对中国现代化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对认识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想从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1 对现代化概念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化实际上是指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运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开始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开始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士大夫及其统治阶级的天朝幻梦,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探索西方强大,中国贫弱的原因,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力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这一系列现代化运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在近代以前,中日两国都处于封建社会,但几十年后,日本成功地克服了殖民化危机发展成为独立工业国,而中国却丧权辱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化的扭曲发展道路。探究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深刻启示,对于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的过程。因此,科技文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发展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和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外在压力下的被动应对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觉的主动选择,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历史必然。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其提供了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为其提供了政党前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其提供了政权保障,和平和睦和谐的和合文化基因为其提供了文化支撑。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前提和现实依据。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一贯立场和基本原则,是中国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科学诠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内核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解析为两大概念元素,即“中华民族”与“现代文明”,分别对应“如何传承本民族文化”和“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两大问题,两者的结合走向概念的统一,从而对应第三个问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在新时代实现系统性转型、实现创新性发展”。由此,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概念的三重内涵,即自信地传承本民族文化,开放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创新地推动文明体系转型。根据马克思主义存在与意识关系的相关理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诸要素变动综合,无不需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过程相联系,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的概念解析,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顺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世界现代化浪潮的推进,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该文试图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动力进行多视角分析,以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指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解读范式。从现实的人的现实历史出发,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个维度,批判性地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历史逻辑与和平发展的推进路径。从外在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接续;从内在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从价值性看,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自然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