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剑晖 《江海学刊》2004,(2):184-190
散文的诗性语言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语言“异质层面”的认同 ,同时也是对文学标准语的背叛。本文以诗性智慧为原点 ,从语言的感性心灵化 ,语言与生活细节的交融 ,语言的隐喻性和陌生化 ,语言的音乐性等方面探讨了散文的诗性语言。散文的诗性语言应是一种心灵性的语言 ,它应是人的存在的家园。诗性语言以高度的具体性和意味性来激发读者的联想 ,它突破了传统散文语言的“明”和“实”的限制 ,具有诗的纯粹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2.
陈剑晖 《学术研究》2004,(7):128-132
诗和散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诸种文体中两者又最为接近 ;散文的诗性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的美 ;散文的诗性世界分为三个层面 :主体诗性、文化诗性、修辞诗性 ;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 ,是以诗性来度量散文的质量 ,特别是内在的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 ;散文的诗性不仅能有效抵御现代技术文明加诸人类的危害 ,还是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手段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创作就文体而言是散文,但其散文却充满了诗歌的原质——诗性特质。其结构的跳跃性、葱茏的想象力以及诗的语言和韵律,都充分体现了这种鲜明的诗性特质。庄子散文的诗性特质来源于他对道的神秘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4.
诗性主要指散文必须具备的一种美质和独立的品格。诗性一般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把握诗性一是靠体验;二是靠感悟。诗性可分为主体诗性、文化诗性和形式诗性三个层面。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它可以检测散文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内在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散文因佳作连连、成绩显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幅瑰丽壮观的文学图景,其文学价值与创作者语言音乐美的表现不无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音乐美体现在节律美、诗性美和情感关上,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彰显散文纯审美倾向的语言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诗性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散文越来越小,很有必要回到古典,惟有从古代诗性中获取营养,才有可能强健起来,进行新的再出发.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足点在周易,老庄哲学、汉字和禅悟上,而中国古代散文的诗性因素,一是以寓言为主;二是禅宗的妙悟;三是性灵的归潜与飞扬.  相似文献   

7.
陈剑晖 《学术研究》2007,(12):135-140
传统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单向度叙述,而且近一个世纪来极少变化,这极大地限制了散文这一文体空间的拓展。本文考察了90年代以来散文的创作实际,认为散文的叙述正在发生变化:一是叙述视角的多元化;二是出现大量隐喻性的叙述;三是跳跃式叙述成为常态;四是反讽刺戏谑式叙述时可见到。文章认为,叙述的拓展和多元化不仅是散文的诗性诉求,也是散文艺术革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语言与原始人的思维是同一的,原始的语言即诗,它具有情感性、意象性和描绘性等特征,并以诗性形式影响和构筑着原始人的各种活动,从而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活向导。维柯的诗性语言观是西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先声,是对人文主义修辞学传统的捍卫。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绵延的过程,从它伴随人类产生的原始状态与人的原始思维模式等诸方面分析,可以探知原生态和诗性是文化的基本审美特征,而最能体现这两大审美特征的是民间文化.劳动大众在自由状态下真纯不羁、天籁自鸣和率性而发的情与意的抒发,体现了民间文化的原生态特性;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崇高情感的原始诗性在历史长河中自然融入并积淀在各种民间文化形态之中.对原生态与诗性的阐释与发掘将对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语言指的是挣脱常规、习惯窠臼的新鲜语言,它能形成新奇的审美效应。归纳分析张爱玲散文语言在用词和修辞方面的陌生化现象,可以说明陌生化语言是形成其散文魅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韦晓军 《学术论坛》2006,(6):192-194
文章在前人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着力挖掘朱自清散文语言色彩描写的特色,从奇色、冷色和亮色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语言色彩独特的魅力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由追求超越现实、渴望自由的生命本性决定的;只有以自由的生命活动作为最高价值和理想的文学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没有内在自由,外在自由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表现了生命自由的光辉在感性形式(形象)中的灿烂放射。总之,美是自由的诗性升华,是自由对自然的照亮与回归,是个体性与社会化的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意象,过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考察我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学中的意象演变,可将散文意象分为精致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潜沉或扩张式意象四种类型,散文创作中营构意象应遵循一系列特定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散文的语言观建基于古文、口语、方言、欧化语的取舍、调和与建构之上,他的散文语言由明白实用的功利性走向雅致审美性,由日常语言转化为文学语言,阐述了现代散文语言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想。通过现代散文语言观的建构,周作人完成了他自己"对于国语的希望",即"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使中国现代散文这一独特的文体不但保持了中国传统散文言近旨远、韵味无穷的审美内涵,同时具有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表现中的“诗性”是文学现代性和审美性最为重要的标志 ,引起了诗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但有用一般人性去代替和解释“诗性”的哲学化倾向。如果从自然、未知域和语言三个方面来考察文学“诗性”的存在和表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文学的“诗性”是与人的创造相互对象化的审美过程和结果 ,它以先验自在的形态等待着人们去“融入”、“寻找”和“发现”。  相似文献   

16.
移情贯穿于诗性审美活动的始终.在诗性审美中,诗性移情必经"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最终"物我两忘"而实现"物我同一",然后在凝神中观照、沉静中回味,以更高的姿态审视这种移情之美,让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具备完整的、可捉摸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勾勒的物象和营造的意象在本质上具有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使得诗性移情语言形式多表现为象征.诗性移情的象征展观了诗性情感的细微曲折,促动诗性情感的象似性投射和反馈来回反复迁移,从而无限放大诗性的感性美.  相似文献   

17.
新潮散文尚不能以鲜明的流派形象卓然独立,那么,在世纪末散文大潮中,它就只能是浪尖上一滴晶莹的水珠。随着作家群体的迅速膨胀,作品愈加丰盛,总结新潮散文创作的经验引起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对于创作的多彩多姿,粗线条的理论研究显得滞后。新潮散文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众说纷经,归纳出的审美特质只是硬生生的几条,并且,在已有的探索中语言学的研究是最薄弱的环节。语言的反常已有人注意到,但阐述还基本流于平面,纵深向的追踪不足,也较少论及与其它文体的分界。本文试图在二十世纪现代散文史的大座标系上观照新潮散文的反…  相似文献   

18.
隐喻保留了语言最初的诗性和活力。诗性语言或者说文学语言是用语言进行的艺术创造 ,它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相对应 ,能够表达难以言说的复杂思想和深藏的情感。由于人类语言的有限性 ,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有限感觉 ,隐喻则能够打破抽象思维和语言的束缚 ,恢复被抽象思维排除在话语之外的丰富联想关系 ,为诗性语言提供超出其本身含义以外的思想感情 ,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的内在意味和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统治一切的贫困时代,海德格尔试图通过艺术和诗对存在的本真道,说来重建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指明一条返乡之途。诗性救赎为沉沦于技术时代之困境,渴望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人类,构建起了一个心灵和精神的栖居地。然而,作为一种理想化的救世策略,诗性救赎的审美鸟托邦性质和神秘主义色彩也显露无遗。社会历史性维度的缺失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悖论,注定了诗性语言难以作为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艺术和诗也无法真正担当救赎的时代重任。就其根本而言,只有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始终才是人类通达诗意栖居之家园的切实可行之途径。  相似文献   

20.
梁鸿 《中州学刊》2002,(4):100-106
通过解读师陀作品中的“异乡”和“故乡”意象 ,分析师陀作品诗性的生成、特征及在现代乡土文学中的意义 ,作者认为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诗性品格基本上循着两条道路发展 :古典诗性和现代诗性。所谓古典诗性是指作家基本上遵循古典美学意义上“美”、“和谐”等审美理念创作并试图建构一个田园诗般的“故乡” ,这一乌托邦世界是作者思考的终结点。现代诗性却意味着作者面临着“故乡”和“现实”的双重失落 ,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深沉的“故乡情感”的矛盾统一使师陀作品蕴含着一种充满激情的理性精神。但这两种诗性品格在作家作品中并非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