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伐纣天象与岁鼎五星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历史上缺少直接记载 ,武王克商之年是历史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而记述有关伐纣天象和历日的文献 ,多出于后人之手 ,时间跨度很大且互相矛盾。因此 ,要利用这些文献记载的天象考查克商的年代 ,必须去伪存真并设法把许多不同说法统一起来。作者认为 ,文献记载的武王克商时出现的五星会聚现象和新出土西周铜器利簋铭文记载的“岁鼎”(木星中天 ) ,对于讨论克商年代都很重要 ,应该予以重视。文章对文献记载的伐纣天象 ,五星聚 ,西周铜器月相纪日和“岁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商周时将“岁星”称为“岁”,在卜辞和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鼎”为古“贞”字 ,同样能在卜辞和文献中找到对应的例证。先秦两汉文献中 ,“鼎”训为“当”,“贞”亦可训为“当”或“正”,故“岁鼎 (贞 )”就是“岁星正当其位”,“岁鼎 (贞 )克昏 (闻 )夙又 (有 )商”,是讲正当岁星悬在东北方时 ,武王得到了击败纣王伐灭商国的捷报。  相似文献   

3.
利簋铭文新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簋铭文直接涉及武王克商的重大史实,记载周武王"甲子朝岁鼎,克闻,夙又(有)商","岁鼎"即"岁正","克闻"犹"克殷".全句意指周人于夏历的岁旦之日打败殷人,清早占领商城.而旧释多不可据.  相似文献   

4.
2001年湖北肖家河出土3件有铭铜器,器主是"唐子仲濒儿",引起了学界对""字的讨论,此字关涉到金文历日这个重要问题,比如"月相四分说"和"月相定点说"。现有成果对铭文中"御"字的解释亦有可商榷之处。文章研究表明:第一,从字形、文献、考古等多个角度论证,认为唐子仲濒儿盘、匜铭文中的""是"咸"字,释为"咸池"。"咸池"是岁星纪年,岁在戊午,即为咸池,并考证做器年代可能为公元前602年。第二,铭文"御盘"、"御沬匜"、"御鈚"中的"御"字当释为"用"。  相似文献   

5.
“岁鼎克(昏耳)夙有商”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6年,在陕西省临溱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出土的西周铜器《利簋》,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它为研究殷末周初的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对《利簋》铭文“岁鼎克(昏耳)夙有商”的考释,众口不一,互有出入。有人解释“岁鼎”为“戍晁”、“(昏耳)夙”为“陟侵”,纯属主观臆测,不需详辨。其余各说择其要者,分别讨论如下。“岁”,唐兰先生认为“岁从戊声,甲骨文常用戊或(冫戊)代表岁字,金文也用戊字代表越国的越。此处也应读作越,越夺音近。”吴孟复先生从此说,并作了补充:“岁”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公社发现一批西周窖藏铜器,利簋即为其中一件。其铭文因涉及周武王征商且有明确的日期,颇为世人所重,本文不揣冒昧,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论证"岁鼎克"即"岁贞战胜";"昏夙有商"即"黄昏后不久占领商都",并疏通了铭文。  相似文献   

7.
利簋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武王代商的重大史事,史料价值极高。本文通过字词训估,对“钺鼎、克昏、夙(宿)有商”等记载武王伐商过程的叙事之辞进行考释,认为“钺鼎、克昏、夙(宿)有商”这三个短语的主语承铭首“武征商”而省略,“钺鼎”,描写武王伐商时手持铜钺,正位而立,代天行罚的形象;“克昏”,记武王责问昏庸的“商纣王”的结局——最后占领了商都。  相似文献   

8.
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发现一批铜器,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利簋》,器内底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 珷征商,住(唯)甲子朝,岁鼎(贞),克(昏耳)(昏)夙又(有)商。辛未,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刀部》利、初、则等字的本义,历来学界看法不一,分歧很大。利、初、则等字本义的考证对深入了解《说文解字》这部字书的释义、释义方式、同部首诸字在字形和意义上的联系,以及词义引申的途径和方向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广泛深入考证基础上,笔者认为:利的本义为锋利;初的本义为裁剪、割断;则的本义为标示等差。董春利的《〈说文解字·刀部〉认知研究》一文认为,利的本义为锋利,但证明过程有误;初的"造义"为"裁衣之始",且语焉不详;则的本义为法则。对于这些错误,本文予以一一匡正。从刀部诸字可以看出,即使是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说文》一书也是一部体例较完善,解释较准确的字典。它记录了我国古代文字9 000多个,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汉语言文字领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刀部诸字记录了刀的种类、特征、用刀情况、刑罚等,是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生产、法律、认知状况不可忽视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汇集历年来关于利簋铭文考释的各家之言,其中主要内容按照各家对铭文“岁鼎,克闻,夙有商”的不同句读及释读,以“岁祭”说和“岁星”说两条线索展开讨论,并阐述自己所认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字形分析入手,研究了"鱼■匕"铭文中的"■"字,否定了将其释为籀文"顶"的传统看法,论证了"■"是三晋文字中的"颠"字,在铭文中应就本字解之,不得读为"鼎",由此出发,对铭义重新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13.
汉唐时期,"枉矢"被认作是昭示动乱、灭亡的流星天象。截至北宋前期,史籍记载了17次秦末至唐代的"枉矢"天象,而这些记载中出现了发生时间的错乱、描述细节的出入、占辞事应的牵强附会等问题。对"枉矢"的解释,也从《史记》、《汉书》所见的两种,增加到了唐代《开元占经》等书中所见的数十种。其中部分可能是后人参考之前天象后的时事而修改、增加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时人们之所以如此迷信"枉矢",是与汉唐之际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儒家思想、佛道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统治者或有心人的有意推波助澜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字的本义,古今不外两种解释,一是"志也"说,一是主祭者之"言"说,但这两种解释均有偏失。据"诗"字古文""为会意字及"ㄓ"指祭祀,可知""字的本义即ㄓ之祭祀中的"言"。上古祭祀一般为歌舞或乐歌祭祀,那么,ㄓ之祭祀中的"言"即歌,""("诗")之本义即祭歌。"诗"与""、""二字,在字义和造字上可以相互发明。"诗"字本义为祭歌,可证于"诗"在《周礼.春官.龠章》中的使用,还可证于《诗》。  相似文献   

15.
在《国语》和《左传》(汉以前为《左氏春秋》)中,都有一些“岁在某次”的记载,一向被人误认为先秦的岁星纪年。《周语》铸无射章有一句:“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往往被当做周初的天象实录,用为研究克商之年的史料依据;可是,各家据以考证出来的绝对年代,不但是互不相同,而且都经不起史事的检验。其原因所在,除了各家应用的历谱和方法不同以外,还在于谁都不曾认真地考察一下“铸无射”章,到底是先秦的著作呢,还是后人造的伪书;也无人探讨“岁在某次”的来历,它到底创制于那个朝代呢?伪“铸无射”章是汉人编造的,笔者已有论述,现在再谈谈“岁在”纪年。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未对"秀"字进行训释。后人在字书及文献训释中对其解释亦多有分歧,文章从"秀"的同源系统和引申系统两方面对"秀"的本义进行考证,"秀"字本义当为"禾类植物抽穗"。  相似文献   

17.
“周星”考     
"周星"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释为"岁星"、"指十二年",引白居易文、周亮工诗等为例,片面而有误。此词在古文献中之意义,除了上引两辞书所列义项(但辞书所引例多误)外,尚有下列义项:一、"一年。"二、"岁月,年华。"三、"一岁(用于表示年龄)。"四、"星名"(非"岁星")。  相似文献   

18.
"道"的本义无他,唯"名"而已。"名"的有无,构成了道的体系,"无名"以言道本,万物之始的状态;"有名"以言道功,万物由生的功用。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抽象地涵盖了天地无极,万物皆在无名与有名间出入往复,而其中妙理,可见于"欲"字。"无名"即无私、无欲;"有名"即有私、有欲。"恒无欲"与"恒有欲"对应的主体非体道之人,而是"无名"与"有名"。观欲而知欲之所由,于无欲中体"无名"之妙,道法即在这个"欲"的有无中隐藏,因此为"众妙之门"。老子道义的确立,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过程,而"名"的概念是这个逻辑过程的关键。"名"非人为命名之名,表示的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无名"、"有名"是贯穿老子思想体系的逻辑元素,知"名"才知"道"。  相似文献   

19.
"说"字在《左传》中出现了约95次,根据其所在的上下文,可以分析归纳出其本义是"敬服"。把这个本义套用到《论语》中出现"说"字的全部18处句子都能贯通解释。《左传》和《论语》中"说"字的使用有细微的差别。《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深刻意义是:学而行之才是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金文中"■"及从"■"声的字或可表示选择之义,相关字也见于楚简,过去学者多主张读为"选"。通过对楚简中"■"用字习惯的考察可以发现,诸字读为"差",用为选择义,这可与典籍相印证。《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208号著录的王子■匕鼎,其中有"■其吉金"的内容,"■"也当读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