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机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心理动力。人类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在心理构成要素、心理过程、心理功能,还是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本质特点。正确认识和努力实现人类行为动机的社会性本质特点,有利于促进人类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人类行为的积极社会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文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其特殊规律。心理科学认为,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需要、动机、行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此中即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即“需要—引导”规律。运用和把握这一规律,掌握需要、预测动机、引导行为,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满足人们合理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人的自觉行动.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不断更新,感情、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实施"感情投资"就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注重"感情投资".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在唯物史观中是一个带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主张,以至近年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现就目前提出的若干见解作一简介,供研究者们参考.需要说 持此观点的论者认为,理论界通行的人类社会是在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看法固然不错,但由于社会基本矛盾不过是人的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人进行任何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因而,人的需要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这可以从它对于认识和实践,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上加以说明.人们认识世界是由于客观的实践需要,从而决定了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选择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人们改造世界则是出于求生存,求享受,求发展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发展和提高,则促进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由此也就使得人类社会逐渐进步.在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5.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的。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由低向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并且指出人的行为一般规律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和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一需要获得满足,此一动机便会消失,行为随之终止,并又产生新的需要。他的这种  相似文献   

6.
人类行为动机的现代性演进——一种经济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描摹和解释始终是历代思想家们念兹在兹的一个重要命题,这又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以现代性的展开过程为线索,追溯人类行为动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货币化生存世界催生了禁欲式贫困、吝啬性贪婪、挥霍性奢侈等多种病态症状,最终归于犬儒主义和颓废主义这两种极端状态,这一发展历程既与现代性的展开过程相重叠,也进一步推动其继续向深层演化.  相似文献   

7.
吴敬梓是那种一生只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就赫然名垂中国文学史的清代小说家。面对《儒林外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心理动力引发并激励他历尽十多个寒署精心结撰了这部洋洋洒洒四十万言的长篇小说呢?一个幽微深邃的答案隐匿在作者心中,那就是作者的创作动机.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这是满足与某些需要有关活动的动力”,“它是限于给予行为能量,并指引行为的因素”。可见,动机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为前提,推动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心理驱力。而创作动机,正是在创作过程中,引起作家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8.
<正>人格问题,由于其在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也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格问题又以其新的现实性和尖锐性引起人们的注目和深思,“坚持高尚的人格追求”自然也成了既符合历史必然性、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 一、人类进步的一种内驱力 自从“人猿揖别”之后,人类就不再象其他动物那样只有单纯的物质欲望,而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精神追求;人类的进步,也不仅仅通过追求温饱的物欲来推动,而且越来越倚重于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这种内驱力。 人格一词,最初出现在希腊戏剧中,专指假面壳.以后逐渐演化成从人的本性、品质、信念、理想、动机、目的、价值观念、权利、义务与行为相统一的角度来说明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尊严与品格。 我们认为,人格或自我实际上是人的生命机体、自觉意识和社会本质的三位一体。生命机体的世俗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于人们之间行为交往和利益沟通而结成的网络状整体,越来越高的社会依存度必然需要人们遵循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来实现利益和空间的共享.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行为具有自己内在的思想动机,因此人的行为不仅需要自我约束,还需要社会约束.  相似文献   

10.
李薇 《学术研究》2022,(5):15-21
道德动机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将道德动机视为判定某一行为是否为德的必要条件。休谟坚持以情感为根据,将道德动机理解为激发人们做出德行的原因或理由,是心灵中一种具有推动性的情感。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休谟的道德动机包含了客观性、社会实践性和社会现象性等固有属性,共同激发人们做出德行。更关键的是,这些固有属性还能一定程度地弱化休谟通过情感为道德奠基的主观性,使道德判断的结果呈现出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倾向,这也是休谟追求道德哲学科学化的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脸面观与私人关系视角,通过情景实验探讨了私人关系(强关系vs.弱关系)视角下朋友圈内容(情感性内容vs.工具性内容)对微信朋友圈评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私人关系在朋友圈内容与微信朋友圈评论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弱关系下工具性内容会引发更多的朋友圈评论行为,强关系下情感性内容会引发更少的朋友圈评论行为;(2)私人关系在朋友圈内容与社会动机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强关系下情感性内容比工具性内容更能激发人们的损失规避动机,弱关系下工具性内容比情感性内容更能激发人们的损失规避动机与自我提升动机;(3)损失规避动机负向影响微信朋友圈评论行为,自我提升动机促进微信朋友圈评论行为。此外,不同关系下,朋友圈内容引发微信朋友圈评论行为的作用路径不同。强关系下,情感性内容通过激发损失规避动机抑制微信朋友圈评论;弱关系下,工具性内容通过激发自我提升动机促进微信朋友圈评论。研究丰富了关于朋友圈评论的研究,并对营销人员合理利用朋友圈这一平台提供了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1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人们由于改造世界的生存需要而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的同时,其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又会激发新的需要,而这种对于自我需要的觉醒和内向观察及其结果,意味着人类开始从野蛮走向文明,人文精神也就开始萌芽了。  相似文献   

13.
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人性基础是行为者的生存欠缺、需要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动机。动机是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在经济行为立体的动机学动员中,存在着由历史过程形成的一些激发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基本动机。这些基本动机有:资源占有与支配倾向;利己倾向;小成本大逐利倾向;公平倾向;竞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海军  倪赤丹 《理论界》2003,(6):139-139
社会动机就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一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及活动方向都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的,它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心理媒介。 由于动机是与需要相联,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故笔者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逻辑顺序论述各种动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机已经摆脱了最基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合、被接纳和成为其中一员)产生亲和动机、结群动机,尊重的需要(成功、胜任、赢得赞  相似文献   

15.
动机是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有助于学生提高认知效率和效果.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等,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是内在动机.数学具有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对该科的内容感兴趣,对该科的学习过程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上 ,战争因其危害社会 ,摧残文化而为人类永世唾骂、痛恨。但战争客观上又有推动文化发展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推动人类制度文化发展 ;给被征服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 ;落后民族为先进民族所同化 ;激发被征服民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反战争精神文化发展等方面。战争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通过恶的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原则与机制:人类反腐败斗争的历史趋势(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败斗争的原则虽然远不能概括人类的全部反腐败实践 ,但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 ,它们已反映了人类社会几千年反腐败斗争中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正是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 ,经过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 ,人类建立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机制。人类已建立的反腐败机制虽然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 ,但它们已初步涉及到了腐败现象的各个方面。从人这个活动主体角度看 ,反腐败机制能在三个方面抑制腐败行为 :一是能抑制、减少腐败者的腐败动机和腐败活动 ,二是能抑制、减少行贿者的行贿动机与行贿行为 ,三是能抑制第三者对腐败现象的庇护动机与庇护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激励的普遍性与重要性激励 ,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 ,推动并引导被激励者的行为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的作用。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 ,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的生产者 ,希望被激励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求。需要、希望、动机等都可以构成激励的条件。只要有需求存在 ,激励就有存在的必要。需求也是激励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基础。人的需求客观存在 ,生活中的激励无处不在 ,激励作为一种精神促进过程 ,在任何一个团队内部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发扬团队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人假设在公共政治领域的研究当中的运用,人们开始注重政治领域的微观基础,也为理解政治领域的行为动机提供了新的视角.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济人假设研究和发展为我们研究行政伦理失范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礼仪教育激励功能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礼仪教育的激励过程就是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某种社会需要,并由此产生动机,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礼仪行为过程;大学礼仪文化教育的激励作用主要有需要的强化、动机的引导、礼仪行为的规范、恒久的推动力;开发大学礼仪教育的激励功能,可以从目标管理、综合激励、评价结构、信息技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