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方面,政府这一制度供给主体长期缺位,导致农村地区以新农合为主的公共卫生体制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起起落落,难于建立和完善,而且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结合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和公共财政理论,强调目前解题的关键是落实政府在筹资困境中的投入责任,并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投入责任的具体内容,为我国尽快解决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问题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理所当然的主体,其着眼点应在于农村基本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公共财政体制和机制的完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村民自治和农民话语权的表达.强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着眼点是为了使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更加明确,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向有资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根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费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2009年将购买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办公共卫生服务机构,2016年在全国推广家庭医生制度。通过三个阶段的试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机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居民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改善疾控机构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评价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肩负重要职责。地方政府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优化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搭建了农村留守儿童情感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出现职责不明确,经费不足,心理教育师资缺乏等问题。今后需要明确职责,注重落实;整合多方力量,解决经费问题;完善服务方式;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卫生室与乡村医生在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研究发现,乡村医生队伍中的激励难题、合作性囚徒困境,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执行困境导致安徽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存在脆弱性。利用条件假设对以上三种情况进行混合策略博弈,重复博弈以及演化博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要加大对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培训力度,扩充乡村医生队伍,提升乡村医生福利待遇,提高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增强乡村医生工作考核的科学性五点建议,以期解决安徽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脆弱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法律视角寻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与公民权利保护的平衡点,构建基于人权保障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规制。方法:透过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实践,探求宏观意义上农村卫生应急体系的完善和整合。结果:在农村卫生应急体系中,克服卫生资源配置不均的关键来自于政府的有效管制。结论:完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法律规制,需要依靠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实现彼此之间功能的协调与衔接。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将为在农村从事科技服务、计划生育管理、村级医疗服务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政府津贴,以提高农村科技服务和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绝对数每年都在上升。但政府预算的公共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却逐年减少,卫生总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加所致。公共卫生支出占我国财政支出及GDP的比重较低,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缺少公平性,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也比较低下。必须从医疗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殊性质出发,正确处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责任,转换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经济补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对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不足,存在严重的“以药补医”现象,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坚持政府为主导,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完善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额度,完善药品流通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现象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分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来维护农民健康、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阜阳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阜阳市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型,以"民生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有了较大改善;但作为欠发达地区,与城市、发达地区农村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主体单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待提高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这需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制度环境,构建以公共财政为基础、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多元供给为集合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新的问题和困境,重新调整政府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积极培育农村基层组织,变"管理型一元"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为"服务型多元"供给体制是新形势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村公共产品的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兴起涉及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政府财政压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转变等多元动因,因而公私合作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运作模式,有着各自特色。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有五种典型实践模式,即"私资公助""公助私营""公私合资""公建私营""合资公营"模式。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大一统的制度分析出发,对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进行概括性的、全局性的理论阐述。文章基于广东实践的考察,对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多元动因、主要模式作经验分析。这对于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薄弱广泛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诸多方面。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不明晰,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调;干部绩效考核和涉农政策存在缺陷。应当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财政供给动态平衡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以钱养事”: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以工补农,以城支农"及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乡镇政府逐步由管治、汲取转向服务,这迫切需要改革既有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湖北省咸安区的"以钱养事"改革正是对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改革的大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其改革经验、发现其改革不足、提出后续改革对策,对全国其他地区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将企业的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公共部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目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非常迫切,构建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解决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现行城市住房“过度商业化”模式给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巨大负面效应,农村住房“自建”模式亦不利于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而城乡住房的“准公共品化”将使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更有效率,住房“准公共品化”政策的关键是在盘活现有存量房的同时,由政府向市场提供大量的平价房.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为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目前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五个重庆"的背景下,完善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路径既具有必要性,更具有迫切性。从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视角对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创新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我国政府执政实践和学界理论探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教育和卫生保健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逐渐增长,但仍显著低于其他世界主要国家,且存在支出结构失衡的问题。另外,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也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城乡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比如占全国人口4.2%的北京、天津、上海享受着全国15%以上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资源。为提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鉴于不同地区的能力和效率差异,相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增加,合理的供给机制、多元的供给主体、灵活的结构体系和高效的分配制度更有助于我国基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项目下乡”的发生与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进程、宏观政治生态与社会基础中加以考察,研究认为:服务型国家建设、城乡差距和治道变革是客观理解“项目下乡”的宏观背景。“项目下乡”发生的基本逻辑是农村公共产品陷入自我供给困境,国家通过外源性输入,借助行政吸纳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构国家与农民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和现实选择。从现代国家的理想体制来看,“项目下乡”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财政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变革传统乡村,促进村庄公共精神成长,增强内生性供给能力,实现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