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他的轰动整个国际社会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在介绍苏联当前国内改革的同时,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新的政治思维”(简称“新思维”)。表示要用这种“新思维”来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苏联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新政治思维”的提出 1987年戈尔巴乔夫为解释苏联改革中的对内对外政策,应美国出版商西蒙·迈克尔·贝西的请求,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同年11月,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了这部著作;随后,在20多个国家相继被翻译出版,轰动了国际社会。哈泼——罗公司拿出20万美元做广告,宣称这是“本年度风云人物撰写的本年度必读书”。瑞士还特地授予了戈尔巴乔夫一个文学奖,奖金1万4千美元。我国新华出版社也于同年12月按俄文版翻译出版,印了18万册,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列宁时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的斯大林时代、锐意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彼得大帝式风格推行"新思维"改革的戈尔巴乔夫时代,至此,苏联这个世界上社会主义"老大哥"——国际巨人,再也经不住自身孱弱体质的震动,轰然坍塌了……世界也为之一震,两强争霸的局面突然只剩下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背影渐行渐远,但我们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走向繁荣的道路上,不得不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思,系统、深入、条理的分析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深刻教训,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执政党建设、如何处理和对待民族问题、正确方针路线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交实践评析王慧女是作为苏联史上的一个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实践对苏联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应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虽然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其外交理论和实践是不一致的、矛盾的,负面效...  相似文献   

6.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危机的原因却由来已久,其存在和发展同社会制度、国家民族政策相联系。应当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一系列具体政策更加刺激了民族问题的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里根政府的苏联问题顾问,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苏俄研究中心副主任、韦尔斯利大学经济学教授。自从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苏联看来似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呼吁开放并决心推进经济改革的做法,使人们对原来是禁区的问题敢于进行热烈的讨论。部分讨论涉及对他人的评介,包括对美国的苏联学家的评介。1986年4月一位苏联官员对一些来访的美国人说,戈尔巴乔夫开放的  相似文献   

9.
汤润千:《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错误》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执政6年9个月期间所有的经济改革方案之所以彻底失败是因为犯了六个战略性错误:(1)改革的第一阶段(1987年上半年以前)充满了马尼洛夫精神。所谓“加速战略”方针,思想上因循守旧,计划上充满空想;而叫得很响的“多一些社会主义”的口号,实则意味着对现存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多一些维护。(2)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开始的开足马力的政治改革,冲击了1987年中出台的、本来有可能导致苏联经济体制发生“模式性”变化的经济方案,把它弄得面目全非。(3)关于经济改革的基本路线,在两种主张…  相似文献   

10.
1983年3月,米·谢·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两年8个月之后,戈氏发表了他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立刻又轰动了国际社会。这本新著是戈氏对苏联的改革而进行的理论探讨,是对斯大林模式比较彻底的反思和扬弃,值得我们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呼声的渐渐远去,原苏联经历了由直接的政治讨论走向政治论战,再到学术研究的过程。在改革政策开始实施的年代里,这一政策由于其全新的面貌既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也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因为它所提出的口号出乎人们意料,而且政策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然而,眼下到了冷静地、不带任何偏见地去深入分析它的时候了,这在几年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方针即“政治新思维”的狂热程度大大限制了人们对这一政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开始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迄今已近四年。近四年来,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与前任苏共领导人有明显的差异。从学术角度探索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是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戈尔巴乔夫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执政的。1.从世界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出现了以下六个发展趋势,它不能不影响戈尔巴乔夫对全球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日渐退潮,不到四十年时间就经历了赫鲁晓夫“修正”时期、勃列日涅夫“大讨论”时期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时期,其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曲折中发展嬗变,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分析研究苏联这一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对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苏联刮起一阵“新思维”的劲风,猛热地冲击着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它也象“改革”的浪潮一样渗透到各个角落。这似乎是一种全球性的思潮,正在扩展蔓延……什么是“新思维”? 苏联政治观察家鲍文在1987年《新时代》周刊座谈会上谈道:新思维——是对核时代进行反思的产物。并由此得出如下理解,那就是核战争孕育着全人类的毁灭。因而,在这里全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戈尔巴乔夫人主克里姆林宫后,为摆脱勃列日涅夫后期形成的经济停滞状态,全力以赴地推行改革政策,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苏联。然而,现实却给世人一个震惊:六年的改革,不仅没有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发展,反而使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终于断送了伟大导师列宁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导致存在了69年之久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具有93年历史、拥有18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不仅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而且终于被勒令解散。一个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并且在历史上曾取得辉煌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综合国力和…  相似文献   

16.
1988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出了这样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他在书中直言不讳地写道:"苏联人追求的是不战而胜。……我们也应追求不战而胜。""苏联人矢志不移地要实现建立共产主义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广州师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李冠乾先生的专著《苏联史研究》。全书收入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苏联史的成果,计论文19篇,共215千字。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论及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布哈林其人及其理论透视、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伟大的卫国战争、赫鲁晓夫50~60年代的改革、90年代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等重大历史问题。拜读大作之后,我感觉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并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在研究苏联史的过程中,有时失之于空泛,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9.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登上苏联最高领导岗位以来,苏联积极推行改革政策,而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领域的文学,在改革中表现出了突出的活力。苏联领导对文学的作用极其重视,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的报告中谈到文学时指出:“不论是党,还是人民都不需要连篇累牍的官样文章和琐碎的日常生活发掘,不需要看风使舵的事务主义。社会等待着作家的艺术发现和生活真实,它永远是真正艺术的本质所在。”关于文学批评,他说:“文艺批评应该摆脱破坏健康道德的温情和官官相护了,不要忘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