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飘飘 《北京纪事》2013,(6):108-109
在北京的各大公园里,总有一些人用毛笔在地上表演或练习书法。它被人们称为地书书法。它算得上是北京一景,其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气息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至于谁是首创地书书法的人,很多人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是当今文坛上难得的文学艺术家,其书法如同其小说一样倍受关注。从学术视角对2005年“贾平凹书法事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这一书法争议现象的社会成因后,结合“文人书法”盛衰史的梳理给贾书以时空定位,最后从艺术本质对其书法风格特点进行了剖析,认为他书风近年浑厚古茂、斫雕为朴的变化更多地暗合了其文风的某些特点,同样体现着强烈的个性印记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对当下书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的博客     
《成才与就业》2009,(21):56-59
2009-11-01——以书会友,以书强身 我今年71岁,身体十分健康,基本不生病,我想这和自己的爱好一写地书是分不开的。从第一次接触地书至今已有5年了,在此期间,我以书法会友,以写地书强身。  相似文献   

4.
初唐孙过庭所《书谱》,既是一个学习草书的范本,又是一部经典的书论,《书谱》在关于书法的地位、社会功用、书法艺术的内涵、美感,以及书法实践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书卷气是一种优势,一种艺术风格,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神态和情致。书法书卷气是书家在书作中透露出来的性灵美,是书家学养和修养方面字外功夫的流露,它在书作中表现为气、神、韵、趣诸种情致,情致即意境或境界.书卷气不是书法意境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 ,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 ;道的大境界 ,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 ,三位一体 ,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 ,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情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 ,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 ,道之华。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河南书法在省书协的强力领导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以雄浑、厚重、质朴和豪放为特征的“中原书风”,影响波及全国。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作为书法大省的河南虽起步较晚,但也紧跟时代脉搏,自2002年河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到2014年郑州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形成了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未来,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如何办出特色,成为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书法学学科建设有其独特性和必要性,但由于起步较晚,书法学学科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将书法学定位二级学科不够合理,应将书法与美术并列成为一级学科。书法学学科建设的内容有待于深化,应树立大书法学的观念,以求全面、立体地推动书法的发展。书法学学科建设要因地制宜、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帛书是以丝帛为书写材料的文字构件。春秋战国时的帛书多涉占卜之事,楚帛书则更注重书法的独特性。从帛书到蚕茧纸书再到纸张书法之路揭示了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在柔质材质上书写的惯性直接刺激了书法家的想象力,并促使书者在多元性书法载体上的书写尝试,在衣服上书写的现象即为这种书写惯性的一种自然延伸形式。衣书出现在南朝时期,并发展出一种专门在女性裙带上书写的品类,又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一种书领巾书法形态。领巾书与裙带书具有强烈的风俗性价值,并对后世时装业的展示方式有影响。绢帛书在非人体形态上的方法还包括扇书。题扇书以及书裙带的习惯承续了中华文化中较为隐秘而优雅的元素,展示出一种阴柔温婉的审美格调,人们仍可在当代大众表演、广场艺术和行为艺术风潮中寻找到古老的裙带书的传世形式,裙带书在商业书法领域更是获得了较大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0.
申明堂 《山西老年》2012,(10):53-53
所谓“地书”就是用泡沫塑料大笔或毛笔蘸水在地上习书练字。它是书法的一种,大约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练习“地书”的队伍,太原市迎泽公园、龙潭公园、唐槐公园、学府公园等处“地书”活动相当活跃,一些老年朋友们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坚持练习。那么,“地书”为何如此受老年人喜欢呢?第一、简单易行、练习自由,适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有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一楹联这样写道:“咫尺天地有情缘,学书练字度晚年。”“地书”既不需什么大的投入,也没有时间限制和任务要求,大地当纸,以水为墨,兴趣所致,任意挥毫。虽无丝竹管乐之盛,但方寸之间,一笔一画一诗一帖也足以畅抒情怀、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1.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诗人。有著作《书法雅言》和诗集《元贞子诗草》行世。《书法雅言》是一部比较有系统的书学著作,行文大体摹拟孙过庭《书谱》,气息纯厚,“论旨一贯,条理井然,独抒心得”(《历代书法论文选》)。项穆“中和”的书法审美观,在《书法雅言》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并且成为全书贯穿一致的论旨。首先,项穆“中和”的书法审美观,表现为他把“中和”之美做为书法艺术最高的审美理想。在《中和》篇中,写道:“书有性情……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在项穆看…  相似文献   

12.
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乃是唐代书法辉煌的直接原因。唐代许多书法家,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及其《书谱》就是一个明证。研读其人其书,不仅于继承传统书法,就是建构今日之书法框架,都有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绍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绍兴除现在所辑五县一区外,还包括今萧山、余姚等地,在这块土地上曾经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名家。但对于绍兴书法史的研究,今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史料及其在书史上的影响,今录在绍兴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十大书法家于后,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一)王羲之书法自东汉末年成为艺术以来,至东晋一代,楷、行、草诸体渐趋成熟,成为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王羲之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徙居会稽山阴,官至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  相似文献   

14.
碑帖结合是清中后期书法发展的一大趋势,此现象较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以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浪漫派书家。以扬州八怪书风为代表实则可视作前期浪漫书风的延续,他们帖外取法,有意无意地创作了一批碑帖结合的成功之作。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等在实践中明确进行碑帖结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醉书书法家、我校郝文勉副教授所著《醉书渲言》一书 2 0 0 0年 4月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当月 2 2日在河南大学举行隆重的首发式 ,全国 30 0多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 ,盛赞郝文勉先生在书法理论上的这一开创之举。醉书 ,古谓醉中所得书法。古今醉书作品不少 ,但未有醉书理论。河南大学郝文勉先生经过多年研究探索 ,对醉书这一神秘书法现象分析破译 ,建立醉书理论体系。其理论特色为 :一、确立醉书标准。即意境深邃、形势狂癫、语言高雅。醉书意境是用笔墨创造的虚幻飘渺、蕴意深刻、奔放流动的艺术境界。醉书意境主要用自然、含…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刘孟伉书法研究成果:一是作品研究;二是比较研究;三是人书合一研究;四是分期与影响研究;五是支撑和补充史证基础研究。分析了论者在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刘孟伉书法研究的文论较少,一方面反映了针对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相对较少和运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刘孟伉书法研究的价值。本文认为,刘孟伉书法研究存在着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关于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尚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不仅精通诗词、文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他重视书法创作理论,其书论集中在他的书画品评题跋文中。这类文章大都篇制短小,率性而发,兴会所至,不经意而为之,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苏轼崇尚“自然天成”,认为书家应注重作书的心态,而不能刻意去追求字的“形”;他重视“师法”前人,认为书法创作的出新必须以“宗法”为基础,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融入书者的人格品性,力求达到“书如其人”的境界;与之相应,书法鉴赏者也须具备卓越的见识、高深的造诣以及求实的精神,并坚持“书以人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刘孟伉书法研究成果:一是作品研究;二是比较研究;三是人书合一研究;四是分期与影响研究;五是支撑和补充史证基础研究.分析了论者在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刘孟伉书法研究的文论较少,一方面反映了针对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相对较少和运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刘孟伉书法研究的价值.本文认为,刘孟伉书法研究存在着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关于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尚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朱熹主要精力用在阐发圣贤之学上,他著述宏富、弟子众多,平生讲道之功目不暇接。然朱熹自幼喜好书法,凭借渊博的学识修养和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朱熹成功地构建了其理学家的书法理论。朱熹对书法的认识闪烁着真知灼见,对后世的书法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熹的书法声名远播,"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不啻??圭璧"。其书"意致苍郁、沉深古雅",为南宋著名的书法"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唐代书法与颜筋柳骨崔延和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唐代在国家制度上对书法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视。以书为教,始于汉代;以书取士,始于汉代;置书学博士,始于晋代;专门设立“书学”,则始于唐代。“书学”即是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