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如何提高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水平,提高课程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摆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期“发展论坛”邀请到多年从事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工作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规范"不会阻碍社区教育课程发展。正因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处在起步阶段,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让社区教育课程在"规范"中发展。只有开始就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才能更快实现社区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课程需要规范,但现在谈"规范"问题,为时尚早。因为当前的社区教育及其课程尚处在起步阶段,如果现在谈社区教育课程的规范化,无疑是为其增加了一副"镣铐",束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这犹如对待活泼可爱的孩子,家长习惯性地  相似文献   

4.
蛋壳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小小蛋壳画好似浓缩的世界,寸间千里,咫尺万变,小中见大,玩味无穷。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社区学校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学习蛋壳画,开设了《莘庄蛋壳画》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近期开展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学习蛋壳画,证明了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性。《莘庄蛋壳画》课程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01O~2011年度上海社区教育课程特色课程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从2001年开始社区教育的实验和探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全市共开发社区教育课程教材超过3000件,涌现了一批颇具人气、经久不衰的社区教育课程。2012年,上海市学习促进办主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在"2010-2011年度上海市社区教育特  相似文献   

6.
李品 《成才与就业》2013,(21):35-35
我认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的提法,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教育课程处于“粗放式”状态,即注重课程量的扩张,忽视课程质的提升,课程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课程在设置上趋同化倾向严重,课程资源分散,浪费大。  相似文献   

7.
本刊前一期论坛就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规范的问题,邀请丛明和管朝人两位学者进行讨论,在读者中激起强烈反响。社区教育课程应重视规范还是重视特色,本期论坛继续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丛明 《成才与就业》2011,(17):24-25
课程是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质量的中介环节。社区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是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握好“规范”显然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以下两篇文章就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互动     
《成才与就业》2011,(21):2-3
讨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能意义 10A“论坛”栏目中发表的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规范化”的讨论已有两期。我周围的一些同事读了以后都觉得很有启发。无论是说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有标准“势在必行”,还是要“百花齐放”,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分为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周密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估,并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学生过分追求学业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力弱的状况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上海市奉贤区社区学院、各镇社区学校及村民学校、市民学校、职工学校以及宅基课堂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拟就奉贤区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及课程建设中若干体会,谈谈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是一个农村城市化建设发展较快的新型城区。从2007年开始,庙行镇就开设了《和谐社区故事文化》特色课程,他们通过社区故事的创编、讲演、传播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故事为媒,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学校的课程建设。2011年,社区学校的专职教师在第四届成人(社区)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也以出色的表现被评为市、区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11,(17):24
课程是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质量的中介环节。社区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是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把握好"规范"显然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以下两篇文章就此发  相似文献   

14.
"学分银行"中学习账户的建立是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学分为依据,可互认学分的获得是以标准化的课程学习为基础的,因此"学分银行"的核心和基础是课程标准化。社区教育历史不长,不同于成熟的学历教育。它学习方式多样,种类繁多,呈现出非正规性、易变性、多样性、多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由于各地区、各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历史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多样性,社区居民因文化水平差异导致的需求的不同,开设的课程及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进行全新开发的过程。其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现。因此,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统一格式的申报表、要素齐备的教学大纲、措辞得体的自评报告、制作精美的光盘、装帧考究的教材……可以说,逐渐"规范"的系列报送材料,无不凝聚着众多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者的勤奋与智慧。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凭借着勤奋与智慧,获得了诸多荣誉,但是,社区教育课程是否要这么急于规  相似文献   

17.
潘安琪 《新天地》2011,(10):209-209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敦促和实现教育公平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课程公平问题,学生在课堂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水平。开发地方课程可以有效的提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课程公平乃至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社区以其较强的稳定性必将成为学生管理的落脚点,社团和课程班级是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社区管理的必要补充;学生政工干部队伍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将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品德教学本属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还原为一体,是提高思想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质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我国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理论中的育人功能,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意。本文以教育学课程论为基础,结合协同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等,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课程协同育人与成效分析的框架体系,深挖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论基础,构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协同育人的效能提升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规定:高等师范专科教育设置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学方案》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将活动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活动课程论是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课程理论之一。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与分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师专开设活动课程要处理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