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全上海有1380名农民工同住子女幸运地成为中职校学生,200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735名,录取率是报名人数的91%,录取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今年9月开学,全市中职校农民工同住子女在校生达到了4100入。农民工同住子女的“读书难”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来自外省市的23名农民工同住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踏进了上海高职院校的大门,实现了自己的成才梦。这些跟着打工的父母走过很多城市,过着不稳定生活的农民工孩子,同样有着升学的追求,当上海高等学府的大门首次向他们敞开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幸运。高职院校的开放,圆了这些孩子的求学梦。其实,不仅仅是农民工同住子女,每一个中职学生都应知道并坚信,读中职同样可以成功、成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趋势增强,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这一社会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大,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凸显.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意识和方式三个方面,给农民工子女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应通过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建立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社会、学校、家长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相关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完善,帮助农民工子女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董恒波 《新少年》2010,(7):24-25
据统计,沈阳的40余所中小学里,已有农民工子女5万余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他们的生活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老年人自身状况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对影响我国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女性老年人不倾向与子女同住,儿子越多与子女同住的机率越小,女儿越多将增加老人选择居住的对象。代际互动变量比老年人状况变量对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力更强,揭示出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以子女需求为中心的特点。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堪忧,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但女儿养老这一新趋势和新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金长宝 《社区》2013,(33):59-59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美国人远远不如中国人恪守孝道。因为在美国,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或买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起码从这点看,美国子女就不够有人情味。然而,笔者在美国生活多年,对美国人特有的“孝道”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调查学生样本数据,选取一般多元Log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进城方式和进城上学目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决策者文化水平、月收入、就业地区和职业,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教育条件、城里学校老师重视程度等,成为影响农民工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工文化水平,改善农民工职业流动,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重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农民工举家迁移到城市务工,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值得关注。农民工子女良好的社会适应与其所处的环境中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是农民工子女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就必须要关注社会化主体对其发挥的作用,探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对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影响。应该倡导社会化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依靠社区教育,为流动农民工子女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日趋突出。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护,应改革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采取多元的办学模式,保障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的平等,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难以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迁移经济理论,本文构建了子女随迁、身份认同影响农民工城市消费的分析框架,并利用全国5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子女随迁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随迁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城市消费,其中,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在子女随迁与农民工城市消费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并通过处理效应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从农民工消费结构看,子女随迁对农民工生存型消费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促进农民工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有利于推动农民工城市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公约的视角,认为无迁徙自由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受教育的不公平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难;性别不平等造成了农民工女童的升学难;不良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难。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建立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形成全方位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社会关怀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来,研究代际关系,在代际居住形式上获如下统计数据:老人(含有配偶)单独住的占47.3%,随儿子住的占29.8%,随女儿住的占2.8%,子女随老人住的占17.3%,老人带孙子辈住的占2.8%。这组数据显示:三代人同住的家庭仍是我国城乡老人居住的主要形式。这种居住形式虽然事先大多经过老人同意,可是对于自己原先的选择竟有约占45%已不满意。在独居的老人中,有占34%的人或因年龄偏大、或因住房有余,希望与子女同住;一些女性老人,宁愿带个孙子孙女,以消除独居的寂寞和孤独。与独居老人相反的是,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有占38%的希望与子女分开单住。真是城里的想冲出去,城外的想冲进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硬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在教育质量、教学效果等软环境方面有待提高。农民工子女存在学习状况不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等令人担忧的状况,而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利用当代大学生的优良知识结构与素养、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以及与农民工子女心理距离接近等天然优势,鼓励大学生介入农民工子女教育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其具体途径为组建大学生助教团队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鼓励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助、组织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爱心家教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关注。问卷调查了农民工子女在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现状,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与第一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主要有3种:让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让子女留守农村接受教育和让子女流动往返于城乡之间接受教育。从发展趋势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让其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这一选择倾向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历及其市民化诉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在家庭中的代际分工和家庭经济收入构成的影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空间压缩的影响和生育政策实施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观念转变所导致的生源减少的客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困境与城乡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对此,应从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高度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9.
从老年人个体生活质素角度来分析子女数量对于城乡老年人养老的影响,以验证“多子即多福”的观念.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数量的多少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影响都不显著,基本否定了子女数量多的老年人经济收入更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强、精神状况更好以及生活满意度更高这四个假设.子女的经济状况以及婚姻状况分别对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有显著影响;城乡仍有子女处于不在婚状态的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低;有子女同住的农村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更强;同住、有子女不在婚的城市老年人,其精神状况较差.子女对老年人养老状况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有无子女以及子女提供养老资源的方式以及质量上.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是被城市边缘化的特殊群体,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幼小的心灵承受了过多的负担,农民工子女是社会的一分子,分析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