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的文化交流是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班禅大师躬亲力行,前往内地研讨显密持法修行,弘法宣化,举行法会,筹建蒙藏学院,组织翻译佛教经典,介绍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修习方法,从宗教与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层面来弥合汉藏宗教文化认识上的隔阂.班禅大师在促进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上超越文化层面的承载,赋予文化交流以纠补汉藏关系的社会功用,在认识宗教文化的历史定位和角色问题上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与佛教的关系前面已经提到,就总体来讲,《格萨尔》宣扬佛教的观点,信奉释迦牟尼,佛教里有的佛、菩萨和神,几乎都提到了,成了歌颂、祈祷、信奉的对象。史诗中还把莲花生大师放在突出的地位,说格萨尔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莲花生大师又是观世音的化身;因此,格萨尔也是观世音的化身。莲花生大师在整个史诗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格萨尔自己多次宣称,他来到世间,是要宏扬佛法,降伏妖魔,“把魔地变为佛法昌盛的地区,把信奉苯教的众生教化成佛祖的信徒。”史诗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神,那就是大梵天王,说在天界里,格萨尔是他的儿子。大  相似文献   

3.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1923年(民国十二年)11月自西藏出走后,在内地生活了十四年之久,尽管受到了当时中央和各地地方政府、以及各族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妥善关怀及充分信任,班禅大师也为反帝爱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推进民族团结作了大量工作,但班禅大师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盼望早日返回西藏,为自己的同胞,为所信仰的事业效命.令人痛心的是,班禅大师回藏的宿志未能实现。抱憾离开了人间.笔者因工作关系,有幸接触大量有关档案史料.现就史料所及,对班禅大师返藏受阻及其原因试作粗浅探讨,俾与同仁切磋,并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接受访。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谈话中,他谈成为活佛,他与达赖的关系,以及西藏:系诸多问题。以下是他的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5.
六世班禅东行朝觐是清朝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六世班禅为保证东行顺利,提出给他的随从种痘,并在甘肃拉卜楞寺的二世嘉木样活佛的大力协助下为200多名随从实施了种痘.这是六世班禅东行途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清朝的汉文档案资料中很少提及,在学界还鲜为人知,而此事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后在北京染天花而圆寂相关联,使人产生一些疑惑.本文从二世嘉木样活佛与六世班禅之间的关系着眼,解读二世嘉木样活佛率领班禅大师的随从在东行途中前往阿拉善种痘的经过,解释六世班禅本人未种痘的原因,对班禅大师在北京染天花圆寂的始末进行分析,解答了某些人提出的为何六世班禅一行人中仅班禅大师一人在北京得天花以及六世班禅是否因病圆寂的疑问,为解开这一历史的谜团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正>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为什么能在这么多大师的面前发言呢?原因就是我可能是属于打通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四个学科的实践者之一。我能够作为实践者之一,在打通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四个学科方面做一些工作,是因为2000年初深深地受到了郝先生的影响,懂得了上述四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在这之前我也领略了许多大师的风采,阅读  相似文献   

7.
刘隆在十世班禅大师身边黎曦 每年的一月二十八日前后,照例是刘隆深深怀念十世班禅大师的日子。岁月将他变成了一位年近64岁的老人,但每当他回忆起班禅大师时,仍充满了同胞兄弟般的感情。从50年代起,刘隆就一直跟随大师,足迹踏遍神州。刘隆还用自己的相机为大师...  相似文献   

8.
阿底峡大师,对西藏佛教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象莲花生大师和护寂大师一样,在西藏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现在我们所普遍见到的部分史书中大师的生平只有寥寥几笔,不够详细,有些记载全面的史书除个别人以外很难见到。为此,本人根据已故著名教授才旦夏茸讲《纪念阿底峡》一文时所作的笔记,写成此文,献给研究西藏佛教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9.
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此,从不同角度对大师进行研究,有助于学术界对他的全面了解。本文根据藏文文献和其他一些资料,着重研究宗喀巴大师一生在佛典传授方面的几个问题。宗喀巴是何时开始佛典传授的宗喀巴大师是何时开始佛典传授的呢?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因此,说法是不统一的。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1385年,即宗喀巴大师在隆地区的南杰拉康寺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后,他就经常给别人讲经。第二  相似文献   

10.
杨毛措 《中国藏学》2017,(3):114-124
《国王修身论》是19世纪著名学者居米旁大师应德格土司的请求而撰写的一部格言著作。文章以此著作为考察文本,通过解读居米旁大师有关执政之道的叙述,考察其书写王权的技艺和范式,试图在历史和文本的交融视野中,厘清知识与权力、宗教与政治、法律与道德在藏边社会历史语境中复杂的共生关系,并由此呈现德格这个藏边社会在时代洪流和历史变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考验,探讨历史上的德格有志之士是如何通过建构和书写王权来试图应对和消解历史危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