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翁有为 《文史哲》2005,(3):115-122
傅斯年与钱穆,都堪称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思想的史学大师。傅斯年是科学派的领军人物,治学主实证求真;钱穆实际上则是新儒家学派的中坚,治学主经世。实证求真学派、新儒家经世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三足鼎立的三大史学流派。因之,从傅、钱二者的交往和关系看二者的学术思想及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学术史是颇有代表意味的,给予吾人的启示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
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源流、整理、鉴别、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历史学领域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逐渐形成、并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史料学.但是这种发展,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学者忽视,甚者当时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直接定义为不讲求史料,只会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的一种学说.  相似文献   

3.
张越 《东岳论丛》2005,26(5):206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以历史考证学的丰厚创获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强势发展为最主要的两大特征.研究者或称之为史料派和史观派,或称之为新历史考证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此来概括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之主潮.陈其泰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一书,以50余万言的篇幅,就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细致的开掘,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证和展示了新历史考证学派的形成原因、重大成就、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与特点,是首部专门探讨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的著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荣孟源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工作,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史料学成果,凝结而成《史料和历史科学》一书,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基础。荣氏史料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初步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料学的理论体系,科学论定史料学在历史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提出史料的阶级性论断,同时坚持史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从史料形式、性质、版本、内容等多重角度对史料进行分类,加深对史料性质的认识;此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料考证的内容与方法,将考据、辨伪、版本、目录、校勘、辑佚等传统学术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荃 《文史哲》2006,1(5):143-152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现代政治学”三个流派。其中,新学历史学流派在三四十年代最为活跃,可谓大师辈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流派的鼎盛时期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陆学术界;现代政治学流派源起颇早,兴盛却晚,然而这一流派代表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土化:中国社会学20世纪20~40年代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中国社会学的建构期。如果说社会学从19世纪末开始的导入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化过程的话,那社会学的建构也正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过程。社会学本土化,是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要求,也是社会学学科化的必然。第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的崛起。当代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将马克思与孔德、斯宾塞同列为社会学的鼻祖之一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中国共产党人的热心传播和倡导,尤其是通过“问题与主义”、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得到了长足发展。在20~30年代,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及学者…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之间的对话是两个耳背者之间的对话。”这是 2 0世纪 5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 (F.Braudel)针对当时历史学和社会学各自为是、互不沟通的状况而发的感叹。时隔近半个世纪 ,可以说 ,不止法国 ,整个欧美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均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就历史学而言 ,从事社会史研究的学者不断向社会学和其他学科寻找理论支持 ,将那些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直接引入到历史研究中 ,使历史学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以法国年鉴学派和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牢牢地树立起在世界历史学界的霸权地位。与此同时 ,社…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动态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绕着中国史研究重新体系化这一目标,日本中国史学界京都学派和历史学研究会之间,以及其他相关学派之间曾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宏观上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状况的史学研究归于沉寂,日本汉学界更加注重对个别事物进行观察.虽然日本汉学界有克服微观个体研究局限性的尝试,但就学术界总体而言,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以来的历史学发展中,法国年鉴学派无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19世纪的历史学以德国兰克学派的实证史学为代表的话,那么20世纪的历史学叙事模式则主要是以法国的年鉴学派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学术的门类体系中,文献学与历史学一直处于混沌不分的状态."五四"以后,以胡适、顾颉刚等为代表的史料学派承袭乾嘉汉学之余绪,专心于古籍文献的考辨整理,成就一种文籍考订之学.这种文献学范式蔚为民国时期史学研究的主流.但文献学并未完全吞噬和覆盖历史学.20世纪以来梁启超等尝试以进化论和文明史观重构中国历史,关注焦点在历史客体、历史进程本身,这就塑造了一种新历史、新史学.然而,文献学与历史学的胶合不分,产生了严重的流弊.直至1980年代,二者才真正实现分流自治.在新的格局之下,古籍整理空前活跃,自立门户的文献学一度鼎盛;历史学则由社会史占主导,回归以人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正途.文献学与历史学开始缔结起一种分途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年鉴学派及其创建的“新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史学现象,它们不仅在法国史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对全世界的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法国史学家弗朗索瓦·多斯(Francois Dosse)已预感到年鉴学派所代表的新史学将出现危机和必将瓦解。他在《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杂志到“新史学”》一书中对年鉴学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发端于20年代,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刺激并推动了它的形成,到40年代,这一史学流派则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史学体系。这一史学体系不但在中国现代史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直接影响了迄今为止的中国历史科学所发生的变化。有鉴于此,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饶有新意的研究论著不断刊布于世。我们新近读到的原联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家梅希蒂尔德·罗梅君博士的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E. Wendt)是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建构主义思想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并在90年代中后期引起国际政治各学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学的一个巨大的特点是它是以雄厚的史料支撑的史学.史料的丰富使得史家注重史实的认知,注重长期的历史的浸润,而理论难以介入.史学的转型潜在地受到了史料的制约.史料派从内在理路上继承了考据范式而进一步完成了历史观念与问题意识的更新,为解决当时建设中国古史而不具备的史料问题走上考据之途.史观学派在对理论与史料都缺乏理解的情况下研究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亦未完成重新认识中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于20世纪30和40年代,到50年代开始系统化.它的产生主要出于美国共产党现实斗争的需要,但其前出现的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学,也对它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它产生时具有以下特点:专注于工人运动史、黑人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深受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史学著作与政治斗争密切结合,为现实斗争服务;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往往是战士、政治家与学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历史学,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学界虽然诸家蜂起,学派迭出,史体、史法各擅一道,不尽相同,但究其实质,终未脱离封建主义的窠臼。至十九世纪末,还在资产阶级历史学刚刚由维新派举行奠基礼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则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开始  相似文献   

17.
孙瑜 《北方论丛》2015,(5):70-72
传统纸质文本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资料,历来受到历史学家的重视。然而,历史的记录和传播方式始终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也是历史学研究的特点之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影像史料作为传播历史信息的载体,以一种全新的样态出现,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备受历史学研究的关注。当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催生的、新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存在样态的影像史料,将带给历史学研究新的便捷,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英国伯明翰学派而闻名的文化研究,实际上源起于20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传统,并一直伴随着这一传统的发展而得以推展,在当代呈现出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转向.  相似文献   

19.
陈新 《学术研究》2006,(10):87-92
在20世纪西方史学诸种思潮中,年鉴学派史学与历史人类学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两种。20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年鉴学派以学科综合为旗帜,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客体建构论、问题史学,以及时限的辩证法与总体史思想。历史人类学则是20世纪后半期的产物。它继承了年鉴学派进行学科综合的理想,试图以“历史人类学”之名整合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历史人类学以集体/整体作为自身研究的终极对象,广泛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分析策略,为当代史学再次树立了学科综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