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中国钱币起源问题,乃是研究中国钱币中一项首先遇到的重要课题。自古以来,前人为我们遗留下这方面的著述不少;新中国建立前后,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大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随时运用考古新发现资料,更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了透彻了解我国古代钱币起源的全部过程,现在即就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交换的发生、原始货币的出现和金属货币的出现一系列有争论的问题,谈一点初步探索的粗浅看法。一交换是人们互相交换活劳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货币是人们在互相交换的不断发展中从一般商品里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因此,探索中国钱币起源,必需先从交换发生谈起。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我国古代钱币的起源和演变,以及钱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旅游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人类行进说和迁徙说、原始探险说、商贸起源说、游览起源说和市场起源说等几种基本观点。这些观点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研究视角的差异和对旅游起源时间判断上的差异两大方面。依据史学理论和旅游理论,对旅游现象的起源问题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旅游并非自古有之,但在古代就已存在;准旅游现象出现较早,纯旅游现象出现较晚;中国的旅游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的旅游成熟于文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古代中国有无行政法的思考 有关我国行政法起源的问题,长期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或主张我国行政法自古就有(指国家形成以后),只是性质和特征与近代行政法不同,认为“行政法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国家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或主张古代只有行政法律规范,没有行政法。或主张古代没有行政法,认为行政法是在民主、法治基础上控制行政权力,监督官员的法,而封建社会却不具有产生行政法的基础。第一种观点显然十分重视行政法与国家的关系,但它却忽视了产生行政法的基础;第二种观点虽未点明古代中国有无行政法,但实际上是肯定了古代的行政法,因为行政法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有行政法律规范必有作为其总和的行政法存在。第三种观点虽有见地,然未涉及古代中国大量存在的典章制度,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难以让人折服。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作深入的研究,剖析其性质与作用,从而探讨我国古代社会是否具备产生行政法的必要条件,进而论证我国行政法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不少研究我国古代丧葬文化、陵寝制度、坟丘起源等问题的学者,沿用孔子所说“古也墓而不坟”的说法,认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直到春秋晚期的埋葬还是”墓而不坟”,即埋葬只有墓穴,地面上不起坟丘,到战国时代坟丘式的墓葬才普遍流行。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在封建时代,坟丘的高低、大小和式样是等级制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谥法起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谥法是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然而谥法的起源却是久分未决的学术问题,通过列举自古迄今关于谥法起源的各种观点,依据甲骨文、金文、传世的古文献等大量资料,多角度地分析考证了谥法产生于周初,“文王”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谥号。  相似文献   

7.
论钱币与钱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门类,其学科理论、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本体及研究目标内涵的界定还多有含混.钱币是指历史上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的,有加工痕迹及固定单位的金属铸币和纸币.钱币学是研究中国历代货币形态,探索钱币演变规律,探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学科.钱币学基础研究理论方法的丰富与完善,需要借鉴考古学、古文字学等相邻学科.  相似文献   

8.
邹昌林先生新著《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研究》以《周礼》为主要研究对象。他择取宗教学研究与礼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新视野,从文化源头上对中国古代国家宗教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他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探讨我国古代国家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科技哲学"的涵义就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观念或思想",它的本体范畴是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的产生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哲学的起源,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报纸历经汉唐的萌芽,至宋逐渐发展成型,到明清进一步完善。学界对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已百年有余,通过梳理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关于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主要涵盖了起源、名称、性质与特征,以及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等相关问题,其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缺憾并存。展望中国古代报纸的研究,在论题的选择、研究方法及文献资料的运用诸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赵永幸 《南都学坛》2008,28(5):139-140
目录学,就是整理和研究书籍的目录分类,从而考镜学术流派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问.这种学问在中国古代起源很早.中国古代产生的经典文献浩如烟海,这给求学问津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怎样读书学习和怎样寻找研究学问门径的问题,这就是怎样去选择读书的问题,这就是目录学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政治环境中为何要创设科举制?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又有哪些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虽然有些影响是科举制的创制者和改革者始料未及的。文章从科举制的特征入手,分析科举的起源问题,并由此阐述了一千三百余年中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沈长云、张渭莲新著《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作者宏观的史学视野和深厚的史学功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坟丘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葬封土,又称"墓冢"、"坟丘",既是一种墓葬标志,也是文明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关涉先秦历史文化和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进程中的诸多内容.江南地区的土墩墓--作为探索中国古代坟丘起源的一种特殊例证--与中原地区的封土墓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周时期"坟丘"即已存在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与欧洲迥异,文明起源有其自身特点与规律,即文明起源在前,国家起源在后。中国文明起源与西亚北非文明同步产生,且多头起源、一元发展具有两级性特征,以礼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文化、儒学的道统(价值体系)是合乎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特点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骨文字的前身,为争论已久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提出了新的证据与说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律学的概念、产生和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定论.律学是对中国古代法典进行注解与阐释的一门科学,律学的实践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理论起源则包括魏晋法律的发展成熟、士族社会的发展和学术分科的需求等,魏晋律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侠的起源是探讨侠的历史演变和侠文化、侠文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考察了前辈时彦在侠的起源问题上的诸种说法,并联系先秦社会历史文化实际和中国侠自身的人格精神及行为规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是中国古代侠的直接源头,其人格精神和行为规范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侠的最原始的、最稳定的质素.刺客人格类型经历了由宗法性武士到非宗法性武士、由成为游民中的一部分到以行刺为手段依附于权贵的角色转换.在由刺客向侠的过渡中,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其服务于权贵的依附性大大减弱,由"失位"而进一步演变为民众的英雄,加之古代"任"的行为观念的滋养、诸子思想文化的人格哺育,形成了中国原始侠的人格精神和侠义观念,遂产生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初的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文明”的含义在古代社会里就是阶级社会的起源。关于我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起源,国内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商代。日本著名学者贝冢茂树,一九七七年在他的著作集第四卷《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的补记中也说:中国文明的形成时代,应定在由青铜器、宫殿基址和原始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商代前期。①究竟如何确定中国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山东龙山文化生产技术初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龙山文化有一组鲜明的文化特征,这是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基础的,代表了当时的“高科技”水平,对我国东方地区文明的起源以及对周边地区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山东龙山文化各生产领域中的生产技术进行分析、讨论.作为理解山东龙山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特殊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