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民直接使用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而生产经营自主权中的核心,又是农民享有了耕地经营权。这是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的基点,也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点。因此,适时、逐步实行我国耕地经营权有偿让渡,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完善和发展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而从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是农业经营形式的变革,同时是农业所有制形式的变革,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大突破。这是在我国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一个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克服了以往统得过死,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弊病,农民群众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发挥了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有了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多年受束缚的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使农民占80%的中国大大地向前进了一步,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第一,农民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得到大发挥、大提高。人在生产力诸因素中是最活跃的,特别是我们湖南在农田生产机械作业水平低、基本靠人力从事简单劳动耕作的情况下,人的积极性更具有决定作用。人多地少的中国靠农村经济改革带来了农业大发展,实现了解决“温饱”而向“小康”目标前进。第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多少、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调查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状况,研究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为此,我们选择了招远、乳山、掖县、莱阳等县、市的十三个点,进行了典型调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子尚未明朗,联产承包责任制还不尽配套,一些农民因怕政策变更而产生短期行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只顾抓眼前经济发展而忽视整体大局,农村中人口膨胀、水土流  相似文献   

7.
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过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步改革以及以改革农产品统一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以来,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各族农民由于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搞活了,农村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开始向商品生产转化,农牧产品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他们的生活也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自治区一向比较薄弱的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得到了加强,农村经济开始走上了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理论宣传部和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于1991年3月至12月联合举办了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工作研究征文活动。参加这次征文投稿的有各省市自治区的800多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和县一级的领导干部,共收到征文1100多篇。来稿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10多年来各地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认真探索县一级领导如何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律,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一、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量的来稿以当地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生动地说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的正确,特别强调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又  相似文献   

9.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这种以户为核算单位,以人口为依据平均承包土地分散经营的办法,突破了过去集中、僵硬、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与土地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更直接、更密切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广大劳动者的经营自主权、消除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绝大部分村社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基础比较厚实的乡镇开始由温饱向小康水平过渡。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省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形势很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各个领域的普遍实行,广大农民群众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各种类型的专业户、重点户也应运而生,使农村商品生产得到了发展。特别是1982年以后,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以及贯彻中共中央[1983]1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为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中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初步实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从而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平均承包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某些局限性愈益明显,如:不少地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其它政策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最近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改革必须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充分肯定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地位。广大农民对这项新体制十分满意,但就是怕变,对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能够稳定到何时,心里不踏实。有些干部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助长了农民的疑虑。如何把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存在的长期性从理论上说清讲透,使农民获得理性认识,坚信新  相似文献   

13.
一、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长期改革与发展的主体 研究家庭经营问题,首先必须对家庭经营在中国农村长期改革与发展中的客观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改革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博得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倾心拥护,短短几年,家庭经营就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体,并在领导今后农村长期改革与发展潮流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最现实、最基本的表现和证据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一、家庭式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现阶段农业生产的最好经营管理形式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五次全国人大会上关于六五计划的报告中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受到群众的欢迎,决不是偶然的。这证明它是现阶段在农村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我们的任务是要继续稳定、完善和提高农业生产责任制。”赵总理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农村生产责任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十分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从温饱到小康、从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长期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偏离山区实际,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搞单一经营,产业结构畸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端正思想路线,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科学技术逐步普及和推广。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劳力、资金、技术的自由流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  相似文献   

1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巩固发展、丰富完善和突破创新四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为背景,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划分为起步阶段、大规模流动阶段、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阶段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阶段。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为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应当从建立农村承包地动态补偿调整机制、促进农业合作化经营、创立依托集体经济的生活保障模式等方面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以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聚,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农户兼业行为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年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使农户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运行的行为主体,农户既是农业生产活动基本生产资料的主要掌握者,又是农副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在我国农户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现阶段,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使得农户经营行为具有了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追求效用最大,尽量满足家庭生存所需;另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尽量多赚钱,发家致富。农户经营行为的这种特性从农户的兼业行为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本文拟就南京市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对农户的兼业行为作一简要分析。一…  相似文献   

18.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目的,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提出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障,重点指出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最后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经营权合理流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人们所普追关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论述,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飞跃”思想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进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利用剩余的劳力、资金,开拓出许多新的生产领域。“两户一体”(即专业户、重点户、新的经济联合体),就是在我国农村这一变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出现,使我国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社会化,从而大大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如桂林地区调查了“两户一体”中的12户,商品率高达63.4%;平均每户提供的商品价值为9,666元,比一般农户高1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