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历史的、时代的、作家自身的种种原因,唐传奇呈现出了鲜明的诗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人物、主题、形式的诗化。三方面浑然一体,形成了唐传奇诗化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并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道教辉煌的时期,唐代传奇小说家将其文化底蕴融入文学创作,成就了唐传奇独特的文学内容与表达形式。尤其是道教文化底蕴中的神仙信仰、伦理道德观念和重视女性思想,深深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促进了唐代传奇小说走向高峰。没有道教,就没有唐传奇丰富婉转的内容;没有唐传奇,唐代的小说发展无疑会滞后。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唐初八史对它的影响很少为学术界所关注.唐初八史浓郁的小说色彩对唐传奇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唐初八史叙事文字以散体为主直接为传奇作者取法;而唐初八史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二者兼容的叙事模式,为唐代小说叙事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唐传奇叙事强调虚实结合就是这种作用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4.
唐人性爱生活开放,但中唐文人并不仅仅为性欲而性爱,他们有他们的女性审美标准,《任氏传》中的任氏是其理想的性爱伙伴。任氏是唐传奇中最美、最忠于爱情的女子,她作为唐传奇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代表性人物,寄寓了作者及其中唐文人的女性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唐人除了在拓宽创作题材、丰富思想内容等方面促进小说文体趋于成熟外,还着力在叙事艺术上使小说文体逐步完善.为反映较前代更为繁杂丰富的社会内容,唐传奇作家刻意经营了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唐写梦小说的叙事时间更有着自己突出的个性特征善于通过将梦事时间与现实时间进行对照、融合,从而在一种差距效果中透露出小说蕴涵的创作观念和主旨.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文体的独立,既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有小说文体自身演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唐代小说观念发展这一内部原因。唐代小说观的发展体现在二个方面,首先是纳小说于王官系统,与《诗》、《传》并提,从而导致对小说叙事本性的张扬;其次是唐士人文化消解了小说的史性及确立了小说的本体性,在此基础上唐传奇文体独立了。  相似文献   

7.
满族说部的女性传奇故事是满族创世神话的移位,传奇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历史人物,或为传说人物,她们已经失去了神话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男权社会中男性的附庸。在满族说部的传奇故事中,既表现了女神神话形象的变形,又表现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女性人物的神话化使女性历史人物获得了原型性表现,而女性人物在现实中的悲剧性结局,又使女性衰落的现实体验获得了真切的表现。传奇性的表现使女性传奇获得了神话性传统,而悲剧性表现又使传奇获得了现实的生命体验。这两者的结合使满族说部女性传奇故事获得了极大的思想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8.
唐代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它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文人有意创作小说的潮流,还开创了“传奇体”这一种小说体裁,为后世特别是为明清时期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借鉴和广阔的创作思路导引。明代《六十家小说》、“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集在编创上皆受到唐传奇及其变体的影响,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实现了较大的超越;而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更是对唐传奇的直接沿承。“传奇体”的确立与发展,与明清“传奇体”小说经典之作的产生并走向经典化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小说体裁的传承与变革,充分反映了“传奇体”小说的经典化过程,有着丰富而积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多层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尤其真实再现了唐代社会女性的婚恋情况。与开放的社会风气相适应,唐代女性的婚恋观亦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而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传奇小说的产生,既有其自身特有的渊源流变,也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外在原因。作为传统强势文体的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对唐传奇的发展乃至兴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该文从传统诗歌对传奇小说的影响,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歌咏传奇小说的情事,以诗歌入小说或以歌行与传奇相配合,传奇的创作主体、男主人公等方面来说明诗歌为唐传奇提供了丰厚的滋养,系统地阐释了诗歌对于唐传奇繁盛传承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记载有大量反映唐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史料,对认识和探讨唐代妇女婚恋、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唐代妇女具有“择偶的自由”、“妇女不重贞操”、“男嫁女娶与妒妇惧内”等特点,充分反映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同姓不婚包括同宗、共姓和姓音同字不同三种情况,有人认为唐律所称同姓,乃谓“同宗共姓”,亦“即尝同祖”者而言,其实并不正确。亲属不婚限制的是与异姓之间的婚姻行为,反对尊卑为婚。唐律和唐令都有官民不婚的规定,但互有不同,可能在开元二十二年(734)以前执行的是唐律的规定,之后则执行的是唐令的规定。在唐代存在有妻更娶妻的情况,但不能估计过高,有妻不婚的禁令基本得到贯彻。唐朝尽管没有僧尼不婚的规定,但由于唐朝自开国以来就一直要求僧尼严守戒律,因此僧尼的身份在事实上已经构成婚姻的法定障碍,而且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僧尼不婚确实得到了比较严格的执行。  相似文献   

13.
《唐律》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法典,它对社会各阶层的不同规定,充分反映出其封建法典的阶级本质。其中,从婚姻礼制、夫妻关系、财产继承权等方面对男女的不同规定来看,唐代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很低。但从实际生活来考察其地位并不低,出现了"法律地位低,现实生活中地位高"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唐宋商人婚姻变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商人的通婚阶层主要有艺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和官僚,而宋代商人不仅可以联姻于士人、高官,有的商人之女还可以入宫为皇妃,乃至正位中宫。这主要是宋代商人经济实力的提高、入宋后阶级关系的变化和财婚风气日盛的结果,此外还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有关。唐宋商人婚姻变迁的背后蕴涵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5.
聘财和嫁妆是中国古代婚姻中的一种礼和俗,至中古时期演变为婚姻重财.唐代婚姻重财经历了从前期重聘财到中后期重嫁妆的演变,这是唐代以士族的衰亡和官僚阶层的兴起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变革和以出嫁以后女子生活中父权地位下降、夫权地位的上升为特征的家族权力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唐律和大量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婚龄、嫁娶、离异及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述略 ,揭示了唐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庶几对中国风俗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印象中,唐代妇女的地位提高了,但从唐代婢女“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地位看,与其前代婢女的“资产”属性并没有两样。唐人的妇女观仍然是“男尊女卑”,其妇女地位不可能提高。唐代妇女生活比较开放,此当源于她们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月下老人在中国民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一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月下老人红丝结缡以定男女姻缘,实际上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这一观念在唐人小说中多有艺术化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千唐志斋博物馆新藏一合形制特殊的卢公亮夫妇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就形制而言,它是一合龟形墓志;就家族而言,是唐代望族家世和望族婚姻的集中体现;就科举而言,涉及唐代影响最大的长庆元年科举案;就文学而言,卢公亮原本是一位诗人,值得进一步钩稽;就撰者而言,志文撰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殷尧藩,铭文撰者是卢公亮的再从弟卢罕,因而这是一篇志铭分撰的墓志,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文章体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