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于某些人来说,社会发展的“悖论”似乎就是如此偏颇、极端:你要强调社会公正,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可能牺牲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你要强调加速经济发展,强调改革开放的速度,就有可能丧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牺牲精神文明建设。基于这种思路,于是有人主张:对发展商品经济,只能作历史评价,不能作道德评价。囿于这一思路的狭隘框架,这种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中持“一点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伦理道德意识、个人利益意识、平等竞争意识、社会公正意识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曾经备受推崇的“重义轻利”、“中庸平和”等观意以及群众意识和公益意识逐渐淡化,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方式与手段选择表现出无序状态。精神文明建设是“滑坡”还是“爬坡”,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两手”如何抓,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硬”等成为近几年的理论热点。本文针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经济本身寻求其根源.强调建设好精神…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强调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论断闪耀着唯物史观的光芒 ,把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领会、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逻辑支点和评价标准。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发展的历史 ,发展又是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结果。发展的速度、质量与规模 ,取决于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解决社会问题和克服社会矛盾的能力。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或一种…  相似文献   

4.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强调国家建设的文明属性,其意义在于强调文明是人类社会要达到的有秩序、公平合理的高级发展阶段。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体制建设为保障的制度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张怀仁一、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究竟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强调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民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问题”,主要是指基于民俗因素或反映为民俗形态的 ,社会群体或社会者组织的行为偏差或失范而引发或积聚而成的 ,有碍人的基本生存和生存中所必要的正常秩序并受到社会关注的矛盾以及与之相关的失调现象与异常事件。基于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强调“民俗问题”以及相关的民俗因素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社会要素。进而提出 ,“移风易俗”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体内容、基本主题和“关键词语”,“民俗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所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 ,“辨风正俗”是解决好“民俗问题”的首要举措 ,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应予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在全国城乡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 ,适时开展以“辨风正俗”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范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决议强调要进行“三观”教育,十五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一条。我认为,在“三观”教育中,人生观教育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从人的主体性上看这主要从人所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群体和社会个...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析了广东增创新优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据此提出政府在增创新优势中经济职能定位和社会职能定位的原则 ,强调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必须处理好作为与不作为之间的关系 ,防止“越位”和“缺位” ,社会职能定位必须处理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相似文献   

9.
论品牌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河宁  邰旻 《学术界》2005,42(6):74-81
当把品牌传播策略放入历史背景之中时,“受众导向”策略相对于“消费者导向”策略来说更强调受众对品牌的认可与接受,体现的是传播上的信息分享与平等沟通观念,因而是一种双向互赢的有效的品牌建设模式。品牌传播的受众导向应从“个体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和“文化特征”层面着手,运用共同经验、个性化、经典条件反射、欲取先予、意见领袖等有效方法达到品牌修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弥漫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这两种思潮与我国正统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它们是腐蚀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两大毒瘤,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也特别指出,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清除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1.
大学职能的演变并非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而是社会对知识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大学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变化的结果,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社会分别赋予的。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大学的职能由教化、科研、服务社会必然演进到引领社会上来。知识社会中的大学,一方面必须努力把握科技教育的方向,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生产知识又能够运作知识的新型人才,并积极探索适合知识社会的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探索真知、追求理想,赋予人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引领社会大众在精神上不断完善,赢得理性和独立,为社会营造一种健康的、向上的、推动人类发展的时代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理论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悖论和风险社会的结构性困境。和谐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悖论和风险社会的结构困境的双重超越。在当代中国,伴随着风险问题的凸显,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风险在现实中体现为诸多的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在发展与和谐的辩证关系中化解风险根源,从调整社会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秩序品质出发来超越发展的悖论,开创出一条摆脱风险社会困境的和谐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构建和谐,首先认识不和谐,当前我国社会某些不和谐表现影响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对此应当做到以发展促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健全矛盾解决机制,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4.
刘冠军  邢润川 《齐鲁学刊》2004,1(6):115-121
从整体论意义上讲,"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作为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实在"和最具普遍性的"社会存在",包含了现代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是这些事实和现象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商品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经济社会与境是一种以科技产品为商品的各种事实和现象所构成的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之与境。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现实性上考察,抑或从时代发展需要上审视,科技产品都是商品,这是现代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之与境的一般表征;同时,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来分析,科技产品在现实性上都已经成为现代商品构成中的主要部分,并且在其构成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这是现代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之与境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正在谋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是密切相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绕开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应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使得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谈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建设这一基本问题,那么我们该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社会建设这个概念,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说,它包含两种类型,三个层次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此外面对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语境下的行业协会及其中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继承了近代市民社会理论将“国家-社会”二分法作为市民社会实体存在的依据,继而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市民社会-经济”三分法,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市民社会,把市民社会指向与政治国家、市场社会相并立的第三域,社会中个组织构成市民社会的主体。行业协会一直是市民社会理论构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市民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行业协会具有联结市场和政府的中介功能,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下的中间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肖东波 《阴山学刊》2004,17(4):19-22
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描述以及党的第三代领导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界定,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社会总体框架来进行的。小康社会的最大特点和最为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完美结合,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军 《社会科学》2012,(1):81-86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逐步从"总体性社会"转向"个体化社会"。以往的社会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大多数人的权益,但随着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社会政策遭遇了许多挑战,必须增强社会政策的包容性,以关注更多的个体或少数群体。在社会政策包容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关注更多不同群体的权益,重视底层群体及弱势群体的赋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  相似文献   

20.
周智 《齐鲁学刊》2005,1(6):134-13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它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具有一致性。从现实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公正这一理念,并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